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的实体店哪里有(联想之魂在哪里)

联想的实体店哪里有(联想之魂在哪里)(1)

联想之魂在哪里?


如果说技术发展比较困难,或者联想不像中兴华为那样发展大规模的技术研发,也不能说不可以。但至少,一个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才能有长期发展的空间。联想在进行并购之后不仅没有深入地去消化其技术,反而连联想自己的品牌也尽可能地丢弃。这就实在是让人费解了。就算是中国绝大多数家电厂家,无论怎么折腾,至少品牌还是自己的。可联想却一直不断自己阉割自己的品牌。

联想最初并购IBM的PC业务是比较成功的,正好全程直接地实际参与这个并购谈判和接收过程(而不是那种在高层“指导”性质的参与)的有我的一位中学同学在里面做战略财务部门的总监,叫向清,是一位14岁上大学的天才,早已离开联想。我们曾一起深入讨论过这次并购的过程。一个比较成功的细节是整体并购了PC业务的全流程,尤其包括了其渠道。这样在并购PC业务后,直接利用其渠道就可维持其原有的市场。联想非常坚定地保持Think品牌的独立性,直到今天这种局面也没变化。因原来联想的Lengend(英文原含义是传奇)在国外已经有人注册了,其外文名就改成了一个新造的词Lenovo。“Lenovo”是个混成词,“Le”来自原来的品牌“Legend”。而“novo”是一个假的拉丁语词,从“新的(nova)”而来。传奇是只剩1/3了,但“Lenovo”新在何处呢?似乎联想也并没有兴趣去进行深入思考和定位。

不管怎么说,原来的联想品牌是非常脍炙人口,并且可以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格调奢华有内涵”: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早在30多年前,联想还是一个初创小公司时,居然已经是站在整个“人类”和“世界”的高度在思考问题,这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可以说,这种眼光远远超越了同期绝大多数还只是以“产业报国为已任”这种从自我民族看问题的层次和范畴,几乎无人可及,引领时代。这种高远宽阔的定位,符合了其将世界绝大多数最知名的IT品牌都纳入其合作的怀抱的事实。但是,今天联想自己产品真的已经进入全人类和全世界时,其使命和愿景是什么却不再有任何人说得清楚了。


联想的实体店哪里有(联想之魂在哪里)(2)

联想控股网站

以上是联想控股网站的页面。当然,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已经不是一家公司了,但毕竟是亲戚关系,所以还是可以找到些联系。其愿景是“以产业报国为已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敬......公司”。如果在30年前讲“产业报国”,这是很值得尊敬的。而到了今天却从当年讲“人类”和“世界”萎缩到讲“产业报国”,即使不能说被人鄙视,至少这已经不可能再值得受人尊敬了。因为全中国大量的科技和品牌都已经是世界级的,已经实现了联想最初以人类和世界角度看问题层次时,联想自己反倒退回去偏安一隅,这不能不让人莫明地感叹不已。

如果说联想控股至少还是在主页面上考虑公司的愿景,打开联想集团的主页面却是下面这样的。


联想的实体店哪里有(联想之魂在哪里)(3)

联想集团网站主页


不仅在主页面上根本就看不到公司有任何使命和愿景的思考,在联想之窗中直接就是MOTO和ThinkPad等品牌的产品,彻彻底底降低成一个30年前中关村大街上“倒爷”的层次。

好不容易找到最底下点击“关于联想”,才进到公司介绍的页面,关于联想的企业文化是总结成5P的所谓“联想之道”。然后底下是一大堆对5P的解释。


联想的实体店哪里有(联想之魂在哪里)(4)


联想集团网站——关于联想

总结成5P的联想之道:

  • 想清楚再承诺
  • 承诺就要兑现
  • 公司利益至上
  • 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
  • 敢为天下先


哇塞!这哪里是一个世界500强公司的企业文化,分明是最基层的“销售人员工作纪律”。这与研发、品牌、技术、管理怎么可能扯上任何关系?怎么可能会让“贸-工-技”战略达到终极的目标?联想是有自己的“联想研究院”以及工厂生产和其他行政人员的,他们看完这个5P,会有任何自己还是联想人的感觉和认知吗?多半会感觉自己是在为另一家公司干活。

