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1)

新华日报·人文周刊(第238期)

【记录】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2)

【文脉】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3)

【记录】

“乡建热”掀起,苏醒的乡村再出发

跨越百年的乡村建设行动,在近两年获得了空前关注。新一轮“乡建热”掀起,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更广阔的内涵,呼应着乡村振兴的多个维度。

怀着好奇,记者踏上了一趟生机勃勃的旅程,足迹跨越苏南、苏中、苏北,乡村的苏醒与新生,变与不变,令人欣喜。在昆山尚明甸,从上海过来创业的元蓁斋老板王铎,热情地展示店里冬奥村同款咖啡机器人;在网红村牛角淹,磨盘、石磙成了“沉浸式文旅项目”,孩童们乐此不疲地复习父辈的劳作记忆;在宿迁来龙镇丰庄社区,记者被淳朴好客的村民请进家门,欣赏他们窗明几净的新居,聊心中美好生活的模样……借着这一波“乡建热”,乡村在新起点上重新出发——它们将往何处去?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4)

南京溧水红色李巷

乡土文化

水韵苏乡的新生起点

特色田园乡村是江苏的名片,特色文化又是江苏特色田园的标识。早于2017年江苏开启特色田园试点,常州溧阳最先在一片空茫中想象现代田园的模样,它的先行探路,使江苏乡建的逻辑链逐渐彰显。

这也太美了吧!紧靠曹山旅游度假区的溧阳上兴镇牛马塘村,是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的得意之作,用“风景如画”形容并不过分。除了沿用江南村落标志性的粉墙黛瓦作为主符号,牛马塘的美还有一种特别的精致和具象。

比如,当地特产红薯化身为五颜六色、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单是一面院墙就使用了规则的砖石、不规则的乱石和多种砖色的混搭,且辅以瓦片精巧堆叠出来的镂空效果。村路也很值得赏味,用当地出产的鹅卵石收边,增添了几分平仄感。鹅卵石小道旁,有时会砌一道矮墙作为隔断,那头是错落有致的蓝花草、石榴树,在夏末秋初的微风中摇曳。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5)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6)

溧阳牛马塘

溧阳市住建局原副局长韩金红带着记者逛村,熟稔得就像回家。在溧阳近十几年的乡建进程中,韩金红的作用不可忽视。凭着对“何为乡村”的理解、对乡土特色的审美直觉,她提出“用地方材料打造地方特色”的乡建思路——而那时,全社会还没有形成“让乡村葆有乡村模样”的共识。

2005年,靠近溧阳南山竹海的戴埠镇李家园村入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韩金红每天“跑村”,除了感叹乡村的原生魅力,也为那些不搭调的“违和感”遗憾。李家园有丰富的竹资源和山涧水,自然禀赋优越,她尤爱那些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或逶迤爬升、或曲折下行,很有几分山村的味道;当地村民却喜欢用混凝土浇路,灰白的硬质路面。韩金红提议,为什么不把鹅卵石压在混凝土里,既完成路面硬化,又去掉混凝土固有的城镇感?此举果然可行。她又发动篾匠给各家各户编竹栅栏,原本素面朝天的村居经栅栏点缀,有了雅的感觉,也保留了乡土的俗韵。嗯,小景挺美的!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7)

溧阳牛马塘

李家园村的乡村实践,其实启示着乡建的基本方法:花岗岩、柏油、真石漆,修剪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的景观树,美则美矣,却不是乡村的语言。相反,一株乡土树木就算品种不高级、枝干恣肆歪扭,却是当地气候土壤的综合产物,气质天成,和村貌“百搭”。

宿迁蔡集镇牛角淹新型农村社区,去年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因为是“网红”村,牛角淹有种静谧中的热闹。全村最吸引人们驻足的,是一片精心保存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民居,事实上成为这座乡村的“记忆之场”:有的房屋通体用红砖垒砌,有的是茅草屋顶土坯房,走进屋内,秸秆的清香扑面而来。条凳、箩筐、旧橱柜、落了锁的木头箱子……时间的履痕被一一封印,彰显出当代乡建者对村庄“小历史”的敬重。出门一抬眼,孩童们有的推着石磙嬉戏,有的和妈妈、外婆“合作”推磨,兴致勃勃地感受与这片空间相联结的传统生活方式。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8)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9)

