民国灵寿县概况(兴和县历史事记)

民国灵寿县概况(兴和县历史事记)(1)

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年9月)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

兴和改厅设县,隶属山西省归绥道。侯封鲁任知县。

兴和县成立县议会。

4月 县议会议员王宾出席山西临时省议会,并为省议会议员。

9月 由陆成行等4家商号发起,成立兴和县商务会,陈善任会长。

同年 兴和县成立团练,有马团、步团各20人。

民国2年(公元1913年)

兴和县开始实行区乡自治,全县划5个区、4个镇、123个乡(当时镇、乡平级)。

同年 团练与巡警发生冲突被解散。

△兴和县巡警营改为警察所,县知事为所长。民国5年(公元1916年),改警察所为警察局。民国17年(公元1928年)9月,改为公安局。民国22年(公元1933年),改公安局为保安处,县长兼任处长,公安局副局长为副处长,代理处长执行公务。

民国3年(公元1914年)

6月14日 兴和划归察哈尔特别区。

7月6日 察哈尔特别区域设兴和道,辖商都、康保、尚义、张北等7县。

同年 察西镇守使署衙设于丰镇县城,镇守使所辖一混成旅驻防兴和等4县。

民国4年(公元1915年)

1月 清理丰镇、凉城、兴和、陶林4县余荒地亩总局在丰镇成立。

5月 丰镇、凉城、兴和、陶林4县余荒地亩总局撤销,清理余荒事务由察哈尔垦务总局续办。

同年 兴和县建军营、筑房80余间。

民国6年(公元1917年)

山西督军阎锡山派其叔父阎子安开采兴和石墨,年产20~30吨。“七·七”事变后,日本人开采,年产200吨左右。

民国7年(公元1918年)

成立兴和县教育会,张文烈任会长。

8月 吴文藻出席山西省议会,为省议会议员。

同年 兴和县成立劝学所,毛子腾任所长。

民国9年(公元1920年)

兴和县公署开始分科办事,设一科、二科、司法科。

民国10年(公元1921年)

4月1日 张文烈出席第三届国民代表大会,并为众议院议员。

8月11日 王玺出席山西省议会,为省议会议员。

10月 划出丰镇县北境的平地泉与凉城,兴和县各一隅,置平地泉设治局(次年改设集宁县)。

民国11年(公元1922年)

兴和县开始设公所。

4月12日 兴和县农民何三率300人,自称国民自治军,攻城劫狱,地方官吏士绅纷纷逃进教堂,教堂被围12天。

同年 兴和县公安局长因“何三事件”失职,被处决于柴沟堡。

民国12年(公元1923年)

4月 兴和县成立农会,以研究改良和发展为宗旨,赵师文任会长。

9月 城内设保卫团,团总1人,团丁40人。

民国14年(公元1925年)

兴和县劝学所更名为教育局。

县城市民提灯集会,悼念孙中山逝世。

民国15年(公元1926年)

冯玉祥国民军败退,路经兴和,扔下的枪支、弹药四处可见。

同年 奉军郭喜明旅路经兴和,奸淫妇女,烧杀掳抢,无恶不作。

民国16年(公元1927年)

由丰镇老官坟老团派人到张皋一带兴起红枪会,张皋龙王庙、五道沟王福明院均设有神堂,当地有孙喜娃、张金堂等人为首领。

同年 五道沟神堂被土匪高林广等骑兵击破,死伤80余人。

民国17年(公元1928年)

兴和县国民党党部成立,党部设在马王庙,王效义等4人为委员。

同年 国民党县党部破除迷信,将县城大庙的泥塑神像全部推到。

△为提高民族文化,兴和县建立民众教育馆。

民国18年(公元1929年)

2月 知事改为县长,樊崇先任县长。

同年 全县大旱,粮食颗粒不收,死亡者抛尸荒野,狼吞狗啃,惨不忍睹。山西人贩乘机拐卖妇女,约有上百名妇女被拐到关南。全县因饥病死亡700余人,2000余户流亡他乡。

