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哪首最难(在莫扎特的100余部协奏曲)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五章 古典时期的音乐(1730—1820)

第三节 维也纳古典乐派

向阳光

二、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二)艺术成就

2.器乐创作

莫扎特作有交响曲40余部。8岁创作的《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尽管稚气可掬,然而至今还在音乐会上演奏。早期交响曲效仿J.C巴赫,缺乏独创性,有些交响曲类似嬉游曲。80年代维也纳时期的交响曲(K.V.409,425,444,504)风格,臻于成熟。特别是最后3部交响曲(K.V.543,降E大调;K.V.550,g小调;K.V.551,C大调),是他交响曲创作的总结,也是世界交响曲文献的杰作。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哪首最难(在莫扎特的100余部协奏曲)(1)

它们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作于1788年夏天的六星期之内),但每一部交响曲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气质:降E大调交响曲,表现天真无邪的欢乐情绪,像海顿一样怡然自得。四个乐章全都是舞曲性质的乐曲;第一乐章有缓慢的引子;第四乐章是单主题奏鸣曲式——这些也都近似海顿的笔调,但音乐语言深情婉转,诗意盎然,则胜于海顿,甚至非海顿90年代的交响曲可及。g小调交响曲,是一曲凄婉动人的悲歌,诉说着命运的无情。第一、四两乐章(奏鸣曲式)的副部主题在呈示部中都出现在关系大调上,都包含着婉委纤柔的半音阶进行,表现出一种希望和安慰,但在再现部中却以小调形式返回主调,从而蒙上了一层暗谈的色彩,凄恻、伤感的音调意味着希望变成了失望(例66)。

例66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哪首最难(在莫扎特的100余部协奏曲)(2)

莫扎特的小调奏鸣曲式,如d小调钢琴协奏曲(K.V.466)、c小调钢琴协奏曲(K.V.491)、a小调钢琴奏鸣曲(K.V.310)、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等的第一乐章,都是这样处理的。A大调交响曲是气势豪迈的英雄史诗,和悲剧性的g小调交响曲遥遥相对。第一乐章表现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锐气和毅力,从属音冲向主音的英雄动机,在莫扎特80年代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见到(例67)。这是“狂飙突进”的精神在音乐上的体现。第四乐章是一首壮丽宏伟的终曲,全部音乐素材只是5个简单的旋律(例68):

例67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哪首最难(在莫扎特的100余部协奏曲)(3)

例68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哪首最难(在莫扎特的100余部协奏曲)(4)

但织体写法集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之大成,复调手法则模仿复调和对比复调齐头并进,纵向可动对位和横向可动对位相辅而成,把这些音乐素材发挥得淋漓尽致。例69,A是d的密集和应。B是五种素材同时结合的多种复调织体之一。

莫扎特是近代协奏曲的典范作曲家。除了27部钢琴协奏曲和7部小提琴协奏曲以外,他还为各种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和铜管乐器(圆号、小号)写作协奏曲。莫扎特在80年代的创作中确立了三乐章的古典协奏曲形式: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的快板,用双呈示部,第一呈示部比较朴素,在主调上,由乐队奏出,篇幅较短,只出现一部分主题;第二呈示部比较华丽,富于技术性,由独奏乐器和乐队奏出,从主调转向属调(或小调的关系大调),除第一呈示部中的主题外,还增加新的主题,特别是副部的主题,常有二、三个,其中有些是第一呈示部中没有出现过的主题,所以第二呈示部的内容要比第一呈示部丰富得多,篇幅也较长。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哪首最难(在莫扎特的100余部协奏曲)(5)

展开部和再现部也按协奏的原则,由独奏乐器和乐队交替展开和再现主题。再现部在结束部和尾声之间,乐队以ӏ6/4和弦引进独奏乐器即兴演奏的“华彩段”。第二乐章是咏叹调式的抒情慢板。第三乐章是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的快板。在莫扎特80年代的协奏曲中,独奏乐器和乐队真正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对手。在他的50多首协奏曲中,钢琴协奏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中:①d小调(K.V.466),热情激动地体现“狂飚”精神;②A大调(K.V.488),明快亲切、情深意挚;③c小调(K.V.491),凄婉动人。这三部最著名、最常演奏的钢琴协奏曲。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大多是70年代的作品,以D大调(K.V.218)和A大调(K.V.219)最为重要。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哪首最难(在莫扎特的100余部协奏曲)(6)

莫扎特作有钢琴奏鸣曲17首,其中:①风俗性的A大调(K.V.331)以行板变奏曲开始,预示了贝多芬的降A大调奏鸣曲(op.26);②悲剧性的c小调(K.V.457)和幻想曲(K.V.475)联合成套,最有代表性。37首小提琴奏鸣曲(2首未完成)中,以感情充沛的D大调(K.V.306)和华丽风格的、协奏式的e小调(K.V.304)最有特色。23首弦乐四重奏中,以1785年献给海顿的6首(K.V.387,421,428,458,464,465)最为成熟,既能心摹手追海顿的创作,又能不落旧套,正如他在写给海顿的信中所说,是“长期辛勤劳动的成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