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每日一题100道(每日一练-第188天)

《现代汉语》1.判断题:“上面”和“下面、左边、南方、东部、中间”都是处所名词,它们还可作定语,后面可加“的”,如“上面的东西”,单音方位词单独作定语时后面不能加“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法硕每日一题100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法硕每日一题100道(每日一练-第188天)

法硕每日一题100道

《现代汉语》

1.判断题:“上面”和“下面、左边、南方、东部、中间”都是处所名词,它们还可作定语,后面可加“的”,如“上面的东西”,单音方位词单独作定语时后面不能加“的”。

【答案】对

【解析】“上面”和“下面、左边、南方、东部、中间”都是处所名词,它们还可作定语,后面可加“的”,如“上面的东西”,单音方位词单独作定语时后面不能加“的”,如不说“上的东西”。这也说明有些方位词和处所词虽然意义上很接近,但性质不相同。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50.

2.量词短语可分为两类,例如“一堆火柴”“小孩三岁”属于( )短语,“哪件好”属于( )短语。

【答案】数量 指量

【解析】量词短语: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可分两组:

(1)数量短语。由数词加量词组成,例如:

(两个)人 [一拳]打去 拉<三次>

一打‖是十二个 小孩‖三岁

(一堆)柴火

(2)指量短语。由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加(数)量词组成,例如:

这件好 [那次]他没去

哪件好 (哪件)衣服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50.

3.“为健康而锻炼”“来自遥远的边疆”为( )短语。

【答案】介词

【解析】介词短语:由介词附着在名词等词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常修饰谓词,用来标明动作的工具、方式、时间、处所、因果、施事、受事、对象等多种语义成分或语义格。例如:

[用大碗]盛汤 (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比前几年]好得多 (表示时间)

[为健康]而锻炼 (表示动作的目的)

[被巨浪]撕成碎片 (表示动作的施事)

[向英雄模范]学习 (表示动作的关涉对象)

[对谈恋爱] 不感兴趣(表示动作有关的事件)

少数可以作补语,例如:

来〈自遥远的边疆〉 (表示动作开始的处所)

生〈于1936年〉 (表示动作的时间)

有一些还能作定语,这时一定要后加助词“的”。例如:

(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 (表示有关的事件)

(对曹操)的评价 (表示动作的对象)

(朝东)的侧门 (表示方位)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50-51.

4.“的”字短语有时后面可以添加上相应的名词,这就成了( )短语。不过这样一来,意义会有较大的变化,由概括性较强的指称意义变成了( )意义,而且有的也不能添加相应的( ),如“人和车都是铁打的”。

【答案】偏正 具体 中心语

【解析】“的”字短语可以前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例如“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的”字短语有时后面可以添加上相应的名词,这就成了偏正短语。不过这样一来,意义会有较大的变化,由概括性较强的指称意义变成了具体意义,而且有的也不能添加相应的中心语,如“人和车都是铁打的”。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51.

5.“暴风雨般的掌声”“浇得落汤鸡似的”为( )短语。

【答案】比况

【解析】比况短语。由比况助词“似(shì)的”、“一样”、“(一)般”附在名词等词语后面组成,表示比喻,有时也表示推测,有多种句法功能,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属形容词性短语。例如:

(暴风雨般的)掌声 (大山一般的)体魄

[木头似的]站着 [触电一样]哆嗦了一下

浇得〈落汤鸡似的〉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51.

《文化要略》

1.一些国君的墓越造越大,大得如同山陵一样,因而帝王的坟墓就称为“( )”或称为“( )”,加上陵前供死者灵魂起居的寝殿和子孙祭祀用的祭殿等,合称“( )”。

【答案】山 陵 陵寝

【解析】后来,一些国君的墓越造越大,大得如同山陵一样,因而帝王的坟墓就称为“山”或称为“陵”,加上陵前供死者灵魂起居的寝殿和子孙祭祀用的祭殿等,合称“陵寝”。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252.

2.早期的陵冢叫“( )”,就是把封土垒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但顶部是平的,呈覆斗形。

【答案】方上

【解析】早期的陵冢叫“方上”,就是把封土垒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但顶部是平的,呈覆斗形,故称“方上”。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253.