△因土匪四起,商界运输受阻,县境成立保商团。

△官屯堡(今张皋一带)、老官坟一带窜起“红枪会”的封建会道门,猖獗一时,嗣后自行绝迹。

△兴和县划归绥远省。

民国19年(公元1930年)

6月 县城筑城墙,县长龚国华督修。

7月 兴和县享和格乡降冰雹1小时,禾苗尽毁,地上积冰2~3寸。

阎锡山晋军驻扎在兴和,其军饷由人民负担。

民国22年(公元1933年)

1月中共党员胡一新在官屯堡(今张皋一带)十五坡村成立大(大同)阳(阳高)丰(丰镇)反帝大同盟,胡一新任主任,后改为雁北反帝大同盟中心委员会。

9月 兴和县乡村开始架设电话线。

同年 兴和县召开第一次体育运动会,运动员以学生为主,有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

△保卫团、商团合并,改称为县保卫团,下设3个分队,90人。

△兴和县创刊《兴和周报》。

△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乘轿车到县视察,专让老百姓告状,以解民间不平之冤,住一夜即离去。

△董其武团驻兴和县三瑞里清乡,土匪有所收敛。

民国23年(公元1934年)

9月 整顿乡村组织,全县设1镇49个乡。

同年 兴和县开始禁令妇女缠足。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

兴和教师、学生演唱文明戏,宣传抗日,深受群众欢迎。

20多名教员首次到乡下办学。

民国25年(公元1936年)

5月 中共党员武文斌等3人到兴和从事地下工作。以教书为名,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政策,发展党的地下组织。年底,离开兴和。

7月 日伪西北防共自治军司令于志谦,副司令马子玉率部直犯兴和,傅作义令兴和驻军许书庭营长率部出击,许率部偷袭敌巢,毙敌100余名,俘敌马子玉、赵逸民、于志和等60余人。

10月 刘澜涛来兴和,化名刘振汉,以《兴和周报》社社长的身份,发动群众,宣传进步思想,揭露黑暗,激发人民爱国热情。1937年1月,迫于形势,离开兴和。

11月10日 兴和民进馆长王宇光、张德、《兴和周报》社长刘振汉(刘澜涛)等发起慰劳杀敌将士,扩大募捐活动,经过3天之奔波,得到兴和各界热烈赞同。

11月14日晨 商都伪军5000余人向兴和县九股泉(今钦宝营一带)等地进犯,并有飞机轰炸,午后,战斗更加激烈。

11月15日 日机轰炸兴和。

11月16日 驻南壕堑(今河北省尚义县)之伪军策应红格尔图战斗,向兴和进击。次日,敌步骑兵3个团联合进攻兴和夭子沟保安队。

11月18日 在敌伪大军进犯中,兴和各界慰劳杀敌委员会成立。出席单位28个,通过数项重要决议。选定委员会委员25人,推选常委9人。

11月20日 李守信率3个师的兵力大举进犯兴和,17架飞机在十号村投弹轰炸,炸毁房屋数间,死伤居民9人。

12月14日 敌机两架掩护满载步兵的汽车10辆,由商都县向兴和县的庆余乡进攻。县、乡地方武装将其击退。

12月17日 王英匪部的两个旅长安华亭、王子修率部通电反正,开至兴和县榆树洼乡一带集结待命,接受整编,计约2500余人。

12月20日 兴和县城的小学生侯文通、石汗成等11人组成少年救国宣传队,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同年 大库联某牛倌将1辆迷路日本侵略军汽车带到县城,县长孟文仲即处决了2名日本人。这一事件上报南京政府,牛倌全家被接到绥远城。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

