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1)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2)

主持人语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3)

训诂学是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分支,以解释古代词义为根本目的。在五、六十年代,陆宗达先生以通俗浅显的语言写了《谈谈训诂学》《训诂浅谈》,将这门古老的学问介绍给现代读者。之后,陆先生的《训诂简论》及他与王宁老师合著的《训诂与训诂学》,为训诂学的理论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陆先生的这篇《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旨在讨论已历千年之久的训诂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应用价值。这是我们推送此文的目的。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4)

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陆宗达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5)

一切学术文学皆以训诂为址基。此不仅先秦两汉之诗文,即唐诗宋词,亦必以训诂为主,推敲诗意。我对九经三传较熟,惟不谙于诗词,但偶翻检唐诗,觉前人诠释多误,仅举三诗以为例证。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草堂巢翡翠,苑边高塚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此诗由伤春而写出曲江变化。首句言诗人所向往的是完整之春光,丰满之春光,也是姹紫嫣红连开之春光。若有“一片花”由整体春光中脱落,则感到减损了春色。次句言“风飘万点”,那就不只是“一片花飞”而已,而是春光受到摧残破坏,春色已一扫无余矣。此正杜甫在曲江所见到的曲江景物(风飘万点),故为“愁人”也。三四两句对偶句,“且看”与“莫厌”对,“欲尽花”与“伤多酒”对,“经眼”与“入唇”对。第三句易懂,而第四句“伤多酒”之“伤”,不易解。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于伤字亦未加诠释。鄙意诗词虽以文言为主,然不摒弃口语。“伤”字即唐人方言口语,“伤”即今语之“太”字,何以明之?李商隐诗曰;“柳迓眉伤浅,桃红粉太新”,此伤与太相对,而“互文见义”,可证“伤”与“太”为同义词。此应属于训诂章句范畴中事也。

五六句言人生之变化,生死之规律。而最后总结春光之无常,生死亦自然变化。其所谓“物理”即变化无常之理。故勿以浮名绊此身也。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6)

李义山《曲江》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清人《玉溪生诗详注》引当时史事详析此诗,甚为纰谬。其误在不明此诗之主题思想。此诗骤读之,首句言“翠辇”,次句言“子夜歌”,三句言“倾城色”,又言“金舆”,四句又有“下苑”,五六两句一用陆机、陆云被刑时语:“幼时华亭闻唳鹤之事,不可得也(非原语)”。此死时之悲。二用索靖事,索靖知西晋之必亡,宫门前有“铜驼”,索靖抱之而泣,曰:“铜驼下将生荆棘矣”。此亡国之悲(《洛阳伽蓝记》有“铜驼陌”,盖纪念此事)。末句又言“伤春”,似不易明其要领。如不理解此诗之篇章结构,则不易抓着此诗之主题思想。鄙意此诗纯为悼杨贵妃而作。平时贵妃常乘翠辇来往于曲江,今则曲江仅能听到子夜歌,子夜歌即蒿里挽死者之悲歌。首二句写曲江今昔之变化,深寄悼念贵妃之悲怀。第三句言贵妃惨死。安禄山之乱,唐玄宗李隆基偕贵妃幸蜀,途经马嵬,贵妃惨死。所谓“金舆”指帝王之车或后妃之车,乱平后玄宗回长安而贵妃早死,故曰“金舆不返倾城色”,是倾城色指贵妃明甚。第四句玉殿依旧照于下苑波水之中,而深浅异色,浓淡异形,故曰分。分是使波水分成若干颜色。宋词中用分字有依义山此诗形象。如宋人田不伐词“小雨分山”,此因雨小而山上草木着雨者深绿,未着雨处色浅,好象把山画分成若干不同色彩。此诗言玉殿照映下苑,使水波分为若干形象。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7)

三四两句结合起来即“节同时异,物是人非”之意,故写景处用“犹”字。唐人七律常常在五六两句中,抛开前文,制造另一种形象,有异军突起之势,但在七八句必须拉回旧题。宋人为诗则无此篇章结构矣。此诗前四句悼念贵妃之感情,言之尽矣。突然离开悼念贵妃,言人生最悲伤者一是生命惨遭杀害之悲哀,一是家破国亡之悲哀,故一用陆机、陆云形象地反映出死前之伤感,一用索靖事形象地说明国破家亡之伤感。末二句则将二事联系到悼念杨贵妃。“天荒地变”总结前二事为天荒地变之悲痛。“折”训悲痛。郑玄《礼记注》:“一举声而三折”。郑用痛哭声释折,故折引申训悲痛,末句“若比伤春意未多”,伤春指悼念杨贵妃。“意未多”指死生国亡之感,不如我悼念贵妃伤感之多,因为贵妃之死包括国亡人死之情尔。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8)

刘长卿《过贾谊故宅》三年谪宦此棲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此诗《唐诗三百首》已选录,旧《唐诗三百首》有注,其误谬尤甚于前二诗之注。《唐诗三百首注》不独诠词多误(如以“楚客”指屈原等),又不能阐明作者表现手法,更无法说明作者运用形象思维来用典。故不能不驳斥原注。鄙意此诗反映出唐人诗歌另一种表达方法,即长卿与贾谊对比以见其情。首句是自述,次句言贾谊。长卿谪宦到长沙。“万古”言贾谊作长沙太守亦有贬官之悲。楚客指贾谊而与屈原无关。贾谊赋已收入《楚辞》,则为楚客无疑。此长卿与贾谊身世遭遇完全一样,是皆可悲也。第三句又是长卿自述,在草木凋零之时寻觅贾谊死后遗迹,但作者又见到些什么呢?“寒林空见日斜时”表面好象是写景,而实质不是完全写景。此句“日斜时”是影射贾谊所作的“鹏鸟赋”。其赋曰:“庚子日斜兮”。广言之,是贾谊留下的文学作品,所以说贾谊虽死,其文学情采永垂后世。“空见日斜时”不是一无所有,而对伟大作家形象,用“日斜时”去刻画,此所谓形象思维也。此诗如不明“日斜时”作用,则不能理解此诗。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9)

第五句指贾谊甚明,第六句又长卿自指,万古之后我吊你,你是不会知道,湘水也不会把我吊念之情传达给你。末两句则长卿与贾谊结合在一起,指明两人身世相同,遭遇相同,文学造诣相同,故相怜不能舍也。“寂寂江山摇落处”,在举世无知己的情况下,深秋草木摇落,江山空旷,异世相怜,这种情感一直到天涯海角,“何事”犹何故也,用反诘语气结尾,尤妙。我认为应以训诂章句为址基,整理文学。无训诂章句不足以研讨文学,无文学无以加深训诂章句之理解,不知读者认为可否?文章来源:陆宗达著《陆宗达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10)

作者简介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11)

陆宗达(1905~1988),字颖明,浙江省慈溪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1926年起,追随国学大师黄季刚先生,学习文字、声韵、训诂等传统语言文字学。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预科、辅仁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著有《训诂简论》《说文解字通论》《训诂方法论》等。 专栏 主持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12)

卜师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训诂学、词汇语义学研究特别鸣谢望洲书院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13)

------------------------------------------------

特别鸣谢

望洲书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毕铮 李敏婧

美术编辑:张臻 孙雯

专栏画家:黄亭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陆宗达训诂成就(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诂为址基)(14)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微信ID:zhanghuangguoxu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