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的科技代表成果(康熙帝精通西方科学)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说有哪一位皇帝堪称是中国历史中对西方科学最感兴趣的,恐怕康熙帝要排在第一位,他不仅曾经系统的学习过西方的天文历法还有物理数学等内容。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虽然康熙帝自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非常的认真,但是却根本没有任何推广的想法,即便他组织人去学习西方的知识,但是对于培养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却毫无建树。
为何康熙帝自己热爱科学却不推广?这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上图_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 科技帝王
在很多人的眼里,清朝都是落后封闭的代名词,清廷的帝王们更是把科学技术当成“奇技淫巧”,但是实际上清代帝王们可并非完全闭塞,相反,康熙皇帝还曾经系统的学习过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造诣不凡。
公元1664年,清廷爆发了著名的“历法案”,当时清廷已经开始采用明末汤若望等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洋历法,但是这部历法遭到了卫官生杨光先的弹劾,当时是康熙五年,尚处于鳌拜等议政大臣辅政的阶段,结果鳌拜趁机将历法案变为了一场政治清洗,汤若望等人先是被判决斩首,后来由于彗星降临改为免死(运气确实够好,因为京城还发生了地震)。
上图_ 汤若望(1592年—1666年),字道未,神圣罗马帝国科隆(今德国科隆)人
这一事件对于年幼的康熙帝来说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影响,在他亲政之后的一大举措就是为汤若望等人平反,因为杨光先扳倒了汤若望之后成了钦天监的监正,但是他预报的各类天象完全是胡说八道,经常发生风马牛不相及的错误,使得康熙帝充分意识到西方历法和天文学的神奇,关于这个问题他曾经多次咨询过传教士南怀仁,并且还开展了一次东西方历法对决。
上图_ 杨光先(1597年-1669年),清朝钦天监监正
康熙帝让南怀仁和杨光先两派在大庭广众之下共同测量日影,南怀仁测量完全正确,杨光先一派则漏洞百出,从此之后清廷的西洋新历成功推广,康熙帝也因此开始广泛接触西方科学,而且康熙帝在天文学上的造诣很深。
比如有一次康熙曾经同大学士李光地共同观星。康熙问了李光地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尔所识星宿几何?”李光地很诚实的表示:“二十八星宿臣尚不能尽识。”康熙帝随手一指,问群臣,这是什么星星?估计大臣们这时候全都一头雾水,皇帝陛下随便乱指一个谁能知道,结果康熙不慌不忙的说道:“这是老人星。”
可千万别以为康熙是胡扯,康熙曾经就老人星的问题指出过辽史的错误,因为辽史中曾经说在辽国可以看到老人星,然而老人星在北方其实不可见,由于学习了西方科学,康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批坚持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的人。
上图_ 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康熙彻底抛弃了天圆地方的说法,而且反对给天象加上各种不实的描述,比如什么紫气星之类的说法都遭到了他的驳斥,可以说康熙帝的科学精神还是很严谨的。康熙帝在学习天文学的过程中开始逐渐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因此他成了中国第一位真正系统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人,当时他的老师叫白晋和张诚,这两位传教士用《初等几何学》当作教材,后来康熙造诣加深,已经可以熟练地掌握尺规作图,还有一些几何学的证明方法。于是传教士们开始传授他《实用与理论几何》。
康熙帝认真学习之后数学水平突飞猛进,他掌握了圆周率和计算河道闸门流量的方法,甚至包括谷堆的体积计算和天文学复杂的运动计算等等,所以各类的财政数字造假根本不可能骗过康熙帝的法眼,同时康熙的珠算水平也是一绝,他用珠算的方法速度远超西方的计算仪器,在当时令传教士们瞠目结舌。
上图_ 清朝官员利用比较先进的古代,勘探天文学
- 为何康熙帝这样的水平却没有推广到一般民众和学子处,让他们发展出先进科学呢?
对于康熙帝而言,科学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作为“统治手段”。康熙曾经说过自己苦心研究西方科学的原因:“尔等惟知联算术之精,却不知我学算之故。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奋而学焉!”
康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科学来“断人之非”,清廷入关建立统治之初,其文化和科学领域远不如原来的汉族,因此不得不重用汉官,但是清廷深知要是单纯以暴力是无法服人的,所以要打破原来汉历等制度的藩篱,就得拿出真凭实据。要不然别人眼里你就是一个蛮夷,根本不懂“祖宗之法”。
康熙对于西方科学的地位非常清楚,就是一个文化工具,所以康熙一面精研各类数算,一面宣传所谓的“西学中源”,根本不把西方文化当成一个发展的方向,而是当成统治的手段,当康熙听说教皇要求中国教民禁止参拜孔子的时候,康熙立刻表示了愤怒,认为这是严重的邪教行为。所谓“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也可,免得多事。”
上图_ “日心说”(左)和“地心说”(右)
康熙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极为务实,凡是他觉得实际用不到的部分一概不学,比如托勒密天文学,哥白尼日心说等等,他都不感兴趣,他对于纯理论的研究完全嗤之以鼻,他感兴趣的方面也不包括冶金机械等内容,一方面传教士对于这些东西不甚了解,另一方面康熙认为这些方面中国做的比西方更好。康熙的学习是完全实用化的,所以他的理论水平不高,如果用今天的说法就是,康熙是个优秀的毕业生,但是绝对不是一个有潜力的科学家。
康熙对于西方科学里面很多东西都完全不能理解,比如西方的代数符号,他认为完全可以用中国的天干地支代替,但是没考虑到那样会有多么麻烦。还有西方医学里面的人体解剖,他觉得那实在是有伤风化,所以只敢自己偷偷研究,都不敢挂出来。
上图_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干支表
所以康熙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虽然很清楚它们的好处,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始终有三大枷锁在他的身上——
过分务实,轻视理论研究;
礼教束缚,无法接受思想;
傲慢猜疑,将西方视为蛮夷。
尤其是,作为一个帝王,他始终觉得对于子孙后代来说,这些东西只是他的个人爱好,而非治国的必要才能。
可以说,康熙对科学的“囚禁”思想,我们很多人至今仍旧存在。也折射出我国古代科学没有发展出理论的重要原因:“不能吃的东西,研究它,总是会被人认为是疯子的。”
作者:三清妙音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 赵莉《康熙与自然科学》
【2】 赖玉琴.也论康熙科技政策的失误一读席泽宗先生《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一文
【3】 杜石然《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下册)
【4】 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
【5】 许明龙《中西文化交流先驱》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