宿迁牛角淹

乡土文化是村庄生长的原点,这一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乡建参与者认同。说起北华翔——我省第一批特色田园村、如今的昆山名片,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规划一所所长葛大永表示,解决经济先发地区的村民对自身乡村文化、本土审美的认同与提升问题,是他理解这个项目的核心着眼点。

进驻北华翔时,规划设计团队看到一排排装点着罗马柱的农房,有点哭笑不得。选了两三栋农房试点,先是苦口婆心和村民沟通,又带着村民代表外出考察,最后终于对农房上的欧式元素做出了尽可能经济、安全和美观的调整——看到现实版“梦想的家”后,村民们开始有点认同“国风”了。除了恢复粉墙黛瓦,团队也竭力寻找北华翔自己的特色——腊肉文化!这里四面环水、昔日出行困难,先民们便学会制作方便贮存的腊肉。很快,腊肉的符号得到了巧妙的显像化处理:村口一条老木船,船上堆着几只旧腌肉缸,点缀以乡土植被和村名logo,既有乡风俗韵,又有现代的设计感。村上的腊肉产业链借此复苏和裂变,三产融合的趋势逐渐明显。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10)

昆山北华翔

“哦,原来传统的就是美的啊。”出名的北华翔吸引各路资源要素涌入,村民有机会以外部视角重新打量熟悉的故土——通过融入他人的空间认知,实现本地人的“认同重塑”,唤起他们对乡土文化的自豪和热爱,也是乡建中微妙而重要的一环。

究竟何为文化?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闾海的理解是,对乡村而言,生产生活的方式、伦理秩序与观念,才是更加本体的文化。“而非那些浅表性的,哪家院落里有好看的花纹图样,就拿来复制粘贴,文化的涵义不是这样的。”

记者抵达泰州淤溪镇周庄村时,是傍晚六七点钟,千垎田园里,日间吸满天地精华的玉米秆于旷野中释放浓郁的香气。村子依水而建,房屋密集,渡船静卧,拱桥安谧,时有村民在水边浣洗衣物,一派典型的里下河水乡特色。第五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的一等奖作品《千垎周庄——里下河农耕记忆,“垎”的复兴与猜想》,正是通过抓住当地的“垎田”农业文化遗产,纽住了乡村运行与生长的内在逻辑。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11)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12)

泰州周庄村

前期调研时,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小城镇与乡村规划分院院长张川就发现,周庄村缺的是新的出发点和动力:村民们普遍觉得生活水平在提高,但为闲置的农田感到可惜;提起当地出产的芋头、慈姑,又是满脸自豪。张川于是沿着村民的“心病”回溯当地的农耕方式——为应对里下河地区的水患频仍,先民们在此挑土筑田,垒出大片高企于水面的垎(音)田,这样的农耕方式实则规定了一整套的生产生活细节。

比如,村民们划船去种田;在水边进行交往;灌溉时在竹竿一头绑上瓢状容器,容器里盛满水,然后用力甩竹竿——摸清了这里独有的DNA后,村里整理出了大片垎田,新的可能性便在村庄的固有逻辑上延伸。张川解释,“千垎”即垎的一千种可能性,它可以是村民的一方菜园,是市民和村民交流的淘宝市集,是游客体验农耕文化的场所,是“加速时代”里的“归园田居”——结合现代生活的丰富需求,传统的垎田将搭载无穷的内容和形态。

“看上去很美”背后

有乡村强劲的内在生长

乡村明显变美了!这次下乡,记者时有惊艳感:漫步乡间就像移步换景,随便一帧风景都惹人驻足,都值得被定格留念。

“但是,我们是要把乡村做成一道盆景,还是可生长的大树?”闾海抛出了一个问题。近十年,江苏通过大力推动“设计下乡”,包括举办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把乡村项目纳入设计大师评选标准等,使一大批城里的设计师和乡村有了深度连接。在长期的陪伴式、在地化服务的过程中,闾海发现,比“答题”更难的,是凝聚各方力量“把题目出好”,也就是乡村究竟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13)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14)

昆山北华翔

在乡村振兴的多维愿景中,“产业兴旺”是尤为关键的一环。在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方面,北华翔的实践很有代表性。

