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说人类的宝藏(白发人送黑发人儒家创始人孔子)
(-551~-479) 73岁
-551年 出生孔丘简介:
孔丘,男,曾用名(亦名):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孔老二,后代敬称孔子或孔夫子;西方人称Confucius、Con-Fu-Ci。
出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东周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
父母:
父亲为孔纥[hé](叔梁纥),母亲为颜征在
背景:
家系背景:
- 远祖是殷商王室,武王克殷后,被分封到宋国。
- 十六世祖是殷商帝乙
- 十五世祖为宋国第二任国君宋公仲
- 十二世祖是宋前闵公
- 十一世祖弗父何让位给弟宋厉公,拜为宋国上卿。
- 七世祖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邹邑定居,作鲁国的大夫。
父亲背景:
- 父亲孔纥(前623年-前549年),亦称谓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邹邑,为邹邑大夫。叔梁纥与原配施氏连出九个女儿,他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却脚有残疾。
- 叔梁纥在七十二岁时三度娶妻,娶了十八岁的颜征在,由于婚姻不合礼制,被史书称为野合,约在鲁襄公廿二年(公元前551年)生下次子孔丘。
母亲背景:
- 母亲颜征在(前568年-前535年),颜襄第三女。母亲颜氏在年仅18岁时,嫁给年近72岁孔纥作为小妾。
- 母亲颜征在曾私下至尼丘山祭祀尼丘山神以求子,故取名丘,字仲尼。
-550年 2岁
-549年 3岁老父亲去世:
年近75岁的父亲孔纥[hé](前623年-前549年)去世,此时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前568年-前535年)年仅20岁左右。
孔父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地告诉孔子。孔家小妾颜氏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将孔子抚养成人。
-548年 4岁
-547年 5岁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546年 6岁弟子曾点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545年 7岁弟子颜繇生,繇又名无繇,字季路,颜渊之父。
-544年 8岁弟子冉耕生,字伯牛,鲁国人。
-543年 9岁
-542年 10岁跟随外祖父颜襄求学:
外祖父颜襄,一生教书为业,博学多才,礼、乐、书、数、射、御六艺精通。
外祖父颜襄为饱学之士,让颜征在识字识礼,孔子成长时,年迈的外祖父让孔母颜征在亲自教导,影响孔子未来的一生。
弟子仲由生,字子路,卞人。
鲁襄公死,其子躌继位,是为鲁昭公。
-541年 11岁
-540年 12岁弟子漆雕开生,字子若,蔡人。
-539年 13岁
-538年 14岁
-537年 15岁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536年 16岁弟子闽损生,字子骞,鲁国人。
-535年 17岁母亲去世:
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前568年-前535年)去世。
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为了打听父亲葬处,孔子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听。
后孔母的邻居曼父之母,告诉孔子叔梁纥的墓处,孔子这才将父母合葬于防山。
守孝期间轶事(轶事真假未可知):
孔子在为母亲守丧时,季孙氏宴请士一级的人(飨士)。孔子前往,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训斥并拒绝。
孔子见老子(第一次会见轶事):
在鲁国的巷党,孔子年十七,问礼于老子
-534年 18岁
-533年 19岁孔子娶妻:
娶春秋时期宋国人亓[jī]官氏(?-前485年)为妻,即孔夫人。
-532年 20岁仕途小吏:
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
生孔子后代第一代人:
孔夫人亓[jī]官氏生子,时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前532年-前483年)。
-531年 21岁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
-530年 22岁
-529年 23岁收徒讲学:
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学生有颜由(颜回之父)、曾点(曾参之父)、冉耕等。
-528年 24岁
-527年 25岁
-526年 26岁
-525年 27岁博学多才的郯国国君郯子访鲁,孔子慕名拜见,询问郯国官制。
-524年 28岁广收门徒,因材施教:
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孔子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523年 29岁
-522年 30岁三十而立:
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论语·为政》云"三十而立"。
