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官职是什么级别(汉朝官职系统及其介绍)

汉朝官职系统及其介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汉朝的官职是什么级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汉朝的官职是什么级别(汉朝官职系统及其介绍)

汉朝的官职是什么级别

汉朝官职系统及其介绍

大司马主管全国征战和用兵,是最高军事长官。比如后汉开国时候光武皇帝封吴汉为大司马。这个官有时候也称“太尉”,比如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被封为太尉。大司徒主管国家政务,日常事务归大司徒处理,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大司空主管国家礼仪,教化方面的事物。我们知道古代人很讲究礼仪.什么祭祀啦,拜山啦一大堆.还有国家的风气,官员操守的监督。有人说跟御史大夫差不多,其实比御史大夫权利要大。太师是名誉称号,荣誉性要超过三公,没什么实权,但是实际上也不全是这样。比如董卓是太师,权利不用说。太傅也是名誉称号,比如当年司马懿是太尉,曹爽看着不痛快,表奏天子说司马懿德高望重,应该在往上封官,于是加为太傅。没了权利,曹爽自己当上了大将军。后来曹爽让司马给办了,但是司马并没有自己缩回去当太尉,而是在太傅的位子上抓起了兵权。所以说都不一定,不能教条,比如诸葛恪在孙权死后被封为太傅,不是没权力,而是权力大的很.他被搞死以后又上来了一个叫孙峻的大将军,官名不一样,权利一样。(一)武官一品

大将军【三公级将军】二品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

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三品

中领军【禁卫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

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

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

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

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四品

中护军、武卫将军【以上为禁卫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野战军五校尉】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

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

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

监军【监军或护军】五品

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建节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

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

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

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

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六品

和戎护军、殄虏护军【司隶校尉和射声校尉】司隶校尉是主管京城附近治安的武官,虽然不大,但是非常要害。我们知道“司隶”;在汉朝是地名,指的就是长安附近的地方。一般都是由比较亲近的大臣担任,比如刘备当了皇帝后不光封张飞为车骑将军,还封为司隶校尉,咋一看奇怪,实际上是非常深的信任。射声校尉也是主控皇城的武官,带的兵管的范围虽然比司隶校尉少,但是并不归其统领。比如汉朝的班超出使西域回来后功劳那么大为什么只封了个校尉,别忘了,好好看看人家是射声校尉!代表了皇帝最充分的信任!

(二)文官一品

太尉 司徒 司空【三公】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大鸿胪 宗正 大司农 少府【九卿】二品

京北尹 右扶风 左冯翊【三辅】

太师 太傅 太保【三师】三品

中大夫令 大尚书 尚书郎 侍郎 中书令 执金吾 将作大匠 大长秋 郡守 国相 都尉 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副校尉 中常侍 散骑常侍 侍中 光禄大夫 大理少卿 左中郎将 五官中郎将 右中郎将【统称中郎将】虎贲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统称为虎贲羽林】四品

御史中丞 丞相司直 丞相长史 太常丞 光禄丞 太中大夫 卫尉丞 宫殿掖门司马 太仆丞 宗正丞 大司农丞 少府丞 尚书令 车郎将 户郎将 骑郎将【统称郎中三将】五品

黄门侍郎 给事黄门侍郎 符节令 庶子 中庶子 军师 丞相征事 礼官大夫 赞飨 太史令 太乐令 太祝令 太宰令 太卜令 太医令 食监 祭酒 博士 中散大夫

谏议大夫 议郎 谒者 常侍谒者 公车司令 南宫卫士令 北宫卫士令 左都侯

郡史 长史 右都侯 考工令 侍御史 御史员 尚书仆射(即左、右仆射)中郎六品

从事中郎 县令七品

左长史 右长史 记室 东曹掾 西曹掾 文学掾 中书郎 参军 侍御史 丞相史

太常掾 太史丞 太乐丞 太祝丞 太宰丞 太卜丞 太医丞 校长 给事谒者

尚书丞 县长 八品

史令 丞相少史 监丞 县尉 县丞 九品

侍诏 明堂丞 灵台丞 县史

附:汉朝军制京师军

京师禁卫军,又叫做南军和北军,是全国的精锐部队,至汉武帝时,南北军六万人。南军

【兵卫】大多数是卫尉,掌管宫门禁卫和宫中巡逻。其营地在宫内。卫尉的属官有卫司马,卫侯,主徼巡宿卫。左右都侯,主巡宫中,与中尉相表里。公车司马令来受奏章,为士令来领导卫士,旅贲令,领导骁勇的卫士,应付突发事件。所有卫士,先到郡国当一年兵,然后到京师。

