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京城被攻破(虎踞龙盘的南京城为什么总是被攻破)
南京又名“石头城”,在古代是很多王朝的都城,自古以来拥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称。南京地处江南,风景秀美,秀色可餐,栖霞山闻名遐迩,曾是19位帝王的向往圣地,特别是乾隆来了5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名不虚传。如今的南京宫廷古建筑林立,向我们述说着南京不朽的历史文化。
诸葛亮于赤壁之战前一天晚上曾评价南京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因此南京城被人们誉为虎踞龙盘的城市。在抗战时期,1937年12月4日日本开始攻打南京,12月13日日本侵占了南京城并开始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为什么只用了几天南京就被攻陷了呢?据传说秦始皇东巡见南京有王者之气,于是掘断连冈,意图除患。但是南京王气未消,却有了个短命的宿命,极其容易攻打。当然这只是传说,那么南京城为什么总是被攻破,事实究竟是什么呢?
一、南京的多次沦陷
南京最初被定都的时候是孙权统治之下的吴国,当时南京名为“建业”,也被称为石头城。265年曾经的三国鼎立局面不复存在,只有吴国到15年后被晋国大将杜预等人所灭,这是第一次建业开城投降。
大定元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隋文帝,至此 隋朝建立定都西安,但是它在历史舞台上仅存活了38年,而且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就有26年是在与西域激战。在南方晋朝定都建康即南京,后来晋朝被南朝所灭。当时南陈政治腐败,帝王昏庸,隋文帝待北方相对安定后,决定南下灭陈,581年隋军兵分三路对陈进行了攻击,不堪一击建康被攻陷,南陈覆灭,隋朝实现了南北统一。这是南京第二次沦陷。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1937年9月日本侵犯上海,淞沪会战后上海被攻破,接下来的1937年12月4日日本又开始攻打南京,他们只想要攻下首都南京,为了保卫南京,国民政府对奋勇抵抗,但是仍旧被日本所破,12月13日日本侵占了南京城并开始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是南京民众的悲剧,也是中国的一大耻辱。这是南京第三次被攻陷。
二、南京的地理分析
南京位处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水运便利,东部紧连富庶的太湖平原,西部紧连江汉平原,如果进攻西部可以收取荆襄,甚至还能进攻巴蜀占有整个中国南边。南京有清冷山、钟山,周边河湖交错,还有无崇山里面拥有众多河流的长江中下流平原,南京实在可以说是风水宝地,难怪南京能成为六国古都了。南京的紫金山即“龙盘”,清冷山和石头城即“虎锯”。其中石头城是指孙吴的城墙建筑,城内设有储备军粮和兵器的石头仓和石头库,还有狼烟台,石头城作为军事要塞,其地位从孙吴直至南朝一直未变。
长江作为南京的屏障,对抵御北方军队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俗话说“北人车马,南人舟楫”,北方人多擅长骑射而缺乏水上作战的经验和能力,这应该对于江河众多的南京是有利的一面。然而实际上是南京缺乏防守和进攻的战略和能力,加上江河多是风平浪静,北方军队很容易渡江作战,从而一举攻破南京。
由上可证,都城南京政治清明和经济发展稳定,民众生活安逸,都不希望战争,而政府在南京军事实力建设上的也多是很疏忽,由于入侵者觊觎南京是“鱼米之乡”,南京的发达可提供侵略者所必需的财政物资补给,所以南京多次成为众矢之的,并极其容易占领。
三、南京地形对军事作战的弊端
从战略战术上看,南京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如果外敌入侵南京城,长江流域一块是可以多处登陆的,南京军队如果要防守住众多登陆点,就必须分散兵力,这样一来,南京在军事实力上就显示不出强势,结果同样会被歼灭,被敌军攻破流域。
另外长江、淮河之间拥有众多水系,对南京也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历史上有名几次战役都显示出了这一点,比如东吴和曹魏之合肥之战,东晋和前秦的淝水之战,以及南宋和金国的顺昌之战等等,这里都对南京起到了战略缓冲的屏障作用。然而南京的防守必须得到政府对该地区的持续的军需物资补给和胜券在握的信心,但是这里只能防而不能大举进攻,在外敌强势的入侵下,南京就很容易成为敌人的瓮中之鳖。
这样南京军队要同时顾及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安全,这对南京军队的实力要求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所以很多时候外敌都是通过先占领巴蜀荆襄北部,再通过过秦岭巴山,抑或占领汉水襄阳,就够在长江上游取得绝对的战略优势,然后沿江顺流而下,可以直取金陵。
由上可证,南京虽然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复杂,并且颇具“王气”,但是难守难攻,在实战中存在很多弊端,如果外敌军事储备精良,粮草供应充足,南京是很不容易坚持打“持久战”的,所以南京就难逃易打易攻的悲催结局了。
结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京同样人杰地灵,出现过很多历史名人,例如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四大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山中宰相”文学家、医药家陶弘景,另外还有徐熙、邓廷桢、傅善祥等。作为山河壮丽的江南水乡,自然资源同样丰富,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金陵文化和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需要中国人共同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明代南京守备研究》2013
2.《对南京城墙的民俗学解读》20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