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对现在的影响 我们所理解的学而优则仕

我们时常会把“学而优则仕”挂在嘴上,用以鼓励自己或他人向管理岗位努力。在引用这句话时,我们往往会把出仕作为目的,而学习则当作是一种手段。这种理解其实与说这句话的人的本意是有出入的。而且这句话虽然出自《论语》,但并不是孔子所说,而是他的学生子夏所说。《论语.子张篇》第十三章完整的记载了子夏的这句话,其原文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对现在的影响 我们所理解的学而优则仕(1)

“优”在这里并不是优秀的意思,一般认为“优”字通“悠”,指的是有余力。所以将“学而优则仕”,理解为学业优秀就有条件出仕为官是有问题的。

学而优则仕对现在的影响 我们所理解的学而优则仕(2)

本章的译文是,子夏说:“出仕为官任事有余力,应该继续学习不辍;学习有所得,尚有余力,则应该出仕为官。”

学而优则仕对现在的影响 我们所理解的学而优则仕(3)

朱熹在其《论语集注》中对本章有这样的注释,“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仕者,必先有以尽其仕,而后可以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仕者愈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意思就是为官与求学,可以说是理同而事异。出仕为官者,必先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内容,才能顾及其余事物。为官者只有持续坚持学习,才能让为官的基础愈加深厚。而求学者只有出仕,才能让所学得到更加广阔的验证。

学而优则仕对现在的影响 我们所理解的学而优则仕(4)

所以说,“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本意,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最大差别就在于追求目标的不同。出仕并不是目的,学有所成才是求学者的最终目标,出仕为官只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践行所学的手段。立德、立功、立功也许才算得上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种永恒价值吧。

学而优则仕对现在的影响 我们所理解的学而优则仕(5)

有人总觉得本章的这两句话的次序反了,应该先学而优则仕,然后再仕而优则学。其实这与当时的社会选拔任用人才的机制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而优则仕”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学习优秀者通过科举就可以得到当官机会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先秦时期选拔人才的方法就是取士,一般十人中选取一个优秀的为“士”,“士”则由国家统一培训,成绩优秀者就有机会获得“出仕”的机会。当官以后如果政绩突出,朝廷还会给予培训、学习的机会,学有所成还会得到重用。所以可以看出在当时“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次序是与当时的社会状况一致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