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电视剧第一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原创 屈全绳
《重耳传》是一部塑造东周诸侯晋文公重耳不忘強国富民初心,方得成就晋国霸业的大型电视剧。 在春秋二百四十多年的诸侯纷争中,晋文公重耳是继齐桓公小白称霸之后的又一个霸主。重耳在位虽然只有九年,但他承前启后开创的霸业却时断时续地维系了百年之久,他深谋远虑与雄才大略绽放的光辉,像彪炳岁月苍穹的一颗星辰不曾墜落。
电视剧把观众带进历史纵深,还原春秋风貌,展现东周时期的社会动荡,塑造了晋文公重耳力挽狂澜的宏图大略和审时度势的政治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尚的审美品位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用影视体裁为历史上建树卓越的政治家重耳树碑立传,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艺术张扬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重耳传》依据《左传》、《史记》等典籍史实作底色,吸收民间传说的优质元素作点缀,穿越时空隧道,再现历史风云,以重耳治国理政的理想与实践作为主线贯穿全剧,生动地展示出重耳跌宕坎坷的人生命运、励精更始的治国抱负和礼信诸侯的外交风采。作品所蕴含的励志精神和家国情怀,像中华民族强国梦历史长廊深处一把还在燃烧的火炬,仍然折射信仰的力量,绽放理想的光芒,表现人性的追求,让今天的观众眼睛为之一亮。
《重耳传》的成功焦点,在于它用历史杰出人物的社会实践解读“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的千古名言。它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血脉联系,努力凸显顺应还是背离历史发展总要求是决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命运的终极原因。作品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唯物史观梳理史实,结构剧情,塑造人物,跳出“朝廷争权与后宫争宠”的历史剧俗套,把重耳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和矢志不渝的报国信念呈现在观众面前,对其内心世界 “仁、义、礼、智、信”的传统观念与现实人性的剧烈冲突做出了颇有深度地揭示。从而在文化层面上掀开了被历史尘封的大视野,展示出一代明君的大情怀,让观众一览重耳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凝聚天下人心的政治家风采。
《重耳传》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作品围绕重耳强国富民的理想信仰与坎坷实践进行跟踪式的编排。重耳登上政治舞台的历史时期,东周宗室衰微,诸侯兼并不断,晋国传承内讧,但这并没有动摇重耳的理想信仰。睿智过人的重耳在谋士狐偃等人的引导下,从年轻时期就抱着韬光养晦、等待时机、顺势而为的处世态度,没有使自己陷于公室权力争夺的矛盾漩涡之中,避免了飞蛾扑火式的悲剧结局。随着年龄的增长,重耳在血光之灾随时可能降临的威胁中,以物质、安乐、闲适编织面具,掩盖心底的隐忍与抗争,给人以苟且偷安的假象,耐心等待属于自己担当天下的机会。当时宗室诸侯的传承规矩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晋献公在位时,为使权力集中于公室,惩强宗之危害,不仅消灭国内同性宗族,而且宠信骊姬,废嫡立庶,迫使太子申生自杀,将儿子重耳、夷吾放逐国外。重耳机警应变,对此逆来顺受,唯命是从。当晋献公派兵攻打分给重耳的封地蒲城时,重耳竟以“儿子不能跟老子打”为由翻墙逃往狄国。之后亡命天涯,在七八个诸侯国流离颠沛长达十九年之久。
重尔在矛盾冲突中回国继位,是《重耳传》的精彩华章,也是展示重耳不忘初心,以身许国的精神支柱。剧情把这一段波澜起伏的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先是太子奚齐及其同父异母胞弟卓子被杀,里克派狐毛赴狄国迎重耳返晋。尽管重耳有回国重整山河的强烈愿望,但他谋定而后动。在与随从权衡利弊之后,觉得晋国内讧未了,难免还有事变,归晋不但难圆救国之梦,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仍然冷眼观察。之后秦穆公也想助重耳返晋,但重耳知道夷吾不仅有主晋之心,而且绝不会让他在晋国立足,于是又一次放弃了做晋献公继承人的机会。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同室操戈的严酷斗争是人性的炼狱。重耳虽未置身其中,但却有了旁观者清的丰富阅历,这些阅历成为其后来执政时自我反省的一面镜子。
历史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有些阐释把重耳说成德才平庸、贪图安逸、假仁假义的伪君子显然有失公允。若此种论说成立,重耳振兴晋国、称霸诸侯便只能是痴人说梦。
