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再读实践论之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我们都知道,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两个阶段但是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是有必要进行深刻地理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一件事物的理解、判断和处理不当,有很多原因但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大多数人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处在感性阶段但这里并不是说感性认识一点意义也没有还是看一下《实践论》中毛主席对二者关系的阐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认识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再读实践论之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认识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我们都知道,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两个阶段。但是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是有必要进行深刻地理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一件事物的理解、判断和处理不当,有很多原因。但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大多数人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处在感性阶段。但这里并不是说感性认识一点意义也没有。还是看一下《实践论》中毛主席对二者关系的阐述。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先说一下感性认识的定义:是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通过人在实践中与认识对象的直接相互作用在头脑中形成感觉、知觉、表象的认识过程。其特点是数量多、内容丰富、直观生动等。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外部联系的认识,并没有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如果你因此认为感性认识不重要或者认为感觉和经验靠不住,那就错了。因为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恰恰是因为它来源于感性,就顺序而言,感性认识在前,理性认识在后,感性认识是我们进一步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原始认识材料。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成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毕竟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尽管它是对客观世界某些真实的反应,但它仅仅是表面的、片面的东西。一是不全面,二是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的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深度思考),把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成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的概念和理论系统。再者就是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掌握尽可能全面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二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全面的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科学的方法比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

第三,实际生活中,二者基本上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比如如果你是一个专业台球运动员,通过观察对手一杆两杆,你就知道他的水平(准度、杆法、叫位、母球控制、稳定性等)了,而台球水平一般的人却看不出来。这种感觉中就既包含感性认识,又包含理性认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