漫步于这座诗意盎然的现代田园,已无从想象金华村(北华翔所属行政村)书记丁新良描述的旧时情景:村民得划船去种“隔江田”,因为生活苦,外村姑娘嫁过来又跑了回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昆山经济的腾飞为乡村带来机遇。承接经开区的需求外溢,村里建起标准厂房,靠租金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埋下污染隐患;2017年进入特色田园试点后,当地狠心腾退了村里所有的污染企业,立志把“美丽”做成发展的增量。如今,北华翔腾笼换鸟的效果彰显,“一厅多园”的格局已然形成:“一厅”是集纳多重功能、开门揖客的田园客厅,“多园”是桃园、樱花园、科普菜园、儿童乐园、咖啡厅、轰趴馆、民宿等农文旅融合业态的叠合。

“我们北华翔人的性格很外向,无论你在村里有没有房,这里都欢迎你来住。”丁新良笑言。

“看上去很美”的背后,是乡村强劲的内在生长。昆山著名的“江南圩田•乡野硅谷”尚明甸,距昆山德国工业园10公里,距上海虹桥站35公里,资源要素的集聚促使传统的民宿经济在这里提早转型:民宿老板们来这儿创业,更来这儿生活——只不过把“家”共享了出来。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15)

民宿七玖年

民宿七玖年的老板是一对上海夫妻,为了这间民宿投入了700多万——因为是打造自己的家,所以不惜工本。和老板聊天,会发现更高阶的民宿如今售卖的不仅是物理空间了:民宿老板的“人”本身,他们率性自然的人生观念,在装修、饲花弄草方面的审美品位,甚至,他们收养的7只猫咪,都成了这片小天地默默给予客人的东西。

“元蓁斋有一个智能咖啡机器人”是尚明甸的新乡村传说。元蓁斋的老板是三个上海女孩,为了把一杯手冲咖啡做得分毫不差,“剁手”几十万“拔草”了北京冬奥村同款咖啡机器人,到手后发现这钱花得简直不要太值——解放了老板,让她们有更多精力服务客人。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16)

当前,民宿经济暴露出同质化的短板,元蓁斋找到策略,给民宿做加法。老板王铎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见多识广,想法也多:依托店里茶文化、咖啡文化、日式枯山水等不同的风格单元,她想做“民宿 ”,在住宿外叠加心理辅导、冥想、禅修等多重功能,帮都市人慢下来、静下来。“心灵修复是需要场域的,灯红酒绿的都市不可能提供这种感觉,但尚明甸具备了这一点。”

并且,王铎对乡村发展进程中,如何处理“现代”与“乡愁”的关系、如何重塑乡村交往格局,都有思考:城里人、当地人,对乡村的需求都是“既要也要”,要蓝天白云、诗和远方,也要全面的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的便利生活,故元蓁斋有旧砖瓦墙、榫卯结构凉亭,也有咖啡机器人和可加热的智能马桶。城里和当地两套生活方式、生活标准的相遇,又往往形成一种交往和学习。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17)

在尚明甸SOSO Coffee里办公的白领

别忘了,尚明甸还是一片栖于圩田的“硅谷”。乡伴文旅集团负责尚明甸的运营,目前这里已吸引18家高科技企业注册。工作的形态在这片乡村发生了变化:这儿没有写字楼、格子间,却有健身房、游泳池、动漫墙绘和360°无死角的乡野风光,还能随时远眺网红打卡地——圩田里的昆曲人物稻田画。科创和人才要素的涌入又显见地提升了村子的活力。在SOSO Coffee歇脚时,记者羞愧地发现这儿没有闲人,年轻白领们全都对着电脑凝神办公——城乡融合的美好远景在这里提前变现。

南京溧水李巷也有惊喜。抗战时期,李巷村是“苏南小延安”;如今,“红色李巷”身簪更多名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委党校培训基地、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各大单位开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里瞻仰陈毅、江渭清等新四军将领的故居时,人们的目光无法不被房屋的外墙吸引:那是一张张坦然接受时光洗礼的无法伪饰的“脸”,清晰裸露着一轮轮修补的印痕。走出时空隧道,扑面而来的又是人气兴旺的乡村新景——以“旧”带“新”,红色李巷就这么款款走出了“历史深巷”。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18)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19)