【郎尉】主要是光禄勋,掌管殿掖门户。郎分为议郎,中郎,侍郎,外郎,无常额。除议郎外,其余的都是宿卫宫殿,出乘车骑。为官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子弟,才能有资格入郎,武帝时候,曾经设立了期门,羽林。期门千人,羽林左骑八百人,右骑九百人,都是河西六郡选拔出来的良家子弟。又将曾经战死沙场的将士的子孙,养在羽林军中,并教授兵事,被称为“羽林孤儿”。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郎中分车,户,骑三将,也有左右之分。

北军

主要由中尉组成,维护京师治安,预防突发事件。就像如今的首都卫戍司令。经常是二百多名缇骑在城中巡逻,与南军相表里。捉捕罪犯,则有宫司马,都侯来完成。北军中的士卒,多来自于周围辅城的正卒,周围辅城的士兵,也归北军统率。武帝用兵四夷的时候,京师守备空虚,于是设置了七校,招募那些懂得胡越事务的人来做胡骑和越骑。有将中尉行列隶属的垒,增加到校尉的行列,这就是八校尉。各自掌兵约七百人。郡国兵

汉朝时,设置了郡,王国和侯国,各自都有部队。郡有都尉,帮助太守管理军事,领导士兵。而王国中,中尉来帮助内史管理军队事务。侯国之兵,都被郡都尉统帅。郡国兵的士兵,大多数都是正卒边防军

大多有边境屯田和属郡的士兵组成,体制与内地相仿,唯有边郡的太守就是该郡部队的主将。屯田兵,是由晁错提议后,才建立起来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边境的防卫日趋巩固,鼎盛时期,已达近百万人。属国兵

因为武帝开辟和西六郡后,和外夷经常作战,所以有很多投降的外夷军队和人民,武帝将他们划分在不同的区域(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教阅

用来训练士兵和阅兵讲武,教阅分为京师教阅和各郡教阅。常于每年立秋之后,在各郡进行士兵的训练和阅兵,有时还进行战斗演习。

各级官别的具体职责

三公

司马

司徒

司空

职责

军政和军赋

教化

水土及营建工程

九卿

大司农

大鸿胪

卫尉

太常

太仆

少府

光禄勋

廷尉

宗正

职责

国家财政收支

接待宾客

宫门警卫

礼乐社稷、宗庙礼仪

舆马及牧畜

管供养皇帝

宿卫宫殿门户

掌管刑法狱讼

皇族与外戚事务

官位

丞相

中常侍

御史大夫

尚书令

督军

侍郎

司隶

将作

尚书

职责

处理国家事物

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

弹劾纠察

对皇帝负责、首掌管一切政令

统兵长官、次于相国、太尉、御史大夫

尚书郎满三年称侍郎

查捕奸邪和罪犯

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参政的辅佐官

官位

参军

散骑常侍

御史中丞

尚书仆射

城门校尉

侍中

黄门侍郎

河南尹

尚书郎

职责

参与丞相的军事处理

同中常侍

御史大夫的副手

尚书令的副手

京师城门屯兵

丞相的属官、皇帝日常生活

于宫门内供职

掌管洛阳所有地势范围

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

官位

典农中郎将

典农校尉

监冶谒者

执金吾

骑都尉

太守

都尉

督邮

职责

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

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

冶铁专官

宫外巡卫

京城的军事、治安

管理州范围内事务

郡之最高长官

郡的军事、治安

督察纠举、教令、捕亡

官位

从事

别驾

主簿

功曹

仓曹掾属

县令

县尉

县丞

校尉

职责

刺史的佐官

辅助刺史

文书簿笈

刺史的佐、官考查记录功劳

主仓谷

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行政长官

军事、治安

文书、仓狱

辅佐县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