如果说当年保留IBM产品的品牌还算说得过去,因为直到今天IBM也还算是一家值得受尊敬的世界大公司。而MOTO品牌无论在专业圈子内、媒体上还是在平民百姓的心目中,早就已经是一个“过气贵族”形象时,联想却做得更加过分,在收购MOTO后索性连联想自己手机品牌ZUK也彻底放弃,让MOTO品牌完全吞并了联想品牌。联想自己的品牌再怎么不行,难道说还不如一个过气的MOTO吗?难怪其市场销售雪崩一样地下滑——你自己都已经如此主动地看不起和轻贱联想这块牌子的时候,还指望客户能够把联想买过来的下面一个落魄品牌拿在手上产生任何自豪和荣耀感?!

当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却保留Think的品牌时,我死活也想不通。最后只能以联想或许隐藏了远大的战略企图聊以自慰——说不定联想在韬光养晦,以尽可能保持与国外厂商紧密的亲合关系,一步一步悄悄地蚕食其领域。Think作为联想品牌之外的独立品牌运作也还算勉强说得过去。在2005年时就能把世界IT业第一巨头的IBM业务买下来,在当时也让大量中国人着实欢欣鼓舞地自豪了一番。当时报纸上登载笑逐颜开的柳总与一脸严肃的IBM官员在一起的照片,充分展现了那时联想品牌头顶上的光环是何等的灿烂夺目和风光无限。2014年联想又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业务时,我甚至有些兴奋地感觉事实似乎验证了自己当初这个猜测。但当很快又并购MOTO移动业务,2017年4月宣布完全放弃联想手机品牌ZUK,全部并入MOTO后,我震惊得下巴都快掉了——天哪!这、这怎么可能?世界500强的联想竟能对品牌管理无知到这种地步?原来是我自己联想太多了,联想根本就没什么韬光养晦的远大战略存在。

本来是以自主品牌为主已经发展到这么大的企业,怎么自己的品牌反而越来越被其他品牌占据了变成“倒爷”了呢?如果“倒”到专业级别也可以,那就是从联想分出去的神州数码,专业做渠道。可是联想集团的定位不应该也变成这样啊!连中国一些专业做代工的厂家都在想着做自己的技术和品牌,盘子都大到进入世界500强前200多位的联想,怎么能够极尽所能地退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尽可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中关村刚刚建立时的倒爷形象呢?作为看着联想的故事长大的一代,曾有多少人将中国科技振兴的希望寄托在其身上。以“搭班子 定战略 带队伍”著称引领中国企业管理之先,被大量列入MBA教程案例的R模式、T模式,号称几百人的中高层团队里面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可以作一个大公司CEO级别的高管,今日看来充分展现出其团队管理水平不是用“低下”来表达,而是对企业战略、品牌、文化等等的管理处于完全无知,甚至愚昧到极点的状态。如果能不再继续尽最大可能地糟蹋联想这块金字招牌就已经算是万幸,更别谈提升任何品牌价值了。

“技-工-贸”尚可忍,如果最终变为“技-工-倒”,那就真成“叔可忍,婶不可忍”了。原因再简单不过——“倒”的战略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以国内产品技术和品牌远不如国外为前提的。当今天大量中国企业的品牌和科技已经在全面碾压国外的时候,试问还能留下多少东西能供联想去“倒”的呢? 现在能倒进来的,只能是垃圾产品和品牌。

业绩影响及原因


2014年8月和10月,联想连续做出大手笔,以23亿美元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业务,以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上收购了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


联想的实体店哪里有(联想之魂在哪里)(5)

数据摘自联想集团年报


如果只看2015年之前联想的业绩,财务报表算是相当亮眼的。2016至17财年业绩有所下降,不过,如果只是区区个位数百分点下降的话也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胜败乃兵家常事,业绩盈亏增减也是企业的常事。


联想的实体店哪里有(联想之魂在哪里)(6)

拷贝自联想16/17年财报

利润的下降比较大点,如果考虑到在2015财年有两个大的并购业务,开支较大,利润上出现亏损也算事出有因,不必多虑,2017财年利润就显著回升了嘛。2005年并购IBM的PC业务时也出现过类似的事情,所以这种风浪对联想来说见识得也不是第一次了。但花50多亿美元合并了两个那么大块的业务之后,近2个财年总销售额居然还在连续下滑,这就要让人有点担忧了。更关键的问题是:两个这么大的并购案最终是否能够成功?如果失败其影响就太大了。而本文作者正是倾向于认为这两笔并购业务很大可能最终都不会成功。当然,2005年的并购案之后也有人担心过会失败,但后来不是挺过来走得很好吗?

