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登上巴黎国际舞台(牡丹亭巴黎爱乐音乐厅上演)
2月,法国巴黎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大雪,塞纳河两岸银装素裹。而在巴黎最新的文化地标建筑巴黎爱乐音乐厅的外墙上,却增添了一抹红色,喜庆的红灯笼和新年快乐的字样在雪景中分外显眼。这是西欧主流文化重地巴黎爱乐音乐厅首次举办中国新年主题活动。
巴黎爱乐音乐厅外墙“新年快乐”字样。
当地时间2月9日晚上,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上演的昆曲《牡丹亭》作为整个“中国周末”贺新春活动首日的“重头戏”上演。这也是巴黎爱乐音乐厅第一次策划并邀请中国的戏曲作品到此上演。
所有的演出票早在去年9月就已售罄。当晚,虽然大雪纷飞夜色寒冷,但全场近千名观众依然冒雪而至。100分钟的演出里,整个音乐厅里的观众屏息凝神,极其优异的声场空间里,600年历史的水磨昆腔以一种优雅纯粹的方式展示给西方观众。演出结束后,全场爆发了极其热烈的掌声,谢幕整整持续了近十分钟。
邀请并策划了此次演出的巴黎爱乐音乐厅策展人埃马纽埃尔·翁德雷散场后激动不已,在后台再一次细致询问了关于其他版本《牡丹亭》演出的情况,希望能够进一步合作邀请。此前,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一次策划的中国周以及邀请了昆曲艺术,就是希望把中国文化中高雅的那部分介绍给法国观众,也以此改变一些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片面认识。
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上演的昆曲《牡丹亭》作为整个“中国周末”贺新春活动首日的“重头戏”上演。
法国策展人在朱家角看园林版《牡丹亭》时被昆曲一击而中
作为法国重要的文化地标,巴黎爱乐音乐厅每年举办超过500场音乐会,音乐会节目除了主要由五大驻场乐团演绎外,还会定期邀请海内外最负盛名的表演团体演出。2015年,巴黎爱乐音乐厅的新厅正式启用,这个世界顶尖音乐厅,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音乐厅。
今年,巴黎爱乐音乐厅首次策划了中国主题的演出。从2月9日至11日的周末期间,在音乐厅的多个场地有多场演出,包括由法国音乐家为中国经典默片《神女》伴奏的默片音乐会、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的艺术家和法国艺术家跨界合作的《小闷》、“陈其钢肖像”音乐会、上海民族乐团 “大型新春音乐会”等。
中国春节周海报。
但在这些演出中,开场的重头戏昆曲《牡丹亭》却是主办方特地从中国观看后邀请而来。不同于很多对外交流演出,这是由法国主流文化机构邀请并主办的戏曲演出,意义难得。
策展人埃马纽埃尔是音乐学博士,负责巴黎爱乐音乐厅的节目策划。他介绍说,2016年,他在上海参加斯特恩小提琴比赛,期间,在指挥家余隆的邀请下,去上海周边的朱家角古镇观看了青年昆曲艺术家张军主演的园林版《牡丹亭》。
《牡丹亭》剧照。
而就在那一次偶然的观剧中,埃马纽埃尔称自己被一击而中。“那个演出场地有很多中国的传统亭台,有水有山,那一次,我发现张军的歌唱真的有非常美妙的声音,而且是那种训练有素、工整并且真诚的声音。我当即就觉得,应该把他们请到法国,请到我们的音乐厅来,让法国的观众也能够一起分享。”
埃马纽埃尔此前在一些影像资料上了解过昆曲艺术,但朱家角的演出,让他被昆曲艺术的整体感打动。“这个园林版《牡丹亭》在音乐、舞蹈、唱词、剧场以及整体调度上,都让我十分感动,它让我感受了瓦格纳所说的那种整体剧场,一种催眠式的感受,是完全沉浸在里面的艺术享受。”
黄昏上演的朱家角园林版《牡丹亭》
他甚至很喜欢汤显祖的唱词,“以前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唱词是很晦涩难懂的,但这一次,我发现和音乐、表演搭配在一起,这些词的美妙会变得很直观,甚至有了幽默和诗意的部分。”
从看完《牡丹亭》到决定邀请来演出,埃马纽埃尔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浪漫热情的法国人甚至于在没有完全签定好合同时,就在演出季中公布了这一演出,而演出票也早早的在演出前半年就全部售罄。
张军
“提纯版”为西方交响观众定制,法方希望未来能邀请完整版的《牡丹亭》
不过,虽然西方主流文化机构的邀请演出十分难得,但这样的交流演出也始终存在着成本高昂、对方演出费不宽裕等众多难题。最终,在上海文化艺术基金的支持下,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克服了经费等方面的众多困难,带着一个简约版的《牡丹亭》来到了巴黎爱乐音乐厅。
张军对巴黎并不陌生,几年前,他就曾带着《牡丹亭》在法国外长的官邸花园中进行演出,观众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官。但这一次,巴黎爱乐音乐厅的观众却是常年观赏古典音乐的艺术观众。
为此,他和导演李小平达成共识,希望在这次的演出中尝试一种昆曲艺术的“提纯”,一个几乎是为音乐厅度身定制的版本。可以演六天六夜的《牡丹亭》被浓缩在100分钟,笙、笛、打击和二胡组成的乐队坐在舞台后侧,全剧角色也被简约至只有柳梦梅、杜丽娘、春香和一个新设的“梦神”。江苏省昆曲院的院长李鸿良以丑行表演,挑战了这个集合了花神和石道姑多种功能的角色。