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
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521年 31岁弟子巫马施、高柴、宓不齐生。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520年 32岁弟子端木赐生,赐字子贡,卫国人。
-519年 33岁
-518年 34岁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
孔子见老子(第二次会见轶事):
相传孔子,在周都洛邑(今洛阳),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517年 35岁鲁国内乱:
鲁国贵族季平子与郈昭伯因斗鸡引发鲁国内乱。鲁昭公最终被鲁国掌权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逃到齐国。
孔子逃难至齐国:
因内乱,孔子离开鲁国到齐国,为高昭子家臣。
孔子曾与齐太师谈说音乐;
-516年 36岁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被晏子阻止。
-515年 37岁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鲁,再次聚徒讲学。
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
弟子樊须、原宪生。须字子迟,鲁国入;宪字子思,宋国人。
-514年 38岁晋魏献子(名舒)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513年 39岁
-512年 40岁四十而不惑:
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故自云"四十而不惑"。
弟子澹台灭明生。灭明字子羽,鲁国人。
-511年 41岁弟子陈亢生。亢字子禽,陈国人。
-510年 42岁鲁昭公卒,鲁定公立。
-509年 43岁弟子公西赤生。赤字华,鲁国人。
-508年 44岁
-507年 45岁弟子卜商生。商字子夏,卫国人。
-506年 46岁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505年 47岁弟子曾参、颜幸生。参字子舆,鲁国人。幸字子柳,鲁国人。
-504年 48岁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
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
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
-503年 49岁弟子颛孙师生。师字子张,陈国人。
-502年 50岁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
公山不狃以费叛季氏,使人召孔子,孔于欲往,被子路阻拦。
-501年 51岁 中都宰初仕鲁国:
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治理中都一年。
弟子冉鲁、曹坅、伯虔、颜高,叔仲会生。鲁字子鲁,鲁国人:坅字子循,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500年 52岁 司空、鲁国大司寇初仕鲁国:
孔子做季孙氏司空,再升为鲁国大司寇,期间行摄相事。
发动少正卯事件:
少正卯(?-前500年),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孔子三千弟子亦多次被其全部吸引走,致孔门"三盈三虚",仅唯有七十二贤中的颜渊不为所动。
孔子摄鲁相,以乱政为由,诛杀鲁大夫者少正卯。但儒家认为少正卯事件是受到法家思想影响的后世学者杜撰的,具体真假程度未可知。
出使春秋齐国:
夏天,孔子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
-499年 53岁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
-498年 54岁 鲁国大司寇兼摄相事准备堕三都:
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加强君权,派子路堕毁三桓的三都私邑;即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孟孙氏的郕邑(今山东宁阳)、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后亭村)。
弟子公孙龙生。龙字子石,楚国人。
孔子见老子(第三次会见轶事):
孔子在沛,与老子相会见。
孔子见老子(第四次会见轶事):
在鹿邑,孔子见老子,具体时间不详。
-497年 55岁 周游列国鲁国堕三都失败:
孔子策划实施"隳三都"(或称为堕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的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季孙氏之费,后没能围攻孟孙氏郕邑,功败垂成。
虽然孔子和鲁定公没能完全堕三都,仅使鲁国的实力稍微变强,令齐国、莒国等周遭敌对诸侯国不敢侵扰鲁国,且把陈、邾二国来犯的军队击退,鲁国因此能存活到周朝灭亡前不久才被楚国所灭。
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
周游列国十四载开始(公元前497-公元前484年):
离开鲁国以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险。