南京溧水红色李巷

李巷究竟做对了什么?该项目主创、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李竹概括了几条思路。一是“建筑村落化”,也就是把人们印象里高大巍峨的红色纪念展馆做功能拆分,以一间间村居的散点合力完成展陈功能,“在田野、在古镇、在乡村承续红色文化”成了李巷的特色。二是“转角有人家”,欢迎老百姓留下,再把新的脉络织入村落原有的肌理,村民想致富创业就有了家门口的机遇。这里的公共空间也定位于“主客共享”,一片片檐廊白天是游客休息的地方,晚上就成了村民跳广场舞的地盘。凡此种种,其实都是刻意规避关门售票、与外隔绝的景区思维,把红色资源的打捞融入乡村振兴的总体布局。

——从红色李巷今日的盛名,追溯当时的纸上蓝图,才发现,乡村的一切生长都有迹可循,乡村的一切发展都需要精心设计。

乡村“高光时刻”来临

最终要做“时间的朋友”

平心而论,昆山、溧水、溧阳的乡村作为大城市的腹地,天然拥有更多机遇,而在苏中苏北,乡村的发展视野受到局限。和宿迁牛角淹的村民闲唠家常,大爷遗憾,说牛角淹去年火了,今年的热乎劲儿就有点消退。“网红”之后如何“长红”,如何拓宽产业形态、农民增收途径,是牛角淹面对的新难题。在苏北某村走访,发觉村民的愿望很朴实也很“小”——临镇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上工,就足以让大娘的眼里燃起羡慕的光亮。

深度变局中的乡村,也面临着移风易俗的难题,考验着乡村治理的智慧。在一些新型社区里,光是村民私建违章、乱扔乱放,就够让村干部头疼了。红白喜事的人情开销,制约着“生活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基层减负还须落到实处,“汇报材料装了三个档案盒,上面还嫌台账太少”——又如何轻装上阵,带领乡村奔跑?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20)

宿迁来龙镇丰庄社区

然而,眼下又是乡村从未有过的“高光时刻”。温饱过后,村民对美好生活满怀具体想象,村干部渴望在乡村天地大施拳脚,在外游子、乡贤、社会力量与资本纷纷注目乡村,城里人期待“小隐于野”、在乡村感受“从前慢”——多重因素推波助澜了当前的“乡建热”。那么,乡建还能做什么?

首先应该问,乡建应该是什么。服务旅游的乡建立场,已逐渐纠偏为主客共享。大拆大并的乡建方法,被“微介入”“微更新”或曰“有机更新”“渐进式更新”取代,更强调保留村民与土地的血脉纠缠,更尊重乡村空间形式与生活模式的关联形态,更关注减少成本、建立容错纠错的健康机制。

在泰州周庄村,让记者惊讶的是,除了凉亭等公共空间的打造,这个备受好评的紫金奖作品几乎看不到明显的设计痕迹,有时甚至是“反设计”的。比如,一栋民居以中式大门混搭欧式栏杆,就那么风格杂糅地矗立在路口,但违和感从心头升起后,又很快化作会心一笑。其实,乡土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巨变,保留“时空压缩”形成的真实驳杂,也是一种乡建之道,这背后的深层用意一如张川所言,是“要让乡村真正成为与城市对等的生态系统”。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21)

泰州周庄村里的“混搭风”民居

其次应追问,乡建不应该做什么。复盘和反思近年来的乡建项目时,闾海发现,一些名噪一时的乡村网红建筑衰败了,根源是和当地的需求不匹配,无根也就无法生长。有村干部抱怨,设计师不了解乡村,改造后农房的院落太小,村民们只能又把农具堆到了大路上。又如,一些地方对乡土特色的理解止于张贴文化标签——葛大永直言,文化的显像化不过是“记住乡愁”最简单的第一步,文化只有变身为产业,可购、可食、可思、可感,才能活在当代。

“乡村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老家。”曾写下《一个人的村庄》的著名作家刘亮程这样说。但其实,乡村不仅是中国人心灵意义上的“老家”,也应是物理意义上可供乐业安居的现在、永远的家。

眼下,大地已苏醒,乡村的心跳澎湃明晰。金华村书记丁新良激情畅想北华翔的“近未来”:有朝一日,北华翔会吸引更多人到访,他打算一张蓝图绘到底,给北华翔买份“整村保险”,让每个慕名前来的客人宾至如归、解除后顾之忧。

