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会五福堂完整版(八音会)

□ 张静洲“昂呵何——昂呵呵——”,随着一声战马的嘶鸣,一匹快马转过山脚由远到近绝尘而至,“胜利啦胜利啦我们胜利啦”前哨探马声嘶力竭将前线消息报与城楼上期待的亲人望尘烟尽处,战旗猎猎鼓角齐鸣,壮士们列队凯旋而归,锣鼓喧天旌旗蔽日,一曲八音《得胜回营》荡气回肠,担水奉食夹道欢迎的人群中,老泪昏花喜极而泣,清水般的眼眸禁不住梨花带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八音会五福堂完整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音会五福堂完整版(八音会)

八音会五福堂完整版

□ 张静洲

“昂呵何——昂呵呵——”,随着一声战马的嘶鸣,一匹快马转过山脚由远到近绝尘而至,“胜利啦!胜利啦!我们胜利啦!”前哨探马声嘶力竭将前线消息报与城楼上期待的亲人。望尘烟尽处,战旗猎猎鼓角齐鸣,壮士们列队凯旋而归,锣鼓喧天旌旗蔽日,一曲八音《得胜回营》荡气回肠,担水奉食夹道欢迎的人群中,老泪昏花喜极而泣,清水般的眼眸禁不住梨花带雨……

八音,最早是起源于军队打仗的军乐。汉代班固在《汉书》中描写雄朔北方的“鼓吹”,宋代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也提到“八音鼓吹”。山西的八音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上党八音(老腔)为代表,上党东距太行山,有壶关、上党关、长平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北派以忻州八音为代表,忻州北锁内长城,雁门关、平型关、宁武关、偏头关横连北方,自古战事频仍。

八音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研究我国民间艺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八音是三晋鼓乐在民间最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它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岚县八音融合陕北唢呐吸纳忻州八音的优点,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民间化,曲调高古音乐饱满,风格多样味道独特,既有晋陕沿黄一带的粗犷低沉厚重韵味,又有黄土高原的高亢明快火爆的风格。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民风封闭,老艺人不识简谱五线谱,仅靠口口相授代代传艺,反而保存下了许多原汁原味的古乐。

岚县八音采用古老的“工尺谱”记录曲调——上、尺、工、凡、合、四、乙分别对应现代的1234567。八音的主要乐器有:唢呐,笙(可以托腔送韵),鼓(大鼓、板鼓、堂鼓),锣(大锣、小锣),镲,胡琴,梆子,小拔或叮叮当。现代又加配有扬琴、电子琴、笛子,架子鼓、沙锤之类。

唢呐是乐器之王,是八音会的主角,犹如兵器之于枪。唢呐声一起,众音应和如群臣朝拜。唢呐有大小之分,大的俗称大管子,杆子越长的音区越低沉雄浑,越短的反之音区越高。小的叫二音子也称二管子,含在嘴里吹的称哨哨,当地俗称咩咩(去声)。

岚县八音按曲牌分古曲和套曲两种,按曲调风格可分为大喜大悲两种:大喜一类的有《大得胜》《得胜回朝》《百鸟朝凤》《雁过南楼》《骂玉郎》等,此皆元曲古乐;大悲一类的有《大出殡》《哭泣泣》《秦香梅吊孝》《哭灵堂》《走西口》等,艺人用二音子模拟女声,声声泪下如泣如诉凄凉婉转,哭得那叫一个柔肠寸断撕心裂肺。根据曲调内容,艺人一会儿单管吹,一会儿双管吹,一会儿用咩咩吹,一会儿用鼻子吹......

八九十年代,岚县有名的唢呐手是李久元、郭补寅郭二奴郭三奴父子等唢呐名家艺人。其中李久元功底最深,《哭泣泣》吹得最正宗,可惜年事已高。郭补寅三奴父子是掌握古曲最多的八音艺人,留下许多古曲套曲,经专家整理始得以保存,现在郭家已传到第五代传人,系岚县八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6年岚县八音参加苏州虎丘国际文化节,一曲《得胜回营》技惊四座斩获银奖。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时代车轮如风前行,声乐类戏曲类表演对唱类曲艺正在侵袭古老的八音,这正如老年人喜欢看晋剧戏曲,年轻人喜欢流行歌蹦迪一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艺术。新疆的音乐是热情奔放,西藏是圣洁空灵,内蒙则深情忧伤,中原是黄钟大吕,江浙则清雅娴静。自然生态地域环境和人文历史无不影响当地的艺术,而那曾经穿越历史迷雾大喜大悲的古老八音,承载着这片土地上深邃的农耕历史,它与岚州血脉相连,超越时空生生不息,从诗经到史记它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像大风刮过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时常回荡在春耕秋收婚丧嫁娶的老百姓红白事务之间,就像史诗雕刻在一个民族成长的基因里,刻骨铭心永久传唱。

八音合奏,春和景明。余音袅袅,不绝于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