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和秦朝成为短命王朝的原因(秦朝后第二个大统一的朝代)

隋朝是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的,隋朝是我国自秦朝第二个大统一的朝代,自五胡乱华以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进而统一全国的王朝。

581年,北周静帝把帝位禅让给杨坚,之后建立隋朝定都西安,称隋文帝,在灭陈之后,自三国、两晋以及南北朝时期分裂长达300多年的中国又得统一。

隋朝和秦朝成为短命王朝的原因(秦朝后第二个大统一的朝代)(1)

隋文帝 杨坚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重大,于前是分裂三百多年的中国统一,于后和唐朝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共历经三帝共在位38年,在这38年期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混乱的分裂时期,汉民族陷入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大乱斗之中,到了东晋时期,中国因为长时间的战乱使得汉族变得更加颓废,所拥有的土地也慢慢减少,当时的汉人已经没有能力阻止异族的入侵,而之前被汉族称魏蛮夷的异族已慢慢取得统治地位。

五胡十六国乱华开始,此时的中原已不是原来的中原了,汉人已不足原有人口的一半,先后有匈奴、鲜卑、羯族、氐族以及羌族建立各种国家占领中原大地,各种古城、建筑、文化宗卷被烧毁,外来的宗教文化侵袭着儒教,这也是历史上各个名族大融合的阶段。

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出现了,他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贵族,北周时期被封魏随国公,后被杨坚继承爵位,北周灭齐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沉迷享乐,痴迷酒色导致政治腐败,此时的杨坚趁机将北周有权有势的大臣外派出去,随后朝政逐渐由他掌握,580年北周宣帝病逝,杨坚以大丞相的身份辅佐年幼的北周静帝登基,次年便将帝位禅让给杨坚。

南北朝末期,主要有三个政权,分别为:北周、陈朝以及突厥,自杨坚建立隋朝后,一直在为灭陈统一而准备着,583年开始,突厥便不断袭扰北方要地,584年隋朝出兵反击突厥取得胜利之后消除了北面的威胁,588年隋文帝命自己的儿子杨广为元帅主管灭陈,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任副帅,贺若弼韩擒虎为大将,率领五十余万大军分八路进军陈朝,于589年初,隋军攻进建康俘获陈后主陈叔宝,陈朝灭亡,至此长达三个世纪的分裂得以统一。

隋朝和秦朝成为短命王朝的原因(秦朝后第二个大统一的朝代)(2)

隋朝初地形图

隋文帝在位期间,很多政策奠定了隋朝的强大,在政治方面,建立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通过考试选取人才等;在经济方面,编订户籍统计人口,实行均田制减免赋税,建新都大兴城,开凿大运河等;在文化方面,大力倡导文教,收集图书,废九品中正制,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促进了教育文化的发展。

隋朝在全盛时期,征服林邑、驯服契丹、收复琉球、震慑伊吾、占领涂谷浑等使得万邦来朝,此时的中国国泰明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兵强马壮、疆域辽阔。另外此时也是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之一。

隋炀帝杨广,隋文帝杨坚的次子,581年隋文帝登得帝位,因杨广少年时好学深受文帝喜爱被封为晋王,后又授予武卫大将军,二十岁时统率隋军灭陈后封为太尉,而后平定江南叛乱,后太子杨勇由于不如杨广那般善于伪装导致被废,改立杨广为太子,604年杨广为早日登上皇位,将卧病的隋文帝毒杀后取得帝位。

隋朝和秦朝成为短命王朝的原因(秦朝后第二个大统一的朝代)(3)

隋炀帝 杨广

杨广即位后,伪造隋文帝遗诏将杨勇处死,后又担心帝位不稳,将兄弟侄儿贬、杀、囚等各种手段以保帝位,但是在位期间,修造通济渠,永济渠等修通了中国南北的交通枢纽,后修建大兴城治理控制北方,巩固政权,开设了维持千年的科举,还征服林邑、驯服契丹、收复琉球、震服伊吾、占领涂谷浑等使得万邦来朝,604年始,为开发大运河,东修长城,先后调用了士兵和农民至少三四百万人,随后的十余年间调动了不下一千万人,平均每一户就有劳役一人,后又年年出巡,为满足自己的奢淫的生活,在各地修建宫殿别馆,对于食物是极度的挥霍浪费,种种情况导致民变四起。

隋末时期,隋炀帝毫无节制地压迫百姓甚至贵族地主,各种苛暴的徭役、劳役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导致民变四起,农民起义发展至全国范围,617年李密率领瓦岗寨的瓦岗军围逼东都并向各个郡县发布杨广的各种罪状,次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同年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位帝,之后李渊逼迫傀儡皇帝杨侑禅位,建立唐朝,洛阳权臣王世充也逼迫杨侗禅位,至此隋朝正式灭亡。

杨广这位皇帝有两个极端,一方面修驰道、掘长堑,加强统一,营建东都为控制关东及江南地区,开凿运河打通南北水路,创设了一系列制度改革,确立科举制为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三征高句丽、三游江都贪慕享受、大兴建造劳民伤财、征伐不断不体恤人民以致于国力透支造成四方民变,你们觉得杨广的一生该如何评价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