十月,孔子受谗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 孔子与弟子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496年 56岁 周游列国周游列国,留卫期间:
孔子到了卫国,在前往陈地时,途经匡城,颜刻举策指著郭外缺口说:"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因孔子身材高大,被匡人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而遭围捕。子路感到愤怒,夺戟准备交战,但被孔子阻止。过程中孔子曾与颜回失散,一度以为颜回已死。
卫灵公提供孔子与仕鲁时同等的俸禄。居住一段时间后,遭人诬谄而离开。
孔子在蒲城滞留几个月后返回卫国。拜见卫灵公夫人南子时,孔子朝着北面,低头俯地,不正视;夫人南子亦于帷幕中再拜孔子。子路得知后,为此事甚感不满,表面上不说,但孔子心里明白,孔子便对着子路向天发誓说:"我如果不对的话,就让老天厌弃我吧!"数月后,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孔子为次,其余官员在后,招摇游市而过。孔子对此事引以为耻,颜刻问有何耻辱,孔子感叹:"我从未见过像爱好美色那样爱好道德的人啊!"便离开卫国。
-495年 57岁 周游列国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494年 58岁 周游列国孔子居鲁,吴国使人聘鲁,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493年 59岁 周游列国周游列国,过宋之危:
孔子由鲁至卫。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去卫西行。
经过曹国到宋国。
孔子到了宋国以后,在大树下和弟子习礼,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492年 60岁 周游列国周游列国,相失于郑:
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六十而耳顺:
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
-491年 61岁 周游列国孔子离陈往蔡。
-490年 62岁 周游列国孔子自蔡到叶。叶公问政于孔子,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
在去叶返蔡的途中,孔子遇隐者。
-489年 63岁 周游列国周游列国,受困陈蔡:
吴伐陈、楚伐蔡之际,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随即出发。
陈、蔡大夫惧怕孔子为楚国所用,便将孔子围困在陈、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绝粮七日,许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旧讲诵不绝。
后来派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接孔子。
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488年 64岁 周游列国孔子在卫。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487年 65岁 周游列国孔子在卫,当年吴伐鲁,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486年 66岁 周游列国孔子在卫。
-485年 67岁 周游列国孔子在卫。
孔夫人去世:
孔子夫人亓官氏(?-前485年)去世。
-484年 68岁 周游列国弟子为孔子争气:
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
十四年周游列国结束,回归鲁国:
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孔子被尊为国老,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季康子欲行"田赋",孔子反对。孔于对冉有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丘亦足矣"。
孔子晚年期间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
-483年 69岁人生大悲,白发人送黑发人,孔子长子去世,长孙出生:
孔子的独子孔鲤(前532年-前483年)死在孔子之前,孔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死前留有遗腹子孔伋(前483年-前402年),孔伋是孔子后代第二代人。
孔子仍有心从政,然不被用。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
-482年 70岁七十而从心所欲:
孔子自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81年 71岁春,狩猎获麟。孔了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
最得意子弟去世:
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年仅40岁去世。
失宠于鲁哀公:
