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

编者按:

一份优秀的讲解词,是景区对市场的“敲门砖”。今年,2022湖南省等级旅游景区讲解员大赛面向全省553家等级旅游景区,首次开展“优秀讲解词评选”,全面摸底现状,以赛促优,以评选出的16件“优秀讲解词”,立标打样作示范,加强景区讲解词的撰写与规范表达,讲好湖南故事。

即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景区优秀讲解词”展播专栏,将湖南等级旅游景区的故事讲给你听。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1)

各位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景区参观游览,大家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景区的民本广场,左手边看到的大型石碑浮雕名为“政通人和图”。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2)

政通人和图(景区供图)

在这块石碑浮雕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北宋滕子京治理之下古城岳阳的繁华景象。上面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画里的人们或交谈或劳作或游玩、一个个怡然自得、好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同时也清晰地呈现了古城岳阳的南城门、传统风貌汴河街、以及我们即将登临的岳阳楼。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3)

岳阳楼景区南大门(景区供图)

正前方是岳阳楼核心景区的南大门,正门上方所悬匾额为金丝楠木制成,孔雀蓝底所衬托的“巴陵胜状”四个金色大字、出自清朝刑部尚书张照所书的《岳阳楼记》,大门两侧柱子上“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对联是明代著名文人魏允贞对岳阳楼、洞庭湖的赞誉。

进入景区后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水池中五座精美的楼阁模型,这就是五朝楼观,这五座楼是以青铜,微缩,建造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风格迥异特点不同的岳阳楼。它们都是(古代志书记载)以历代画家所描绘的岳阳楼图为蓝本精心打造而成。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4)

元代岳阳楼(楼阁模型)(景区供图)

这是元代时期的岳阳楼。岳阳楼在元代只重修了一次。这一座楼阁是两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并且筑有地基。元代建筑多用原木做梁,极少加工,并且在金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减柱法和移柱法等技巧,因此元代建筑体现出一种粗犷原始的风格。它是岳阳楼筑楼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也是离洞庭湖畔最近的一座,它毁于湖水的冲刷。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5)

宋代岳阳楼(楼阁模型)(景区供图)

现在您看到的这一座是宋代的岳阳楼。它在宋代一共重修过七次,(其中南宋四次,北宋三次)您所熟悉的千古雄文《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描写的就是这一座。宋朝奉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使得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所以宋代建筑风格趋向华丽,注重装饰。您会发现宋代的岳阳楼确实是五座楼阁当中结构最复杂,气势最磅礴。您看它是两层三檐,十字形重檐歇山顶。全楼共24个屋角高高扬起,给人一种升腾活跃的感觉,只是很可惜,这座楼阁仅存世间33年,毁于宋神宗年间的一场雷电之火。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6)

明代岳阳楼(楼阁模型)(景区供图)

对面的楼阁是明代的岳阳楼。它在明代一共重修过9次。它的建筑特点是方圆结合,楼身花纹繁杂,顶部筑有宝塔,它的宝塔是由三颗宝珠和六条飞龙组成,有点类似印度的佛塔建筑。因为明代佛、道两教非常盛行,所以明代岳阳楼融入了一定的宗教色彩。明代的最后一座岳阳楼,是毁于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乱之中。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7)

唐代岳阳楼(楼阁模型)

眼前是唐代的岳阳楼,从现存的史料记载,岳阳楼在唐代修葺过三次(贞观年间,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融的繁盛时期,这时期的建筑趋向于严整开朗。楼阁虽外表简单粗犷,但不失大气庄重。您看它的整个大殿几乎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门窗的形式也是朴素大方。这座楼阁是五朝楼观中耗铜量最重的一座,重达12.3吨。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8)

清代岳阳楼(楼阁模型)(景区供图)

清代早期的岳阳楼,它是离现存岳阳楼建筑风格最为接近的一座。同时也是五座楼中唯一的三层三檐建筑。清代岳阳楼一共重修过16次,最为浩大繁杂的是在清光绪6年。与唐代的庄重大气相比,清代岳阳楼细腻婉约、繁复而精致。它的二、三层设有回廊,飞檐上设有七只瑞兽,(瑞兽是奇数)在古代,飞檐上瑞兽越多代表楼阁的地位越高。

五朝楼观不仅展示了五个朝代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也体现了中国制铜工艺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水平。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9)

双公祠(景区供图)

