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人教版下册必考题,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易考题
一、整体感知
二、拼音
(1)我们就跟瑶民pān tán( 攀谈)起来。
(2)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qiào bì( 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3)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gū lu( 骨碌)下去了么?
(4)像春蚕在jǔ jué(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wū yè( 呜咽)……
(5)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dū cù(督促)前进。
(6)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guàn shū( 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
(7)我们谈到红军,谈到kē juān zá shuì(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
(8)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 rán rù mèng(酣然入梦)了。
(9) 耳朵里有bù kě zhuō mō( 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三、成语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四、课内理解
一、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参考答案:第一天,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傍晚(“天色晚了”),到一户瑶民家攀谈;天黑了,到山脚,登山;之后走了半天(夜里),在山路上露宿;半夜里醒来,之后又睡着了;第二天黎明被人推醒,抢着吃了早饭;走了没多久,到了雷公岩;翻过雷公岩,继续爬山,“快要到山顶”时,“落得很远了”;下午两点多,到了山顶;之后,一口气儿跑下山去。
二、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哪些困难?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请按示例写出答案,完成下表内容。
三、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惯”和“躲”,你读出了什么?)
从“照着习惯”和“躲”,可以看出军阀对老百姓的欺压。瑶民家男主人不知道经过的是队伍是红军,以为是以前那样的部队,所以躲起来。
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换句话说,“奇观”不仅是指向眼前之景,更指向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向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奇观”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3.赏析下面句子——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四个排比式比喻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可捉摸”的声响特点,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增强语势,使人的感受更加强烈。并且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更加渲染了山中的寂静。
4.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嘲讽国民党反动派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去抗日,却专门对付红军,这种反动行径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5.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
“笨重”一词,表明翻越老山界的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队伍里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装备等,由此更突出了红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精神。
6、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