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太多就水肿(为什么你喜欢吃凉)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刚才说了阳明脉,这里又说三阳脉,指的就是手足的三条阳经,也就是人的六腑所主的经脉。分别是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五七35岁时说的是阳明脉衰,指胃与大肠经的衰弱,那么到了六七42岁的时候,小肠、膀胱、三焦、胆这些脏器,都开始衰弱了。衰弱了之后,就是“面皆焦”,指的是全脸的发黑、发黄、发暗、焦枯,这么一个状态。

晚上吃太多就水肿(为什么你喜欢吃凉)(1)

人身上有三阳三阴,三阴指的就是心、肝、脾、肺、肾再加上心包,三阳就是指的六腑。在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下六腑的根本功能是什么,通俗地说,六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实际上根本的作用,就是主“消化”的。那么所谓的消化是指什么?消和化这两个字,实际上表示了两个概念。先说说消。好比说我们吃一口馒头,放在嘴里咀嚼,把它嚼碎了,嚼碎了它也还是馒头;再把它咽下去到胃里面,逐渐变成了食糜,变成食糜的时候,它还是馒头,这是一种物理上的变化,这就叫“消”。

当这些食糜逐渐走到小肠里面的时候,就会发生一些质的变化,小肠会把食糜当中有用的东西吸收到体内,没用的就会形成大便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就发生了一些本质上的变化,也就是化学变化,这就叫“化”。这是消化的两个过程。在《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所谓这个“化”的过程,就是在小肠里完成的。

“衰”字的意思,刚才前面已经说了,一个是不动,一个是不热。不动和不热,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见得是完全同步进行的,好比说胃肠的蠕动,要蠕动的快而有力,消化功能才会好。如果说我们吃下的东西对胃肠有一种强烈的刺激,比如生冷的食物,它首先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因为“寒主收引”。一旦胃肠不动,吃下去的东西,往前运行的速度就变慢,变慢就等于那块食物郁在胃肠道里面。

“郁”这个字能比较形象地说明问题。大家想一想,在农村,农民经常会沤粪肥,把大量的粪便集中起来堆放之后,里面开始慢慢发酵,里面就会变热。粪肥一旦发酵,里面的温度会很高,经常会有不小心被粪肥烫伤的事例发生。所以“郁”之后的一个随之而来的变化就是热。同样道理,食物在胃肠里面不动了,因为“郁”而产生了热,这种热会给身体发出一个信号,感觉胃里面好热。当常常感觉胃里热的时候,自然会有一种反应,就是喜欢吃凉的,感觉吃点凉的才舒服,实际上当你总喜欢吃凉东西的时候,身体已经开始出问题了。

晚上吃太多就水肿(为什么你喜欢吃凉)(2)

前两天有个病号,是个小伙子,眼睛不好。他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眼睛不好了,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就是反反复复轮流长麦粒肿、撒粒肿、结膜炎等等,据他妈妈说,这几年几乎所有的眼部疾患都长过了。眼睛整天通红睁不开,四处求医,什么办法都想了,总是好好坏坏,反反复复,一直没彻底好过。后来给他吃了几副中药,把胃肠调理好了,眼睛也自然就好了。

后来他告诉我这么一个现象,之前叮嘱他不要吃水果,不要吃任何凉东西,现在他告诉我说,不敢吃凉东西了,以前喜欢吃凉的,吃完凉的之后感觉很舒服,现在吃完凉的感觉不舒服。我就问他,这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他说,原来敢吃凉的,现在不敢吃了,当然是不好。

我说你正好错了,实际上你是恢复正常的感知了。以前是因为你胃里郁热,你就总是想吃点凉的。但是越吃凉越导致胃的蠕动减弱,中医讲“寒主收引”,因为你消耗了胃的能量,就会导致胃更“衰”。因为不动而郁热,所以你感觉到的那种热,是一种假象,这就叫“真寒假热”。蠕动功能减弱了,食物积累发酵产生的热。

按说人们应该能够分辨得出这种“真寒假热”的现象,但现在为什么太多人不能感受到这种假热的现象呢?前面我们讲过“务快其心”。现代人太心浮气躁,总是沉不住气,总是不能有片刻的等待,必须马上得到满足,一旦觉得好热好热,赶紧就得吃点凉的东西,所以一直都没有给胃肠机会,把这些“郁”的状况给解开,所以就会形成这种恶性循环,比如色斑、暗疮之类的表现,看上去是些实火,实际上这都是一种衰、凉的表现。

可能会有人问,你说这是“真寒假热”,有什么依据,凭什么说胃肠内是凉的、衰的?我们的身体的确是非常精密的,“有诸内必形于诸外”,身体内部的变化,总是会有信号发出来的。对于这一点,大家毋庸置疑,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认真观察与思考就足够了。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来讲身体会有很特征性的外在表现,那就是脚凉。大家可以观察和了解一下,那些脸上暗疮、色斑的人,看上去上焦火很大的人,可以问问他们的脚是不是暖和。他们的脚是不可能暖和的,脚凉就是最有力的证据,说明下焦是非常寒的。另外,摸摸自己的肚子,很多也都是表皮很凉的。

摘自李嘉源老师《黄帝内经》系列解读《简单生活,明白生活》

晚上吃太多就水肿(为什么你喜欢吃凉)(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