因此,要搞清这个问题,就得先说说对IBM的PC业务并购为什么可以成功。PC这个行业是很奇特的,一方面它发展极快,甚至可以说是当代人类社会变化最快的行业,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它是技术变化慢到接近停滞的行业。我20多年前在王码电脑公司自己亲手组装过很多386、486,离开王码后20多年基本就没再做这个工作。但现在,如果我愿意的话,拿个十字改锥照样可以很快组装出一台最新的电脑。机箱电源,主板,CPU,内存条子,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显卡......还是20年前的那一套东西。只不过IDE线换成了SATA线(手提电脑里采用NGFF、mSATA、SATA3等内置式的微型固体硬盘接口就算是结构上的革命性变化了);磁盘换成了SSD;PCI插槽换成PCIe插槽;4M、8M的内存条子换成了4G、8G,连外形都差不多;显示器从当年的0.30、0.29 的CRT变成LED平显,接口和连线都还是当年的VGA;5吋/3吋软驱、光驱、专用的打印口都没了,多了USB口,技术难度其实远比当年更加简单......PC技术变化很快的只是黑盒子内的技术性能、总线和接口,但几十年基本不变的是产品形态和架构。今天的手提电脑与几十年前刚出来时体系结构几乎就没什么本质变化。

所以,这种东西很容易“倒”。

但服务器和手机就不同了。服务器得不断有新的核心技术,尤其在今天刀片服务器、中间件、全闪存阵列、软件定义IDC等大变革的时代更是如此。今天智能手机和GSM时代的手机有天壤之别,技术从内到外、产品从性能到架构、经营从研发到营销理念全在快速变换。在这些领域如果没有充分和及时的技术研发投入以及营销创新,很快就落伍了,这些都不是容易“倒”的东西。联想在发展手机业务上不是今天不顺,从2002年与厦华电子以合资方式进入这个领域,整个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大起大落。有点邪乎的是:2008年联想以1亿美元把联想移动卖给了由弘毅投资为首的私募资金,居然在2009年11月又以2亿美元的价格买了回来。因此可见,如果还是只用“倒”的基本经营理念去运作手机是难以成功的。从2015年6月开始,1年多时间MBG(联想移动集团)负责人从刘军、陈旭东到乔建连续地换帅,但依然难以阻止曾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的联想手机业务雪崩式地下滑。

再加上前面所说,在今天的国情之下,能倒进来的东西本身就属于是垃圾技术和品牌,如果自己不能有所创造和增殖,简单“倒”的话,就算本身是属于好“倒”的东西,也很难再像原来那样好卖了,况且本身就不是好“倒”的东西。

当年倪院士在联想时提出的技术研发目标真是可能稍有点过急。但他离开联想都几十年了,情况早就完全不同。联想如果真想要引入技术研发的基因,从客观条件上来说应该是一点儿困难都没有,可惜的是联想一直没有成功地这么做。联想可是从中国技术上最顶级的中科院计算所出来的,体制上脱离得干净利落实在让人惊叹,而在技术上居然也能脱离得这么干净彻底就更加让人惊叹了。


联想的实体店哪里有(联想之魂在哪里)(7)

联想股价从1998年至2017年10月的月K线图。


联想技术研发缺乏和坚定错失的机会

技术并不是只要有钱了就可以做,而是首先要有研发的理念和基因。很多初创公司的研发正是在没钱的时候才搞的。很遗憾,联想核心团队人员严重缺少研发的基因。杨元庆是做销售出身,坦率地说,作为也是做过很长时间市场营销出身的我,感情上是倾向于认为这样的人才是非常适合成长为CEO的。世界上的很多大公司CEO的确也是市场营销出身。但是,如果纯粹只是做销售出身,没有任何研发的经历,并且也没有刻意去补上这一课,成为CEO后在研发上想有所作为的确也是很困难的。如果没有研究的基因,钱再多、条件再好也是没用的。

