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第六十六章解读(道德经解读 含德之厚)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55章) 老子说,道德修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儿。毒虫不伤害他,猛兽不伤害他,恶鸟不搏击他。这是因为婴儿筋骨柔弱,拳头却能握得很牢固。他虽不知男女交合之事,但生殖器却勃然昂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称作"常",知晓"常"的称作"明",增益生成之气称作"祥",欲念御施精气称作"强"。事物达到强盛就会走向衰老,不遵循常道,人就会很快死亡。
曾大师在讲述道德经
老子在本章探讨了得到"德性"之人的表现与"德性"内在的实质等课题。得到"道"而形成"德"性之人就是道德修养浑厚之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初生的婴孩状态是懵懂无知的状态,是浑然无知的状态,是与混沌的原始的与道相契合的状态。道的存在状态就是婴孩的存在状态,婴孩的德性反映的是道的自然本性,所以人能够通过认识婴孩(即赤子)的德性来认识道的自然法则。因此,充分认识婴孩的德性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具有了非常重大的意义。那么,婴孩有哪些德性呢?
墨色苍茫牛娃新
一是握之固。老子说:"骨弱筋柔而握固",骨筋柔弱才能握得牢固。柔弱是婴孩儿骨筋的德性,柔弱意味着新生,新生植物的叶子与树枝是柔弱的;柔弱意味着生成,新生植物的叶子与树枝具有着无限地生成的功能;柔弱意味着柔韧,新生植物的叶子与树枝具有着无限的柔韧性。对柔弱的植物,用脚踩是踩不死的,用手折是折不断的,用火烧是烧不光的。究其根本,是因为新生的植物保持着柔弱的德性,遵循着道的自然法则。具有柔弱德性的婴孩儿,因为他没有异味,所以毒虫都不螫他;因为他没有坚固的形状,所以猛兽都不伤害他;因为他不好争斗,所以恶鸟都不搏击他。究其根本,是因为婴孩儿的拳头握的时候是密合一体的,只有婴孩儿的骨筋柔弱,而不是坚固如铁,因此婴孩儿握拳头时才能做到密合一体。
群山依稀碧水中
二是精之至。精子是生成人类的物质因子,是生命力量的象征。精神指精子里面蕴藏着"神",或主宰精子的是神,或神是精子的主宰。神指道的自然法则。神不仅具有役使精子的功能,又具有生成与分散的德性。神是一种法则,精是一种物质,精神是体与用的关系,精子为体,神者为用,精是神的依靠,神只有依靠精子而发挥作用。精力指精子本身蕴藏着"力",或精子本身就是一种力,或力是精子的德性。精子是具有生成与分散的力量,精与力是一种体与用的关系。精子为体,力者为用。精是力的载体或依靠,力只有依靠精才能发挥作用。精气指物质精子本身蕴藏着"气",或精子本身就是一种气,或气是精子的德性。精子本身蕴藏着一种气,这种气具有纯正与刚健的德性。精子为体,气者为用。精是气的载体或依靠,气只有依靠精才能发挥作用。气具有驾驭精子的功能。而婴孩儿所拥有的是纯粹而刚正的精子,是具有乾阳元亨利贞的德性。婴孩儿是与道相契合的状态,具有混元纯厚的力量。这就像婴孩儿坚挺的生殖器,充满着盈满的无限强大的势力。无论是精与力,还是精与神,还是精与气,都是盈满而混元,是最为刚正与健壮的状态,是道的至高状态。婴孩儿的状态是道处于静止状态时的状态,是道没有发作时候的原始状态。
墨山舟船烟雾中。
三是和之至。和指人类身体中阴阳二气和合的状态。和的状态有两种蕴涵,一是阴阳两种气达到了平衡的状态。当阴阳两种气数量相等的时候,就达到了阴阳的平衡。阴阳达到平衡就具有了稳定性,就为身体与心理的平和创造了条件。阴阳两气数量相等,首先达到的是身体的阴阳两种气的平衡,而后达到的才是心理的平衡。只有人身体的平衡,才能得到心理的平衡。数量相等是平衡的条件,数量相等才是和的条件。二是阴阳两种气的交锋。阴阳两种气始终处于交锋的状态,只有无数次的阴阳之间的交锋,阴阳两气才能达到新的平衡。阴阳两气由小的平衡而逐渐达到大的平衡,由局部的平衡而逐步走向整体的平衡。以此而论,交锋是形成阴阳两气"和"的基本条件。只有阴阳两气的结合,才会形成阴阳两气的交锋,才会形成阴阳两气的"和"。只有阴阳两气的交合,才会带来阴阳两气的"和"合。人体内的阴阳两气彼消此长,此消彼长,不断地交锋而逐步达到和合的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才是道的自然状态。道的自然状态永远是健康的状态,是不断地走向"和合"的状态。而达到和合的状态,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婴孩儿整日啼哭而嗓子却不会沙哑,就是由于阴阳两气和合纯厚而造成。在这里有必要对"自然"这个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自然"有两种意义:一是自然界,外在于人与社会之外的宇宙自然万物,包括宇宙天体与地球等万物与它们所构成的环境。二是事物本真与本初的状态。自指本初,是本真,然指样子。自然指事物本真与本初的状态。我们所说"自然的状态",这就是指事物的本真与本初的状态。