红色李巷这么有名,李巷村的产业发展如何配得上它的名气?南京溧水石头寨村(李巷村所属行政村)第一书记余谢介绍,下一步李巷将“小步快跑”,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农作物附加值,也要让红色李巷这个“网红”吸引人们“N刷”。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22)

南京溧水红色李巷

宿迁来龙镇丰庄社区眼下正搭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部-片区党小组”的四级党组织架构,想把乡村治理之网织密织牢,同时融入便民服务事项。而早些时候,围绕退役军人、党员干部、热心群众三大主体,社区已成立“战旗红”“党徽耀”“丰庄风”三支志愿服务队,营造村民互助体系,下一步的“小目标”则是瞄准乡贤、能人大户,把这些珍贵的乡村发展资源拧成一股绳。

像李竹这样的“外脑”,如今已是陪伴乡村成长的活跃分子。9月8日这天,他把教学课堂搬到了李巷,请大四学生面对一个个真实的“客户”——村民,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乡村需要更多青年关注,需要更多未来的乡村设计师。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23)

李竹拍下青年学生调研的情景

到2025年,建成1000个特色田园乡村,1万个美丽宜居乡村——江苏“十四五”规划清晰写下了对乡村的承诺。当“特田”遍地开花,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使相邻的“特田”互补共生、错位发展,是江苏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乡建不是城建,乡村的生长需要等待。”在这趟难忘的乡村之行里,几位乡建专家都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这也恰是刘亮程理解的“乡村哲学”。乡村衰落是一道困扰全世界的难题,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历史的“雄心”,推动关注乡村的各股力量碰出最强的合力、找到最好的方法,也需要历史的“耐心”,静待乡村成为时间的朋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文脉】

跟着古诗词,打卡江苏赏月地

中秋节就要到了,当一轮明月升起,幽静小楼、粼粼水波、朦胧山峦、婆娑树影,都弥漫着无限的诗意,让人沉浸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江苏是诗词大省,文人墨客在这里写下了大量中秋赏月的诗篇,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心境。跟着这些诗篇,打卡江苏绝佳赏月地,和千百年前的诗人隔空对话、举杯邀月,一起度过这个浪漫的中秋夜。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24)

“一樽能为故人倾”

表达相聚欢乐和离别忧伤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写中秋最佳的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而一年后的中秋,苏轼来到了江苏。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东坡由密州知州调任徐州知州。苏辙也随兄来到徐州,停留了上百天,兄弟二人不再“千里共婵娟”,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苏辙住到中秋节以后离去,赴南京(今河南商丘)任职。

此次相聚,苏轼留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词《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意思是: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观赏呢?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抒发聚后不久又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苏辙也写了一首词《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记录这件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这首词的上阕,写快乐的短暂相聚和浓浓的手足之情;下阕则透露出离别的淡淡忧伤。

词中提到两人泛舟的徐州古汴河今已不存,但苏轼在徐州留下了许多让人缅怀的古迹和景观。比如为治水留下的苏堤路;为纪念抗洪胜利而建的黄楼(今翻建),其中有苏辙撰写、苏轼书写的《黄楼赋》等碑刻;苏轼多次游览并赋诗的云龙山,山上有因苏轼的《放鹤亭记》而名扬天下的放鹤亭;云龙湖景区及周边有苏公岛、苏公桥、苏公塔,中秋夜,可与亲戚朋友相携赏月,走过千年古迹,追忆一代文豪苏轼,品味他诗文的意境:人生的高潮低谷、得意失意都随清风而去,生命的相聚欢乐、珍贵友情如月光永恒不变。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25)

中秋赏月,表达友谊的还有元代画家倪瓒的两首诗。

一首为《中秋偕徐良夫饮耕云山居》:“酒渴茶瓯沁露凉,石床云卧冷侵裳。团团碧树悬金粟,月午风清梦寐香。”一首为《中秋月下欢饮》:“鸣凤冈头秋月明,一樽能为故人倾。月林满地青苹影,琪树飘香露气清。”

倪瓒是无锡人,生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逝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享年74岁,这是他去世前一年中秋所作的诗。元代统治者实行严厉的等级制度,使得南宋区域内汉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大部分文人放弃了政治追求,隐逸之风大为盛行。倪瓒和大部分隐士一样,将所有精力投入到诗词和书画艺术之中,隐于山林,过着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一年中秋,他和徐良夫等人带着酒来到太湖边的朋友家游玩,知己相逢千杯少,畅饮到二更才休息,倪瓒用诗记录下月下欢饮的场景。