文因楼生,楼以文传,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得岳阳楼名扬天下。为了再现岳阳楼的历史演变,展示岳阳楼的建筑文化,揭示岳阳楼深厚的文化内涵,弘扬“先忧后乐”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景区新增了“双公祠”这一景点,也就大家右前方所看到的建筑。双公祠坐东朝西,总面积800平方米,白墙青瓦。展厅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岳阳天下楼”展厅,主要展示岳阳楼从古至今的建制沿革,形制演变以及历代名家咏叹岳阳楼的诗文;第二部分为“双公忧乐情”展厅,主要介绍滕子京与范仲淹二位的生平事迹,以及对岳阳楼的历史贡献。门楣上“双公祠”三个字是由范仲淹的第二十八代世孙范敬宜所提写。门楣旁边还有一副对联,上联:“一湖一楼一记浮乾坤控南北叙乐忧江山胜景辉映千古”,下联:“双公双迹双德联珠壁会风云召日月文坛佳话流播九州”。这副对联是由北京大学龙协涛教授所攥,由原书协主席沈鹏所书。

现在大家置身于景区的新碑廊中,廊内碑文兼诗歌、散文、对联,书法汇楷,草、篆、隶,给人以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10)

南极潇湘牌坊(景区供图)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集名山、名水、名人、名楼、名文于一体,秀美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湖湘文化交相辉映。大家拾阶而上后,看到的是“南极潇湘”牌坊,上面有幅对联:“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这副对联是由清朝的书法家张照所撰。意思是洞庭湖往南可以通过湘、资、沅、澧四水到达三湘大地,欣赏潇湘月色。往北通过长江到达巫峡,来欣赏巫山十二峰。他的书写者是我国著名艺术家刘海粟老先生,刘老先生在1984年书写对联时已经90岁高龄了,但他的落款却是“刘海粟年方90”,说他才90岁,足以看出他年轻的心态和幽默的性格。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11)

岳阳楼主楼(景区供图)

岳阳楼从三国始建的阅军楼到成为如今的中国文化地标,存世已1800年。一千多年来,岳阳楼曾经屡次被毁和重修。1983年,按“整旧如旧”原则,国家拨专款对它进行了一次落架大修,现在大家看到的岳阳楼,完全保持了清光绪六年重修后的原址、原貌。《汉书》中云:“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岳阳楼的飞檐与楼顶铺以黄色琉璃筒瓦,足以体现岳阳楼当时的地位之高。楼高19.42米,占地面积251平方米,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一座保持原址原貌的古代建筑,完整的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风格和特色。“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这精炼的十个字把岳阳楼的外观特色准确形象的描绘出来了。三层指的是在古代由于受建筑材料和建筑环境的影响,建筑物修到三层,已经算是一个高层建筑了,比起其它用钢筋混凝土修建的楼阁来比,岳阳楼更加精致耐看;四柱是因为岳阳楼建于古城岳阳西城门之上,没有打地基,全凭楼内四根直径为50厘米的楠木金柱从楼底直贯楼顶,支撑起楼体的大部分重量。而我们看到它的三层檐角也是高高的向外飞出,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每一层檐角的装饰物也是各有不同。您看!这第一层是凤凰、第二层是腾龙、第三层则是延绵不断的祥云,意味着龙凤呈祥美好的寓意。为纪念鲁肃、在重修屋顶时采用了三国时期的武士军盔样式,从此岳阳楼便成为中国现存的最大盔顶古建筑。最后说到它的纯木,就要说到在1983年落架大修时,人们是惊奇的发现,整个楼体是由我国传统工艺用木料榫接而成,结构非常严整精巧!

《岳阳楼记》声名远播,因《岳阳楼记》想来岳阳楼走一遭的不计其数,如果排一个来岳阳TOP 10必做之事,观岳阳楼绝对位居榜首。岳阳楼闻名四海的,不是军事要冲,不是观景高楼,而是在一千多年间被传诵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现在大家进入主楼一楼所看到楼阁灵魂所在 ——《岳阳楼记》。宋朝庆历四年,岳阳楼只剩残破的楼台、朽坏的基底,此去经年、垂垂老矣……初到巴陵的滕子京见此状,心痛不已,决意重修岳阳楼。当它再现壮丽时,滕子京将其画成《洞庭晚秋图》寄给好友范仲淹。时年正值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为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而范仲淹屡屡受挫后索性隐退庙堂,重回江湖。当范仲淹阅过画卷仿如身临其境,感怀不已!念友人为官清明却仕途坎坷,也无奈于自身的落魄遭遇、便写下《岳阳楼记》。《岳阳楼记》的核心理念是忧乐精神。什么是忧乐精神呢?忧乐精神是一种忧难虑乐的自觉,一种未雨绸缪的先见,一种豁达忘我的境界。范仲淹“忧乐五观”的横空出世,亦是对中国前人经验教训的精辟归纳与总结,更是告知后人如何处世的一剂灵丹妙药。三百余字,字字珠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从山水出发却超然山水!一座楼阁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单纯的观景更是它千百年的文化底蕴和赋予它生命力的忧乐精神!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12)

岳阳楼二楼的岳阳楼记雕屏(景区供图)

