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给宝宝最好的礼物(也是他最需要的)

秋冬季给宝宝最好的礼物(也是他最需要的)(1)

社会具有这样一种特性,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在其中,无论好事坏事,落在谁头上都是不确定的,公德心不仅仅是为他人。社会又是一面大镜子,折射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生。

有逃避疫情检查、辱骂工作人员、伪造通行证、翻越护栏的违法行为;有为一己私利,不顾他人安危在自建房违法加盖2层,导致53人失去宝贵生命的冷血房主;有为利益弄虚作假出具安全检查报告得毫无底线、草菅人命的检验单位…每天都有类似的事件在重复上演。

这些事件的当事人背后,都存在一个相同的规律:他们的家庭养育存在严重的缺陷,不知道在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社会中谁都不会幸福。家庭对于孩子的养育,包含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大多数父母在物质层面能为孩子倾其所有,在精神层面给予孩子的却极为有限。从古至今,满足人基本生活所需的物质需求很少,心灵滋养十分重要但却常常被忽视,从而导致一部分缺少公德心的人存在。

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善良、有公德心,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与社会和谐相处,遵守利于大家的规则,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要做到这样,我觉得可以分两部分实现,一方面是分析自己的心养好了吗?另一方面是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

在这一篇中,我来一起聊聊怎么养好孩子的心。

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作为父母,我觉得可以从关注孩子的敏感期、父母的语言及坚定不虚假地爱这几个方面入手,给孩子最好的心理抚养,陪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真正的朋友。

1、关注孩子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时期,这种敏感时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儿童发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关注和了解孩子所经历的敏感期及其特征,以便在不同的阶段更好地抚养孩子,让其心灵更加充实。

儿童发展的9个敏感期

阶段

年龄(岁)

现象

建议

语言敏感期

0-6

孩子盯着大人的口型看,尝试咿呀学语。

多和孩子说话,或者给孩子讲故事听,让孩子多接触语言,多讲话。

感官敏感期

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已经开始借助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了解世界了。

在孩子探索时,只要能保证安全,父母最好不要干涉。

动作敏感期

孩子在学走路的过程中,非常喜欢不断行走,而且在这个阶段也引起了手部动作的发展,因为孩子走到哪里,手就抓到哪里。

让孩子充分运动,多动手实践。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1.5-4

孩子突然对地上的小虫子、瓜子壳、小石子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抓在手中不放,或

者盯着看半天。

给孩子一些小物品,引导孩子探究和观察。

秩序敏感期

2-4

孩子对物品摆放的位置非常在意,甚至不准别⼈移动;做事情的时候,也必须按照一定

的程序,否则必须重新开始。

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

社会规范敏感期

2.5-6

孩子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

父母帮助孩子明确生活规范、学习日常礼节,使孩子长大后成为遵守社会规范、能够自我约束的⼈。

书写敏感期

孩子喜欢拿笔涂涂画画。

不要因为孩子乱写乱画就打断孩子的自我学习,给孩子创造充满乐趣的书写环境。

阅读敏感期

4.5-5.5

孩子对图书开始感兴趣,愿意看书或者听大人读书。

为孩子提供充满阅读氛围的环境,提供尽量多的书籍,耐心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文化敏感期

6-9

孩子对于文化学习兴趣的萌芽出现在3岁左右。但到了6~9岁的时候,则对探究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

此时孩子的大脑已经做好了接受大量文化信息的准备,只要父母在此时能够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孩子就会很快接收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父母的语言

言语,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语表达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上、在社会活动中都表现得较为消极,甚至出现口讷、语迟、自卑等。这种人往往在与人交流或沟通时出现障碍。

为什么容易发生攻击行为的人不善言谈呢?显然,他们在言语形成的关键期(三岁之内)耳边缺少话语的声音。这种声音缺乏意味着他们身边的人情感不丰富、心理抚养不到位。

在国外有一项研究专门针对三岁左右的孩子,在研究中发现,当孩子长到三岁时,来自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量,比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累计多出3000万。此外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相对少地训斥孩子,多使用积极的、肯定的词汇,如“你真棒”;而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偏好对孩子使用禁忌词和负面词,如“你错了”“你真差劲”等。

需要强调的是,这3000万词汇量的差距并不是指3000万个不同的词汇,而是说话的总量,包括那些重复的话语。另一方面,即使没有科学证明我们也知道,重复且毫无意义的话语,如3000万次“闭嘴”,对孩子并没有什么益处。在这些词汇量中,语言的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和“肯定反馈”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孩子身边对他耳鬓厮磨的多说一些肯定的话,对孩子的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及性格养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更是心理抚养不可缺少的一环。

3、坚定不虚假的爱

婴儿来到世上,没有任何自我保护能力,看护他是一个非常辛苦熬人的过程,需要抚养人极大的耐心与真心。否则,谁能忍受他不分白天黑夜一声乍起、哭天喊地?谁能在半夜熟睡之时因他的需要,抱着喂奶一个多小时?

如果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对孩子实实在在的情感和发自内心的爱,我相信谁也无法坚持。现在由于生活便利,经济富裕了,很多父母对孩子只负责生育,却不负责养育。全权交给老人或者保姆,以为幼小的孩子不懂事,完全不管不顾。

联合国儿基会早就指出,孩子在一周岁之前如何被抚养或照料,将会影响他们后半生的大脑功能。所以,对于一岁之内的初生儿,父母大可放开地去爱他,给他足够的情感营养,用你的身体、你的拥抱、你的抚慰、你的笑容、你的声音去表达爱,而不能用钱或借他人之手间接表达你的爱,那是被偷工减料的心理营养。

真正的善良,大概是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弱小的孩子。而不拿孩子的所谓的错误和不足来证明自己的所谓正确,标榜自己的所谓的正直。希望我们能抚平自己的内心,好好爱自己,好好爱孩子,别让缺失的养分继续流向那些可爱、善良的人类幼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