9月17日(农历八月十三) 日本侵略军侵入兴和,王宾、卢德瑞等100余人跪迎日本侵略军。日本侵略军委任王宾为伪县长。

10月27日 在日伪策划下,伪蒙疆巴彦塔拉盟公署在归绥成立,辖二市(厚和、包头),12县(归绥〈巴彦〉,武川、固阳、陶林、凉城、丰镇、兴和、萨拉齐、托克托、清水河、和林),5旗(察哈尔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旗和土默特旗),人口1450072人,其中,蒙古族35000人。

民国28年(公元1939年)

政府开设赌局,由私人承包俱乐部。

同年 日本侵略军修通了兴(和)柴(沟堡)公路后,从本地抓劳力,在兴和县黄土夭办起银沙局,同时,为防工人逃跑,成立了矿警队。

民国29年(公元1940年)

5月 丰东敌后根据地组建中共丰(镇)兴(和)县委。

10月 日伪对绥东根据地实行分割围剿。中共丰兴县委、县人民政府转移到蛮汉山根据地坚持斗争,年底撤销。

同年 绥东工作团在兴和开辟工作,在四道沟附近消灭日伪军一部,活捉伪师长任登荣。

民国30年(公元1941年)

连续下雨40天,房塌墙倒,给兴和人民造成损失。

同年 汉奸李守信伪军进驻兴和并成立保安队。

△绥东二分团领导人崔则温在兴和县大脑包狼窝沟被土匪和叛徒杀害,时年23岁。

△兴和县后河木质桥建成,长270米,宽6米,引通长400米。

民国31年(公元1942年)

中共党员杨五海等人受晋察冀边区党组织派遣,到兴和从事地下工作,并在芦草沟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

民国32年(公元1943年)

日本侵略军为了镇压兴和人民的反抗,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剥人皮”事件。

民国33年(公元1944年)

中共晋冀军区绥东武装工作队,活动在韭菜沟、夭子沟一带,并多次袭击敌伪据点。

在绥东武装工作队影响下,高庙子暴发了“扎口袋”事件,群众把3个日伪警察用绳子勒死。

11月 官屯堡、元山子一带的“九宫道”道徒抗粮抗税,遭到日伪军的镇压,死300余人,受难者1000余人。

日本侵略军调集108辆汽车,在兴和县城关镇南脑包进行军事演习。

民国34年(公元1945年)

6月 中共雁北地委派张盛等以吹鼓匠、割大烟为名,到兴和宣传党的抗日武装,侦察敌伪兵力部署,活动在张皋、大同夭、白脑包一带。

8月12日 日本侵略军将县城内两个警察中队的枪支缴获,逃往丰镇。当日上午,绥东纵队进城,兴和解放。

8月16日 兴和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并召开斗争大会,镇压了李五奎(李兰峰之子)。芦草沟、哈拉沟的群众专程到县城参加大会。

8月22日 土匪范五子带300余人包围县城,中共绥东纵队司令部机关警卫排,同全城3000余群众投入战斗。第二天清晨,绥东骑兵大队赶来,范五子带残兵逃走。

9月初 大地主王定基勾结土匪高七子、张喜英等,包围了在白脑包北部地区开展群众工作的20余名人员,区长杜高喜、区政委张义等牺牲,其余人员突围、脱险。

9月6日 傅作义部队直逼县城,因寡不敌众,中共兴和县县党政机关撤出。当天,国民党在县城成立临时政府,杨丕滋任县长。

9月12日 八路军包围兴和县城。

9月13日 八路军又增3个团的兵力向县城猛攻,国民党军弃城北逃。当了7天县长的杨丕滋从此垮台。

9月23日 兴和解放。中共兴和县党政机关迁进县城,张盛任政治处政委,杨廷智任县长,全县下设8个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兴和人民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减租减息运动。

9月28日 中共绥东分委随绥东纵队抵达亮马台,建立丰(镇)兴(和)联合县委、县政府。

9月 中共绥东分工委部分人员夜袭张皋镇。火烧大同夭乡公所,开仓放粮,受到人民的拥护。

民国35年(公元1946年)