当年滕子京收到这篇文章后,喜出望外,他觉得这篇文章超出了他的预期,于是立马请来了北宋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邵竦篆额。在当时,滕子京修楼、范仲淹作记、苏子美书丹和邵竦篆额合称“巴陵四绝”。很可惜,北宋岳阳楼仅存33年,毁于宋神宗的一场雷电之火。我们已经无缘可见了,大家现在在二楼看到的雕屏是由清代大书法家,乾隆的提笔书法老师张照所写的《岳阳楼记》,同样非常珍贵。张照在写这篇文章时用了4种书法,我们可以看到,从开头庆历四年春一直到前人之述备矣,这部分是一个背景描写,张照用的正楷来书写。从后面一段然则北通巫峡一直到其喜洋洋者矣,这部分是一个景物描写,为了配合范仲淹文章的气势,张照用的行书书写,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到了中心思想部分,张照笔锋一收,改为了行楷,最后写完全文,落款用的擅长的草书,由此可见,张照书法功底之深厚!这篇文章还有许多重复的字,如10个之、7个忧、4个乐字,这些字起笔和落笔都不尽相同,形态各异,他将文章的意境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当中,当年乾隆皇帝对张照的书法相当推崇,他是这么评价张照的:“羲之之后只一人,除了张照谁可比”。并且御赐12块紫檀木将张照的书法雕刻于其上。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13)

岳阳楼三楼的毛主席狂草(景区供图)

到了三楼,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毛主席的狂草,是毛主席在1964年南下视察,视察完后从长沙坐火车回北京,途经岳阳时有感而发写下诗圣杜甫的五言绝唱《登岳阳楼》,主席将原文中一字做了改动,“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去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主席把原文中老病有孤舟的“病”字改为了来来去去的“去”字是因为1964年三年自然灾害刚过,湖南湖北的血吸虫病特别严重!毛主席担忧当地人民的病痛,希望病痛能够像长江的水一去不复返。

我们再来看看旁边的对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长庚李白”,李白仅用八个字就概括出了洞庭湖白天和黑夜的景色,大家可以从窗口处欣赏洞庭湖的美景。放眼望去,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和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

岳阳楼是一种文化象征,一种历史传承,一种跨越千年的精神传递!多次在重要的会议上讲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总是引经据典、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随着的重视和诠释,《岳阳楼记》注入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内涵,它既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既是历史的绝唱,又是时代的强音。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14)

三醉亭(景区供图)

岳阳楼主楼北侧的三醉亭,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传说故事而得名,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现在的三醉亭占地面积为135.7平方米,高9米,为二层二檐,歇山顶式仿宋建筑,悬挂的是由著名国画大师殷本崇先生绘制的吕洞宾卧像,作者把吕仙飘逸的神态,饮酒的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上还书有吕洞宾所作的一首七绝:"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画的旁边有一副对联:“对月临风,有声有色,吟诗把酒,无我无人”。吕洞宾在此修仙的各种奇遇和乐事在岳阳代代相传,时至今天,仍是百姓茶余饭后的有趣谈资,也为端庄典雅的岳阳楼增添了一丝豪放飘逸的道骨仙风之气。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15)

仙梅亭。

仙梅亭位于岳阳楼南侧,初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是一座呈六边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的小亭。上盖绿色琉璃瓦,状如出水绿荷。新中国成立后,此亭又经过多次修缮,一直保持了原来的面貌。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16)

怀甫亭。

行走至临湖的五平台,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坐南朝北的方形小亭,这就是1962年为纪念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诞生1250周年时所修建的。亭高7米,北面檐下悬挂着一块樟木匾额 —“怀甫亭”三个苍劲古朴、金光闪闪的大字,出自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之手。厅内立有石碑一块,刻有杜甫的画像和在晚年登上岳阳楼写下的五言绝唱《登岳阳楼》一诗,以及他的生平事迹简介。

215年,孙权派鲁肃率万名将士来到岳阳,准备与刘备争夺荆州。鲁肃来后认真实施孙权的政令,修筑巴丘城(今岳阳城),加紧操练水军,在城西依山临水的地方建起了一些军事设施,做好战争准备,点将台就是其中之一。

岳阳楼景区全览(景区优秀讲解词岳阳楼景区)(17)

岳阳门(景区供图)

在岳阳楼临湖西门处,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由巨型花岗岩砌成的拱形门洞,门洞上刻有三个金色大字——“岳阳门”,这是由清代岳州知府黄凝道题写。岳阳门城门洞呈拱形,高四米,长四十二米,宽二米余。洞庭湖水千年不息地流淌在岳阳门的视野里,岳阳门则成为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道路。它不仅为岳阳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承载着岳阳楼千年的兴衰和永恒的“忧乐”主题!

各位游客朋友们景区的讲解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悉心聆听,祝大家此次岳阳楼之旅开心、舒心!一切顺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