四个角色
来自台湾的导演李小平过去曾经多次带着台湾国光剧团来过欧洲演出,深谙欧洲观众的欣赏趣味。他觉得,以一种纯粹的音乐和表演来展现昆曲艺术,即使戏曲艺术存在着地域和文化隔阂,欧洲这些从小被艺术熏陶起来的观众,一定能领会昆曲中具有艺术和美学共性的精妙。
张军说,自己这么多年,可能光《牡丹亭》就已经演了十几个版本。“每一次在不同的地方演出,观众不一样,我们就会做相应的挑战。这对我来说也是个有趣的过程。以前可能会觉得戏越热闹花哨越好,但现在觉得可以单纯点。这次我们针对爱乐的观众,尝试一个纯度比较高的版本。
虽然张军并不是很舍得去掉《冥判》这样的折子,但这个版本最后还是删去了判官和小鬼这些角色,因为导演觉得可以尝试一个纯粹讲爱情,音乐上也更纯粹的《牡丹亭》。
而当晚演出的观众中,很多确实都是西方交响乐的忠实观众,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接触昆曲艺术。
对于为什么会选择来看昆曲,一位法国中年女性观众表示,她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所以选择来这里看一次昆曲,这个古老艺术所呈现的艺术姿态,让她感到非常惊奇。
一位来自哥伦比亚的留学生也是第一次观看昆曲,在他看来,演员的表情和姿势非常有表现力。这种艺术形式的方方面面,包括服装、妆容都精彩得超乎想象。
在观众中,记者还遇到了一群法国的初中学生,演出散场,他们聚集在一起兴奋的交流讨论。而带队老师则是一位中文流利的法国人。他告诉记者,现在法国很多中学都开设中文作为第二外语,而今晚的昆曲演出则是他带着学生们出来课外学习。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课堂上学习了汤显祖的《牡丹亭》剧本。
一起陪同学生来的还有他们的音乐老师,他告诉记者,自己也是第一次看昆曲表演,这种演剧形式和西方歌剧有很多相似性,让他觉得很有亲切感。而学生们面对记者,一个个洋溢着无比热情的笑脸,大声用中文说:我们实在是太喜欢这个表演了!
因为演出成功,埃马纽埃尔十分高兴,他回到后台,当即热切询问者更完整版本《牡丹亭》合作的可能性。他甚至希望,未来可以让《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笔下的“欧菲莉亚”同台,因为他们讲的都是爱情无法成全的故事,写作于同一个年代。
100分钟的演出里,整个音乐厅里的观众屏息凝神。
中国文化的伟大并没有完全被法国人了解,想介绍更多原生态非遗艺术
就在昆曲《牡丹亭》演完后的第二天,在巴黎爱乐音乐厅的另一个场地,有着600年历史的梨园戏,和法国音乐艺术家一起跨界合作,上演了中国周的另一场中西合作的《小闷》。这个在梨园戏传统音乐中融入西方音乐元素的作品,同样收获了很大的成功。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两个剧种,昆曲和梨园戏这两年不仅在国内呈现复兴之态势,在国际舞台上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也印证着文化和艺术在价值认识上的无国界。
而在张军看来,虽然自己是个民营剧团,在人力物力上有很多局限,但他每一次走出国门,还是希望能跟国外的主流文化对话,由此产生的交流和碰撞,也就更有意义。
此前,因为园林版《牡丹亭》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演出的巨大反响,他们也由此意外开启了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演出模式。
汉堡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丹尼尔对张军十分熟悉并喜爱,这些年,他一直在世界给地为园林版《牡丹亭》寻找合适的演出场地,之前就促成了在德国德累斯顿州立博物馆的演出。现在,甚至于每到一个有想象空间的博物馆,丹尼尔都会想起中国昆曲,并给张军发来邀请邮件。
今年4月23日正值莎士比亚诞辰,丹尼尔再一次在大英博物馆促成了张军昆曲《哈姆雷特》的演出。而7月,这出剧还将在法国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
对于张军而言,世界上每个演出场馆和每一个博物馆或许都可以去演一场看昆曲。而针对每一个不同的空间和场域,也许都可以对演出有新的设计调整,重要的是,让西方观众能感受到昆曲艺术的魅力。
而在法国人埃马纽埃尔看来,中国文化是非常厉害的文化,但法国人并没有非常了解它。“大部分普通法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正像他们以为中国菜只有几种一样。事实上,只有当你来到中国才会发现,中国的每一个区域,都有完全不同的菜色和文化。”
“我们策划邀请了这一次的中国周末演出,就是希望介绍中国文化中比较高雅的那部分。以此超越一般人的成见,认为中国文化只是娱乐的街头文化。”埃马纽埃尔说。
未来,他希望能够更多地去中国接触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把更多的中国戏曲带到法国。“我想法国的观众是非常想要了解中国的每一个剧种的,但重要的是,它们都要保持它艺术的原生态,而不要过分现代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