唯物史观认为,英雄是时势造就的,机遇是对高素质人的馈赠。重耳能在晋国公室中胜出,能在诸侯争雄中称霸,只能说明这是晋国民心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也是重耳驾驭时局能力的必然结果。《重耳传》在这个问题上所秉承的唯物史观是鲜明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重耳被晋献公逐出国门时已年愈不惑,在流亡异国他乡期间屡遭其弟晋惠公夷吾及惠公太子晋怀公圉的追杀而能侥悻逃脱,并最终登上晋国的君位,决不是偶然机遇的巧合。其必然性就在于他深厚的家国情怀嬴得了晋国的民心和随从的拥戴。“鬓虽残,心未死。”作为时刻准备登上晋国权力中心的决策者,重耳虽身在国外,却时刻关注国内形势变化,体察民情世态,并通过各种渠道把自己的政见告知国人。在晋国政局混乱动荡的情况下,重耳遥控的舆论导向,逐渐深化了晋人对其治国能力的认识。与此同时重耳也不放过流亡列国期间的观察与思考,借鉴他国的治理经验,完善自己的治国理念,同时展示出恭顺待人的君子品质与睦邻友好的对外诚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趋势,已经使重耳赢得了晋国民心与列国诸侯的信任与尊重。这时候年届花甲、政治经验十分丰富老道的重耳回国即位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观众也越来越明白:抓住历史机遇,凝聚民心共识,为民富国强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精神,才是《重耳传》的点睛之笔。这样的故事结构摒弃了权谋较量和把奇迹归于巧合的无奈,既照亮了历史变革的底蕴,又为我们今天的现实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重耳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任贤用能,发展经济,崇俭省用,强军经武,整顿朝纲,使晋国在短期内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局面。对外联合友邦,睦邻诸侯,瞅准机会,先发制人。“识时务者为俊杰”。城濮一战大胜楚国之后,重耳抓住天下惧晋的势头,高举“尊王”旗帜,与主要诸侯国在践土会盟,挟天子以令诸侯,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霸主宝座。
“历史剧的灵魂,历史美学的制高点,是对历史精神的发现,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内在精神的联系与打通。”我以为李准先生的这个看法是深思熟虑的。《重耳传》抓住史实主体钩沉探微,又运用合情合理的艺术虚构还原历史风貌和历史人物的时代脉动,发现人性细节有深度,展现文化品位质感强,具有大事可信的纪实性和情节细腻的感染力。虽然在整体故事结构中没有完全套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重大历史题材剧的创作原则,但也没有让艺术想象的“风筝”断线失控,其叙事方式的张力和人物活动的拓展,都没有偏离观众健康的审美情趣。全剧折射出的民族文化之根的强大凝聚力和民族尊严的强大感召力,是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有力抨击。
语言是人类声音遗存的符号,是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三者之间的内在纽带,是反映生活积累和艺术功力的外壳。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人性觉醒的深度,都是通过语言表达的。《重耳传》的人物语言没有走文白交错的路子,着重于人物的个性化特色,公说公话,婆说婆话,没有生搬硬套的做作。其效果不但强化了人物的艺术张力,也缩短了观众与历史人物之间的时空距离,把历史的往日与现实的今日融为一体。
《重耳传》的文化内涵之所以丰富,还在于作品借助唇亡齿寒、割股啖君、秦晋之好、退避三舍等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为人物形象和剧情发展推波助澜,让观众在典藏的哲理中受到优秀文化传统的薫陶。对介子推这样一个割股啖君的历史人物,在重耳上位之后激流勇退,远离庙堂,不为功名利祿所惑的忠义气节,作品给予了浓墨重彩的呕歌。对重耳寻访义士,火烧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建介子推祠庙,立寒食节以纪念忠烈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样安排剧情的发展,既还原了历史事件的积极意义,满足了观众审美的人性向往,也同改革开放以来,有些人在权力寻租中卖官䰞爵、贪腐无度的丑恶现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来自历史深处的正能量。
毋庸置疑,再伟大的人物也要食人间烟火,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爱恨情仇,作为封建诸侯的重耳更不会例外。但是过多地为香艳秀色所缠绵,必然会淡化乃至消弥重耳的报国初心。在我看来这方面的戏份还有压缩的空间。还有,重耳与夷吾在公室继位问题上的礼让,看似为重耳的仁义加分,实则有悖常理,而且也与史实不符。这些暇不掩瑜的情节如果加以商榷推敲,也许会进一步增强该剧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的品位度。 《重耳传》堪称一部不忘初心的励志史诗。这部作品告诉我们,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信仰,就是理想,就是方向,就是动力,就是须臾不可忘记的根本。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忘初心从来都是前进的灵魂支撑和精神动力。因此,重耳不忘家国情怀的初心是值得盛情礼赞的,是值得艺术张扬的,相信《重耳传》的播出,会让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发奋图强的华夏子孙从中受益。
2017年2月28日于成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