3.陕西省兴平市的汉武帝的“( )”,形如覆斗,今所存与史书记载的相差无几。

【答案】茂陵

【解析】陕西省兴平市的汉武帝“茂陵”,形如覆斗,今所存与史书记载的相差无几。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253.

4.中期的陵冢,主要不以人工封土,而是以( )为陵。这种形式以( )代最为突出。

【答案】山 唐

【解析】中期的陵冢,主要不以人工封土,而是以山为陵。这种形式以唐代最为突出。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253.

5. ( )的“昭陵”选在今陕西省礼泉县的九嵕山,与长孙皇后合葬。( )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在陕西省乾县的梁山。

【答案】唐太宗 唐高宗

【解析】唐太宗的“昭陵”选在今陕西省礼泉县的九嵕山,与长孙皇后合葬。其山高耸,主峰险峻,昭陵即于主峰下开凿地宫,据说地宫深达230余米,工程之巨可想而知。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在陕西省乾县的梁山,地宫凿于梁山主峰之下,南边两峰,东西对峙,峰顶置阙,形成天然门户,气势宏伟异常,在中国帝王陵墓中极其罕见。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253.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1.论述题:简述偏误分析的意义和局限性。

【答案】

一、意义

(1) 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

(2) 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

(3) 偏误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

二、局限性

(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

(2)从目前对各种偏误的研究情况来看,还很不平衡。

(3)对偏误来源的分析本是偏误分析的一大特点,但这方面的研究并未深入下去,陷于公式化,硬套上述五个来源,对指导教学与学习实践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偏误来源的问题本身也较复杂。

(4)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其结果,只能了解学习者未掌握的部分,而不能了解学习者已掌握的部分。这就割裂了中介语体系,看不到中介语的全貌及其动态的发展轨迹。这种对中介语的研究是不全面的,也无法完整地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

【解析】

一、意义

(1)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在中介语理论影响下,突破了对比分析只强调第一语言干扰的局限,指出过度泛化等语内干扰以及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学习环境所造成的偏误,弥补了对比分析的不足,全面分析学习者偏误及其来源并形成一套科学的偏误分析方法与程序,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2)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从把偏误看成是需要防范、避免的消极因素,发展到强调偏误的积极意义,把偏误看成是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窗口,把偏误分析看成是中介语研究的重要手段。

(3)偏误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偏误分析的具体研究成果对整个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依据,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提高。

二、局限性

(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人们一般都是以目的语国家说本族语者规范的语言为标准。从课堂教学的要求来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用来作为鉴别交际中使用语言正误的标准,则会遇到各种难以解决的复杂情况。首先,根据社会语言学的观点,语言在实际运用中会产生很多变体,这在其使用的地区常常是合法的、有效的,很难区分正误。其次,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并非所有的人都希望达到目的语国家电台播音员的水平。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些第二语言使用者往往故意显示外国腔调,以表明自己非目的语国家成员的身分。第二语言使用者之间(特别是其母语相同的情况下)用目的语交际时,往往不愿意使用过于地道的目的语,特别是在语用和文化方面。

(2)从目前对各种偏误的研究情况来看,还很不平衡。对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规则研究较充分,偏误也易于辨认,这方面的偏误分析较多。而对语用和文化方面规则的研究则远远不够,这方面的偏误分析也做得很少。对语言表达的偏误分析研究较多,对语言理解的偏误则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学习者,由于采取一定的交际策略(如回避)而造成的偏误则研究更少。研究少的原因主要还是这方面的理论探讨不够,具体进行偏误分析难度较大。

(3)对偏误来源的分析本是偏误分析的一大特点,但这方面的研究并未深入下去,陷于公式化,硬套上述五个来源,对指导教学与学习实践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偏误来源的问题本身也较复杂,有时是多方面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难于定为某一种来源;有的则是来源本来就很模糊难于说清。而且像人们习惯使用的迁移、泛化、简化等概念都有交叉,很难明确区分。

(4)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其结果,只能了解学习者未掌握的部分,而不能了解学习者已掌握的部分。这就割裂了中介语体系,看不到中介语的全貌及其动态的发展轨迹。这种对中介语的研究是不全面的,也无法完整地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

【出处】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201-202.

2.( )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全部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中介语的发展轨迹。

【答案】运用分析

【解析】运用分析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全部表现(既包括偏误部分也包括正确部分)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中介语的发展轨迹。

【出处】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20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