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鲁哀公恳请伐齐,鲁哀公让孔子"告季孙",后孔子向季康子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480年 72岁孔于闻卫国政变,预感到子路有生命危险。子路果然被害。孔子十分难过。
-479年 73岁孔子回首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老子与孔子大致同时代的人: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
去世:
公元前479年3月9日,孔子孔子患病,不愈而卒。
鲁哀公尊孔子为尼父:
鲁哀公诔之曰:"?天不吊,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身后: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
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
三千弟子:
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孔门十哲:
又称作四科十哲。其指中国儒家学派早期的十位学者,皆是孔子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类别(科)。
- 德行:颜渊 · 闵子骞 · 冉伯牛 · 仲弓
- 言语:子贡 · 宰我
- 政事:冉有 · 子路
- 文学:子游 · 子夏
七十二贤:
1. 颜回 字子渊、2. 闵损 字子骞、3. 冉耕 字伯牛、4. 冉雍 字仲弓、5. 冉求 字子有、6. 仲由 字子路、7. 宰予 字子我、8. 端木赐 字子贡、9. 言偃 字子游、10. 卜商 字子夏、11. 颛孙师 字子张、12. 曾参 字子舆、13. 澹台灭明 字子羽、14. 宓不齐 字子贱、15. 原宪 字子思、16. 公冶长 字子长、17. 南宫适 字子容、18. 公皙哀 字季次、19. 曾点 字子皙、20. 颜无繇 字路、21. 商瞿 字子木、22. 高柴 字子羔、23. 漆雕启 字子开、24. 公伯缭 字子周、25. 司马耕 字子牛、26. 樊须 字子迟、27. 有若 字子有、28. 公西赤 字子华、29. 巫马施 字子期、30. 梁鳣 字叔鱼、31. 颜幸 字子柳、32. 冉孺 字子鲁、33. 曹恤 字子循、34. 伯虔 字子析、35. 公孙龙 字子石、36. 冉季 字子产、37. 公祖句兹 字子之、38. 秦祖 字子南、39. 漆雕哆 字子敛、40. 颜高 字子骄、41. 漆雕徒父 字子文、42. 壤驷赤 字子徒、43. 商泽 字子秀、44. 石作蜀 字子明、45. 任不齐 字选、46. 公良孺 字子正、47. 后处 字子里、48. 秦冉 字开、49. 公夏首 字乘、50. 奚容蒧 字子楷、51. 公肩定 字子中、52. 颜祖 字襄、53. 鄡单 字子家、54. 句井疆 字子疆、55. 罕父黑 字子索、56. 秦商 字子丕、57. 申党 字周、58. 颜之仆 字叔、59. 荣旗 字子祈、60. 县成 字子祺、61. 左人郢 字行、62. 燕伋 字思、63. 郑邦[3] 字子徒、64. 秦非 字子之、65. 施之常 字子恒、66. 颜哙 字子声、67. 步叔乘 字子车、68. 原亢籍 字籍、69. 乐欬 字子声、70. 廉絜 字庸、71. 叔仲会 字子期、72. 颜何 字冉、73. 狄黑 字皙、74. 邦巽 字子敛、75. 孔忠 字子蔑、76. 公西舆如 字子上、77. 公西蒧 字子上。
明清成为"天下第一家":
孔子身后,七世单传,至第九代才有孔鲋、孔腾、孔树兄弟三人。孔子后裔秉承祖先"诗礼传家"之祖训,在文学、经学等方面都有较大成就,在明清时期更因为得到皇帝扶持,成为"天下第一家"。
历代追封追谥孔子:
孔子去世后,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不断追封追谥。
- 公元前479年,东周鲁哀公尊孔子为:尼父
- 公元元年,西汉汉平帝尊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 92年,东汉汉和帝尊孔子为:褒尊侯
- 492年,北魏北魏孝文帝尊孔子为:文圣尼父
- 580年,北周北周静帝尊孔子为:邹国公
- 581年,隋朝隋文帝尊孔子为:先师尼父
- 624年,唐朝唐高祖尊孔子为:先师
- 628年,唐朝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
- 637年,唐朝唐太宗尊孔子为:宣父
- 666年,唐朝唐高宗尊孔子为:太师
- 690年,武周武则天尊孔子为:隆道公
- 739年,唐朝唐玄宗尊孔子为:文宣王
- 1008年,宋朝宋真宗尊孔子为:玄圣文宣王
- 1012年,宋朝宋真宗尊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 1146年,西夏西夏仁宗尊孔子为:大周明宗文宣皇帝
- 1307年,元朝元成宗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 1530年,明朝明世宗尊孔子为:至圣先师
- 1645年,清朝清世祖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 1657年,清朝清世祖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孔子后代举例:
- 153年,孔子后代传至第20代孙东汉末年的孔融(153-208),建安七子之首,因多次得罪曹操被杀。
- 1991年,孔垂楠为孔子第79代孙之一,演员、歌手。
- 2006年,孔子后代传至80代孙孔佑仁 。
归宿:
孔子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子嗣:
子1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