如今无锡太湖边的鼋头渚既是太湖风景地,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也是赏月绝佳处,曾被央视评为中国十大“最美赏月地”之首。中秋夜,可登临鼋头渚的高峰鹿顶山,古树参天,幽静古朴,飘来阵阵的花香。远眺四方,观赏明月,让人神清气爽,一洗胸襟。

在盐城阜宁的庙湾,清代诗人黄达写了一首诗《中秋登庙湾小阁》:“轻烟飞槛外,官阁独凭栏。云影垂天阔,湖光入海寒。归帆几片断,远笛一声残。今夜中秋月,何人把酒看。”黄达是清代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此诗写中秋夜景,结尾处抒发了对故人的怀念。

庙湾古城位于江苏阜宁射阳河入海口,相传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修筑而成,历经沧桑,如今按古典园林风格复建,古色古香,集观光、休闲、旅游一体。中秋夜可与家人或朋友到城墙下,仰望屋檐上的圆月,感觉穿越了时空,体会到“月满西楼”的意境。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26)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琼台赏月》

“身外水天银一色”

表达月下美景和奇幻想象

中秋,明月悬浮在万里天幕之上,慢慢穿行在云中,上下一色,天地澄澈。在江苏各地,也留下许多描写中秋夜美景的诗词。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47岁的他出任涟水军使。涟水位于淮河入海处,环境优美,米芾在闲暇之时最喜欢登临游览的地方是海岱楼,并留下了诗作《中秋登海岱楼》:“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一二句的意思是:中秋在高楼上望月,一片银光洒下碧波万顷的海面。海水为什么如此晶莹光亮?因为除了波光反射,更有无数的蚌壳在展示珠光,呈现非凡迷人的光彩。这是引用了一个民间传说,蚌育成珍珠与月亮的盈亏有关,月满之时,蚌壳打开向着月光,会孕育美丽的珍珠。第三四句后人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那月宫中要是没有砍伐桂花的吴刚,那桂花肯定会在肥沃的月宫里,长得撑出了边际,赞美了月亮的圆润皎洁,还有它的巨大能量。另一种解释是:天上的月亮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的枝条就会一直往西生长,撑破月轮。这引用了另一个民间传说,月亮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是米芾暗喻自己的仕途常为人所阻,无法充分施展。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27)

宋·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不论哪一种解释,都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此诗米芾还留下了草书作品,诗写了两遍,但末句不一样,一是“桂枝撑损向西轮”,一是“桂枝撑损向东轮”,并且在两遍中间的空隙处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米芾还留下了一首词《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霭霭春和生海市。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这首词气魄宏大,既有玲珑圣洁之感,又有超逸豪放之妙。

海岱楼在唐、宋时代是十分著名的望海楼,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登览赋诗的最佳旅游景点,今已不存。现在涟水的五岛湖公园内有众多与米芾有关的景点,如“墨池飞雾”,是米芾离开涟水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将他洗墨处取名“米公洗墨池”,每至清晨,池中会腾起雾霭,故称“墨池飞雾”。如涟漪湖,米芾词中有“千古涟漪清绝地”,湖面开阔,湖水明净,中秋夜漫步园中,亭、台、楼、阁、桥、廊倒映水中,月下朦胧幽静,影影绰绰,让人恍如世外,陶醉其中。

在连云港,清代学者唐仲冕留下了一首赏月诗歌。唐仲冕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曾在连云港任职,做过海州知州,和《镜花缘》作者李汝珍有交往。诗为《海上中秋》(节选):“野馆茅屋海中间,沙田暮色烟回环。合成七宝修月户,独出万顷云梯关。”这首诗是唐仲冕在离开连云港之前所作,过完中秋没几天他便离开了。从诗中看,这年中秋他泛舟海上赏月。

如今在连云港赏月可到连岛,连岛与连云港市东部城区相连,集青山、碧海、茂林、海蚀奇石、天然沙滩、海岛渔村人文景观于一体,云腾雾绕,似海上仙山浮于万顷波涛之上。连岛拥有天然海滨沙滩,中秋之夜,坐在沙滩上看圆月升起,聆听海浪的声响,身心归于广阔海天,如飘荡在仙境之中。

