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构建新发展格局)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构建新发展格局)

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多位民营经济观察人士表示,报告为民营经济继续坚定信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仍然需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才能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黄剑辉说。

民营企业地位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全球的成长过程,这进一步增强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刘迎秋看来,这给民营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力重点。“加快建设六大强国,除了在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大显身手外,网络强国、数字强国建设中,民营企业仍可大有作为。”刘迎秋表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1085.7万户增至4701.1万户,10年翻了两番多,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占比由79.4%提高到93.3%,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一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各自优势,实现了互助互补。

黄剑辉认为,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相互合作、相互扶持,同时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为我国政治大局稳定和谐、经济发展快速有序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事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重要行业领域,先后选择三批次50家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试点。其中,江苏大型民营制造企业沙钢集团入驻东北国有企业老基地后,在“混改”积极作用下,东北国有钢铁企业迅速扭亏为赢。

不仅如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江苏本地的民营企业更是与央企等进行工程配套和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形成了国有企业实力壮大、民营企业活力迸发的良好局面。

保障民企合法权益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作为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民营企业展现出强有力的发展韧性。

数据显示,从2020年初到2022年8月份,民营企业继续保持增长,净增1184.7万户,占过去10年净增总量的三分之一。

“随着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加,当前要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民营企业家创业、干事有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氛围,这是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一位民营经济观察人士分析指出。

此前,市场有观点认为,中国对资本无序扩张的限制,特别是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可能不断冲击外资和民营企业的信心。

对此,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言人孙业礼表示,不能把限制资本无序扩张和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对立起来看。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改革开放40多年来,资本同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共同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贡献。

“民营经济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民营经济人士始终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孙业礼说。

在他看来,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两个“毫不动摇”已经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个方针政策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陈剑在接受采访时说,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资本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我们的监管能够及时识别、研判和应对跨行业、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引导资本流向,从而使金融活水真正流向实体经济,这是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

基于此,我们党在充分肯定资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积极作用的同时,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资本设置好“红绿灯”。

“我理解,设置‘红绿灯’,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更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使资本在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下健康发展。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民营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孙业礼对此解释。

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继续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壁垒,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其发展创造广阔市场空间。

来自市场监管总局的消息显示,近年来,我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外商投资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不断增强超大规模市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外资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44.1万户增长到66.8万户,增长51.5%。

孙业礼表示,中国是法治国家,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内资还是外资,都受法律保护。“我们将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统筹好强监管和促发展的关系,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此基础上,黄剑辉建议,当前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各级政府打造为“强化市场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并建设成为“企业家友好型政府”,着力培育企业家要素。

他认为,要打造服务型政府,首先要明确政府职责边界,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打造国家营商环境示范区,同时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市场监管机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实施“互联网 信用监管”,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民营企业家就是经营管理民营企业的专家,通过整合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他们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因此,要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就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黄剑辉说。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人士表示,我国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和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编辑:郝成 校对:张国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