1月 全县开展反奸清算斗争。民愤极大的8名土匪汉奸被镇压。

4月 县政治处改名为中国共产党兴和县执行委员会,辛尚志任政委。

8月 集宁失陷,王绳武骑兵旅、步兵侦察连进犯兴和,土匪恶霸互相勾结,中共13名基层干部遇害。

8月18日上午 大库联区政委兼区长郑克受伤,公安员张振国、财粮助理员史进之遇害,大库联村村长胡根祥等4人叛变投敌。

9月26日 国民党进攻县城,中共兴和县党政机关撤出。

9月29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团在南脑包遭到国民党军袭击,由于失去援军,退路被切断,几乎全军覆灭。

9月 国民党统治了兴和,高级山任县党部书记,廷寿孝任民工中队长,下设4个小队。

10月初 绥远省派随军工作队组成国民党兴和县政府,芦文启任县长。

黑色队、还乡团反攻倒算。手段极其残忍。

12月 全县划为5区、12乡,强令推行保甲制。

民国36年(公元1947年)

3月5日 成立国民党兴和县妇女运动委员会。

3月 中共南山根据地创立。

4月 国民党兴和县政府实行大任免制。

5月25日 中共南山游击队袭击了瓦夭口乡公所,处决了乡长梁瑞生。

5月 兴和县三青团筹备室成立。

同月 改为筹备处,开始在商界、教育界吸收青年入团。

6月底 天(镇)阳(高)怀(安)十三区在兴和县南山成立,在十三区委领导下,兴和县第一次土地改革在黄土夭、旧马屯、石咀子三村展开。

9月 兴和县参议会进行选举,毛宪章当选议长。

9月底 国民党骑四师出动3000兵力围剿南山根据地,中共兴和区委放弃根据地,向今山西省天镇县南部转移。

11月 杨丕滋当选国大代表。

民国37年(公元1948年)

5月中旬 国民党兴和县长鲁凤昌率县保警队、自卫队,共600余人围剿南山根据地。中共晋绥部队骑兵旅在庙梁同鲁凤昌接火。

9月中旬 王平率北岳军区6个团、天(镇)阳(高)怀(安)支队和大(同)阳(高)丰(镇)武工队解放张皋,县城国民党驻军逃走。

9月26日 兴和解放,国民党统治兴和的历史结束。

9月 罗胜旺兼任中共兴和县委书记,康建民任县人民政府县长。

△国民党骑兵五旅,鲁凤昌保安队,多次反扑县城,与中共晋绥部队形成互相拉锯、反复斗争的局面。

10月6日 驻扎在河北省尚义县国民党军队出动70余辆汽车,抢兴和县台基庙粮食,区长张福喜、财粮助理李明苒被俘牺牲。

10月9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纵队主力向兴和挺进,进到台基庙附近,国民党驻军东逃。

10月13日 鲁凤昌保警队进城,4家买卖铺被抢。

10月14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县城,鲁凤昌带兵逃跑。

10月下旬 大(同)阳(高)丰(镇)姚玉光,天(镇)阳(高)怀(安)十三区陈英共31人来兴和工作。

11月1日 中共绥东工委派侯作桂等4人,来兴和工作。

12月2日 兴和正式由中共地方接管,党组织仍未公开,县委称政治处,政委候作桂、副政委姚玉光;县长王信、副县长范瑞。全县共设7个区。

民国38年(公元1949年)

3月1日 兴和县男子小学校开学,并将校名改为兴和县第一完全小学。

8月 绥远省政府命令将兴和县岱青山一带十六号、十九号、二十二号、十号、九号、五号、二十号等村划归丰镇。当时全县东西30公里,南北140公里,总面积2875平方公里。全县有90保,1292甲。

9月 兴和县工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兴和县委员会、兴和县妇女联合会成立。

民国灵寿县概况(兴和县历史事记)(2)

兴和县义勇队

转自《兴和信息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