孤舟尽头是绿洲
那么,认识婴孩儿的德性有什么意义呢?老子进一步指出,人只有认识到道的阴阳和合的法则,才能不断地增益生成之气,才能不断地使得生成之气达到强盛,这种强盛才是阴阳两气所达到的和合状态。人假如缺乏和合的状态,就是缺乏健康的状态,就是缺乏生成之气的状态,也是逐渐走向灭亡的状态。老子围绕"和"这一主题对几个有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与探讨。
远山倒影卧孤桥
1、 知和曰常。常指宇宙自然万物运行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与人运行的法则。老子认为,认识道的阴阳和合的法则就叫做"常"。和合不仅是道的阴阳之气交合的法则,也是人身心阴阳两气交合的健康法则。人需要认识这些法则,只有认识到这些法则,才能知晓怎样才是人类的健康状态,才能遵照人类的健康法则去做。 2、 知常曰明。明指内心洞明。知道道的阴阳两气和合的法则就是"明"。阴阳和合是道的最高法则,是宇宙自然万物的最高法则,也是人身心健康的最高法则。人认识到这些法则,才算是内心洞明,就像日月光芒万丈照亮人的内心,照亮人前进的道路。
烟雾迷蒙荡孤舟
3、 益生曰祥。祥指吉祥,指健康,指快乐。不断地增益生成之气,增添生成的力量,就是吉祥。人不断地增益生成的气力,就是非常吉祥的事情。只有不断地增益生成的气力,人才能不断地走向和合的状态,才能不断地走向强壮与健康。生生不息是道的自然法则,也是人需要遵循的法则。生成是道的自然法则,也是人需要遵循的法则。我们说,生成之气力是具有"新生"的力量,是具有"革命"的力量,是一种"非正统"的力量。生成意味着创造,意味着新生,意味着革命,意味着非正统,这是道创造宇宙自然万物的力量,这是构成和合状态的根本动力。这种力量带来的是人的和合状态,带来的是人与人类的健康状态。俗言,养生就是养就人生成的气力,养就自身具有无限生成的气力,直至使自身达到和合的状态,才是养生的真谛。
墨枝疏密映红花
4、 心使气曰强。欲念御施精气就叫做强。心指欲念、思想,气指气血。老子说:"心使气曰强",欲念驱使与驾驭气血才能达到强壮。心驾驭气,气驾驭血,身与心需要和合,气与血需要和合。只有身心与气血和合,人才能达到强壮。以此而论,养生意味着平和心境,意味着生成之气强盛,意味着血液充足与血脉畅通。心境平和、生气强盛、血液充足,并且心能御气、气能御血,人才能走向健壮,这才是养生的真谛。俗言,物极必反,宇宙自然万物强盛了就会走向衰弱。人需要深知宇宙自然万物的法则,不违背道的自然法则,不违背人的身心和合的法则,人才能最终走向健康,走向长寿。
圆月献上桂花枝
老子在本章里用"赤子"来譬如具有深厚修养境界的人,来譬喻人能返回到婴儿般的纯真柔和的状态。"精之至"是譬喻精神充实饱满的状态,"和之至"是譬喻心灵凝聚和谐的状态,老子主张用这样的办法就能防止外界的各种伤害和免遭不幸。如果纵欲贪生,使气逞强,就会遭殃,危害自己,也同时危害别人。在这里老子彰显的是"德"性的力量,也是"德"性的最高境界的魅力。 "德"性是把"德"蕴含入自己的身心,而且逐渐积蓄到了十分深厚的程度,这就像无知无欲的赤子,毒虫、猛兽、恶禽都不会去伤害他,同时他也不会去伤害禽兽虫豸,所以都不会招引兽禽的伤害。他形象地说明了婴儿的生殖器勃起和大声哭喊,是由于他精力旺盛和保持平和之气的缘故。老子论述了赤子的特点是柔弱不争和精力未散,并指出了"赤子"的核心还是"和"。
墨山翠竹卧孤舟
老子在本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和"是一种"德"性混合的状态,是"德"性混成的状态,是最高的道德境界。车载说,老子谈到"和"字,有三处应予重视,一是"和其光",一是"冲气以为和",一是"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它以"和光"与"冲气"与"婴儿"来阐述"和"字的含义,都是在讲统一,都是在谈"混成"的状态。"和光"就"复归其明"说,当光射到了物件的时候,有射到的一面与射不到的另一面,"和其光"指把两者统一起来,回复到"明"的"混成"状态。"冲气"是万物的开端,万物含有负阴抱阳两方面,两者是统一在一起,这表现出了道的用之不盈与无所不入的作用。婴儿是人的开端,少年、壮年、老年都以之为起点,但婴儿浑沌无知,能够与天地之和合而为一。"和"所表示的统一,它不仅包含着对立性,还包含有永恒性,所以说是"知和曰常"。老子承认"万物并作"的世界多样性和普遍存在的矛盾,对社会上存在的占有、掠夺、欺诈、征战的状况极为悲愤,把统一看成他所要追求、所要恢复的事物的常态。 本章里,"常"、"明"、"祥"、"强"等概念值得仔细参悟与界定。常指道的自然法则与道所固有的状态,明指明晓和洞明道的德性,祥指培植生成的气力,强指身心和合的状态。这些都是必须牢牢记住的。
远山近树垂倒影,古桥卧波荡舟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