联想也不是完全不想去做技术,也不是一点儿没做,但通过不同方式尝试过几次都不成功。无论联想研究院还是其推动成立的闪联,基本都还是延续纯粹科研院所的运作思路。

如果自己没有这种基因也没关系,可以从外面通过并购,引进人才等方式获得。联想其实是有很多次这种机会的,甚至有很多在其盛名之下送上门来的机会,可惜的是都没成。在当年网络泡沫破灭时,华为的日子真的很难过,那次是华为发展史上一道很大的坎,已经到了差点要破产的程度。通过把电源业务卖给艾默生总算获得一件过冬的“大棉袄”,但钱还是不够,因此内心是真想把数据通信业务卖给联想。那时不过是3、4个亿的事情,但双方最后却只是因为几千万报价差距死活谈不下来。最后华为不完全是因为少这几千万,而是让任正非大失所望地发现联想完全不理解研发的价值是什么,真把这个业务交过去不知道最后变成啥了。这个当年没交给联想的业务,仅仅几年之后以总市值约16亿美元的价格(华为53%的股份作价8亿美元)卖给了3COM,是联想报价的约40倍左右。

联想如果真心想发展技术,这是一次拜网络泡沫大破灭所赐、以超低成本引入中国最强技术研发基因的罕见机遇。相比于后来2004年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联想股票并购IBM 的PC业务,正好十年后的2014年以总计53亿美元并购IBM的x86服务器和摩托罗拉移动业务,花最多4个亿人民币就可以全面获得联想最为缺乏的研发核心能力。这最充分地证明了在联想管理者心目中的价值判断是什么。当时的联想已经是一个销售额2、3百亿人民币的大企业了,绝对有能力在研发上进行实质性投入。那是一次两个中国顶级企业都获得自己所思所想的绝佳历史性机遇,如果联想这次成功转入研发的基因,加上其超强劲的渠道和销售,现在联想应该去并购的就可能是CISCO,而不止是IBM和摩托罗拉了,并且本文下面也根本没必要再去讨论2014年的两个并购案能不能成功的问题。如果他把这种研发能力继续拓展到联想全公司所有产品范围,更难以想象今天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即使遇到本文后面谈的大量技术变革,对联想来说也会轻松渡过。甚至整个中国今天的IT技术水平都将完全是另外一个局面,看看中兴华为在电信领域的技术水平现在处于世界什么位置就完全清楚了。华为和中兴后来也没必要花了很长时间、交了大量学费进入渠道领域,他们本来是并不想进入这个领域的。

但是很遗憾......(此处省略10万字!)

当然,人们可以争论说如果联想真的具备了与中兴华为一样的研发能力,美国政府很可能就不会同意把IBM部分业务和摩托罗拉移动等卖给联想了。人们也可以争论说如果联想具备了这种能力根本就不需要再去进行后面这些并购。人们还可以争论说联想的基因决定其根本不可能具备研发的能力,因此这次并购华为数据通信部门没成是必然的。人们甚至可以八卦点说因为杨元庆等高管自身不具备研发能力,因此不完全是不懂,而是本能地就会排斥研发资源在联想公司起更大作用。人们可以更八卦点分析柳传志当年与倪光南那样分手已经证明了他本人也不具备研发的基因。更极端点是另外一方面的猜测:幸亏当时华为数据通信业务没卖给联想,真卖过去更可能的结果不仅是联想没转入研发的基因,反而是把这个中国最初数据通信研发的宝贵种子全给折腾没了,那就没有后来的华三和现在华为在数据通信业务上成就......总之,这本是一次应该成功的并购,但事实上没成,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这不仅仅是联想一家公司的发展问题,而是因为这几千万人民币报价的差距,很有可能导致这一次历史性的机遇错失让整个中国IT领域的技术水平提升进度延后了至少20年时间。因为联想已经占了这个位置,他没有引入技术研发的能力,整个行业都必然会深重地受到影响!

但我们真的不知应该感到遗憾,还是应该感到庆幸......(此处省略110万字!)


作者简介:

汪涛

"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理论体系创始人,历经30多年研究和实践形成科学经济学体系

上海析易船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云铝股份(000807)独立董事

浙江宇视科技 顾问

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

作品:

《科学经济学原理——看见看不见的手》

《实验、测量与科学》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

《纯电动:一统天下》

《生态社会人口论》

《通播网宣言》

纯科学新浪微博:汪涛_纯科学

购买《科学经济学》请点击下面“了解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