苏州,范成大留下了《秋日田园杂兴》(其一)赏月诗:“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范成大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苏州人,曾使金,坚强不屈,几乎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写了四季田园杂兴六十首,这是其中一首。诗中首句“潜夫”指隐士。他在中秋之夜,来到太湖,天地如银白色,城中应当没有这样的美景吧。

石湖风景区如今是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拥有行春桥等景观。中秋夜,苏州有泛舟石湖赏月之俗,称为“石湖串月”。相传,皓月当空之时,行春桥九个环洞各映月影一轮于湖水之中,形成“九月一串”之奇观。

如果想找个幽静地方赏月,也可到太湖的西山岛明月湾。相传,2000多年前,吴王夫差和美女西施在此共赏明月。中秋,几个人坐在栈桥上远眺太湖,皎洁月色泛起粼粼波光,时光仿佛停滞,静享悠远空灵的天籁之音。

近代诗人吴隐在宿迁留有赏月诗《马陵秋月》:“马陵山旷拥高楼,午夜蟾生大地浮。露湿梧桐寒井碧,清光掩映玉壶秋。”

马陵山,北起山东,南止于宿迁境内的骆马湖边,山体连绵起伏,长达百余公里。原宿迁县城北郊的马陵山玉虚观真武殿,始建于明代,院内中间有井一口。每年中秋夜晚,井水映月如镜,为旅游胜地。宿迁第一部县志——明万历《宿迁县志》,记载其为“宿迁八景”之一“马陵秋月”。

中秋夜到宿迁的骆马湖沙滩公园,也别有意境。漫步沙滩,穿梭于沙雕群像间,仰望星空,遥观月色;近赏沙雕,感叹匠心,另有一番风味。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28)

清人高岑在盐城的大纵湖题诗《平湖秋月》:“扁舟一棹泛秋湖,月色平铺似画图。红蓼花疏波滚雪,白苹叶细露凝酥。一天星斗凉如洗,两岸人烟泼欲无。最是夜深风浪涌,水晶盘里走龙珠。”

大纵湖自古为盐城赏月胜地,每年中秋节,都有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湖面烟波浩渺,中秋望月,视野开阔,天上月和水中月交相辉映。

镇江金山,明代诗人吴嵚作诗《金山中秋喜晴》:“倏忽空江宿雨收,湿云卷尽一天秋,槎通银汉人何处,潮涌金波月满楼。驯鹊影翻岩底树,游龙光吐夜深湫,相逢况是烟霞客,倚醉狂歌指十洲。”

金山位于镇江市西北,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宋时原本矗立在长江之中,后经泥沙冲积,遂与南岸毗连。山上之金山寺为著名古刹。中秋如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让人生起无限的遐想和情思。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29)

“却忆玉人桥上坐”

表达追思往事和心中感伤

《诗经》中描写月出时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皎洁的月夜之中,不由想起了意中人,古人从望月联想到美人的绰约、浪漫的往事。

南京白鹭洲公园有座玩月桥,清人周雪客在秦淮古迹诗有云:“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马湘兰是明末清初时金陵秦淮河畔名噪一时的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每逢中秋之夜,南京城内甚至外地的书生士子们慕马湘兰之名前来,纷纷聚集在秦淮河的玩月桥头,或赏月赋诗,或笙箫弹唱。明朝灭亡后,玩月桥逐渐衰落冷清,风雅秦淮成为旧事。1972年,白鹭洲公园重新修葺,马湘兰故居即设在玩月桥旁,对面就是白鹭洲公园河中看台。中秋佳节时,来到玩月桥,烟柳画桥,月色朦胧,似见佳人踏歌而来。

南朝宋期间,生于建康(今南京)的诗人谢庄代表作《月赋》中有“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徐凝的《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些诗都是由明月想到了美人,如今南京的夫子庙、扬州的瘦西湖都已是中秋赏月胜地。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南京留下了一首中秋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此词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12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慷慨激昂,但都未被采纳,他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苦闷心情。

词的意思是:一轮秋月缓缓移动,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条,有人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词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所说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他希望能借月光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

