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往事只能在记忆里找回 那些不想触碰的记忆
封面新闻记者 张路延
在书迷口中,吉本芭娜娜(本名叫吉本真秀子)被亲切地叫为“香蕉天后”,在如今的日本文坛,她是能和村上春树平分秋色的人物,一个被称为“文学天皇”,一个被称为“文学皇后”。
她出生于文学世家,是文学评论家吉本隆明的次女,据说不过才三、四岁大小的时候,就立志要当作家。相比很多大器晚成的作家,她算是“出名要趁早”的人物,1987年,二十出头的她,就因为《厨房》获得各种文学奖,随后,两三年间,就完成了《泡沫》、《哀愁的预感》、《白河夜船》等作品。
虽然几乎部部都是畅销书,但《哀愁的预感》并不失其独特之处,《哀愁的预感》在日本出版后,短短六年内,竟然重版了四十一次,可见受欢迎的程度。
日前,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吉本芭娜娜系列书籍,《哀愁的预感》就是其中一部,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弥生是一个19岁的少女,看似和大多数人一样,生长在一个幸福温暖、衣食无忧的家庭,但她似乎具备某种特异功能,能够感知各种神秘事件,特别是预感的能力,她有一个叫作雪野的阿姨,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她们之间,似乎有着特殊的情感牵连,有一天,她竟然发现,这个阿姨是她的亲姐姐,而她相伴成长的弟弟哲生,两人并无血缘关系,且有种特殊的情愫在滋生……
所以,最后的结局是:
我不是失去了阿姨和弟弟,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发掘出了姐姐和恋人。
但结局并非是重点,吉本芭娜娜吸引人的,是书里那些默默流淌的情感,那些细腻入微的情绪,是尘世间最容易假装忽略掉,但又时时刻刻弥漫在每一个人周围的东西。
故事仍然与死亡有关,这似乎是吉本芭娜娜习惯的一个题材,有评价把其称为“对日常性死亡事件的现代性书写是吉本芭娜娜小说死亡主题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并非特殊的视角,死亡确实是一个容易引发故事的元素,它代表着一个暗藏的故事,代表着隐秘的情感,但如何去讲述死亡以外的故事,则是不同写作者面对的不同面向。
《哀愁的预感》有趣的是,就连同一个死亡事件,姐妹的处理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姐姐雪野冻结了这一段时间,她的离群索居仿佛是让时间暂停了,她用自己的方式在怀念。
在死亡之前,她们一家四口是有点怪但莫名和谐的幸福家庭,因为一场旅行里的车祸,父母双双离世,她把年幼的妹妹托付他人,自己从姐姐化身阿姨,她一个人,过着和以往家庭相似的生活,你无法去完全理解她选择背后的原因,是对家庭的守护?或者是创伤过大?但无论如何,她按照自己的方式,让时间停在了事情发生的那一刻,这是她的选择。
妹妹是不一样的,因为年龄太小,她和姐姐面临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她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我们很难去想象,妹妹究竟是不是刻意忘记了那段记忆,她在幸福的家庭里成长,她只能感受自己超乎常人的预感,或者这是一种预兆和提示呢?所以她会有一些特别的行止,这是不是有意识地?我们和妹妹都一样,也许大家都不知道答案。
但妹妹终究还是找回了这段记忆,她想起来自己的姐姐,想起来自己原来的家庭,但她一次次去寻找姐姐时,最后两姐妹重逢在事发地点时,我觉得放下的未必只有妹妹,姐姐或许也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了。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会遇上一些属于自己的事件,它们并不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下发生,而针对它的应对后果,似乎也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是无法真正忘记一段记忆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对它。
而吉本芭娜娜的魅力,在于重现了这些敏感时刻,我们各有缺失的人生,在去拼拼凑凑的那些瞬间,那些情感流动的时刻,那些爱与痛交织,性格与意志颤抖,各种复杂的人性时刻,看似无名没用,却是每个普通人哀乐人生的全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