这首词具体写于南京何地已无考,但辛弃疾在南京留下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几首重要的词都是作于赏心亭。赏心亭始建于宋代,曾是南京水西门内一处名胜,曾数毁数建。经专家论证,参照宋代建筑书籍和现存宋代建筑的建造手法,在水西门西广场复建赏心亭,采用宋代官式风格,八角歇山顶。中秋在赏心亭赏月,登楼极目远眺,尽赏内外秦淮风光,遥想当年辛弃疾登临于此,感受栏杆拍遍无人会的爱国情怀。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30)

宋·马远 松月图

“台星正在广寒宫”

表达颂扬功德和未来祝愿

1084年的中秋,扬州太守吕公著在云山阁设宴,秦少游应邀参加,呈诗《中秋口号》:“云山檐楯接低空,公宴初开气郁葱。照海旌幢秋色里,激天鼓吹月明中。香槽旋滴珠千颗,歌扇惊围玉一丛。二十四桥人望处,台星正在广寒宫。”

“口号”是诗体一种。云山阁旧址位于现在扬州的瘦西湖五亭桥西北隅。诗歌写了中秋赏月的盛况:满目的旌旗,激天的鼓吹,香气扑鼻的酒槽倒出了美酒,一排排美人献上歌舞。最后两句是颂扬吕公著,台星指三台星,喻指宰辅。广寒宫指月宫,有蟾宫折桂之意,在月明之夜,恭祝吕公著能到中央任职。

中秋赏月,晚清以来五亭桥是首选打卡地。相传八月十五月圆之时,撑船到五亭桥下,就能看见每个桥洞下都有一个月亮。《扬州览胜录》中说:“莲花桥,俗名五亭桥……三五之夕,皓魄当空……金色晃漾,众月争辉,倒悬波心,不可捉摸。”皓月当空之时,五亭如同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亭玉立。天地清澈,湖中波光闪耀,月影浮摇,让人如痴如醉。

明朝诗人袁华在常州时的一年中秋写了和韵诗《毗陵许左司中秋对月席上次韵》(节选):“毗陵中秋月色好,清光散落千林表。乌台御史紫微郎,一笑相逢即倾倒。璚(即‘琼’)楼玉宇净无尘,金粟吹香爽气新。靓妆行酒谁家女,恐是天上乘鸾人。”这首是应酬之作。袁华,昆山人,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毗陵指常州,左司为官职名,次韵是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此诗较为通俗,写月下美景与美女。

中秋,在常州可去西太湖揽月湾,在月色映衬下,湖面上耀眼夺目,尽显浮光掠影的曼妙风韵,还可享受湖鲜美食,体验游艇骑行多种活动。

明月除了祝福上级或领导之外,还可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清代诗人康发祥在泰州写有《海陵竹枝词》:“月宫人祭在中秋,果品堆柈(同‘盘’)各样收。更向水乡求异物,鲜红菱角又鸡头。”竹枝词是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民歌,刘禹锡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风土人情,流传甚广。这首词侧重于写乡土风俗。

中秋节拜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源自我国一些地方对“月神”的崇拜活动。当晚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就案前拜之。男子拜月,盼蟾宫折桂;女子拜月,愿貌似嫦娥。宋人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倾城人家女子,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有的地方,男不拜月,只担任赞礼、执事等协助工作。

泰州是水乡,拜月之物不单是成堆的各色果品,还有菱角和鸡头米。

清代诗人李懿在南通也写了一首拜月的词《望江南·通州好》:“通州好,良夜值中秋。环饼一盘形借月,湘裙六幅拜当楼。手引藕丝柔。”

中秋夜,在泰州和南通,你都可亲身体验传统仪式。泰州的稻河古街区以古礼祭月的方式与游客一同祈求国泰民安、合家团圆,在祭月大典结束后,还将祭月祭品分发给观礼群众,让月神福泽播撒。在南通城隍庙,中秋夜举办拜月活动,来自周边的群众相聚城隍庙,观看杂技表演、汉服表演、民乐演奏、民族舞蹈等节目,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度中秋节。

赏月,各地表达的形式不同,但离不开团聚和欢乐,阴晴圆缺,喻人情世态;对酒当歌,是不眠之夜。“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愿所有人珍惜每一个快乐的中秋节,愿皎洁的明月照亮人生的每一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秋分道情经典诗句(苏醒的乡村再出发)(31)

编辑: 王慧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