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缩食玩包装打印图纸(微缩食玩过家家)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昨天我们聊了聊预制菜,“进厨房做饭最大的困难不是洗菜切菜炒菜,是洗碗洗锅收拾桌子灶台”成了评论区点赞最多的留言,这很能代表一部分人对待下厨的态度。若有一种办法,能将下厨的乐趣保留,将打扫的麻烦最小化,大家怎么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各大视频平台火爆一时的迷你厨房。

等比缩小的迷你厨房,长约60厘米,宽约30厘米,面积不到一张书桌,却锅碗瓢盆冰箱灶台一应俱全。就在这方小天地里,up主们手持微缩版的工具,煎炸炒煮,烹饪出一份份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这些食物除了体积变小,与平常食用的并无二致。指甲盖大小的肉夹馍,手指长的红烧鱼,指节大小的大闸蟹……身材缩小之后,这些人们熟悉的食物,被赋予了全新的吸引力。

不同于其他美食视频,对于大多数迷你厨房的观众来说,他们围观视频并非为了学习烹饪技巧,而是对如何处理袖珍食材、使用迷你工具并做出可食用菜品充满好奇。镜头前的一双手,在迷你厨房的衬托下已显局促,烹饪操作又要求更加精细,上下翻飞忙碌中,掌勺者犹如误入小人国的格列佛,呈现出别样的反差萌。

微缩食玩包装打印图纸(微缩食玩过家家)(1)

当然,这些视频之所以能吸引观众,也不仅仅是靠“缩小”这一个卖点。能直接买到的大小合适的食材有限,那些买不到的食材,才是制作者创意的舞台。比如,要在迷你厨房制作一道煎鸡蛋,制作者就使用注射器,依次从正常的鸡蛋吸取蛋黄蛋白,一步步为迷你煎蛋“造型”。迷你厨房的萝卜,则是从正常萝卜切段、雕刻外形而来。视频中,制作者的巨大脑洞成为新奇感之外的又一吸引力。

迷你厨房的风靡,其实并非孤例。从受众颇多的毛毡动物、微缩小屋,到火爆不减的模型乐高,这些迷你手工,早已不只是小孩子的过家家,而成为成年人的游戏项目。人们常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是在微缩玩具里,玩家的逻辑则变成:世界这么小,小到可以折叠起来。玩家沉迷其中,虽有些怀念童年时光的意味,但其魅力绝不仅于此。无比精密的汽车模型,五脏俱全的手工城堡,无不在展示这一游戏的专业性。而微缩主题乐园开业、微缩玩具的热销及IP化,更展现着这一产业的巨大潜力。

事实上,微缩品由来已久。在一本名为《把世界装进火柴盒》的书中,作者介绍了1789年英格兰一位牧师托人制作的奴隶船布鲁克斯的缩小模型,它展示了奴隶贸易的血腥,为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的通过起到重要作用。在更多人的认识中,微缩品是一种艺术。从《核舟记》里的赤壁游景,到一粒米刻上百字的微雕,再到微型书、玩偶屋,这些正儿八经的艺术作品让人震撼。而时下玩家参与制作的微缩手工,虽然算不得能工巧匠的绝艺,却也能在方寸之间创造一份精致,给人带来满足感与幸福感。

有人说:模型能够帮我们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建立一个能完全控制的领地。面对随意摆弄的迷你玩具,玩家往往会产生一种支配感与怜爱的心态。尤其是,迷你世界与现实生活隔了一道墙。例如,生活中的烹饪并不简单,但在迷你厨房里,烹饪者可以尽情尝试,既不用担心做糊了就没饭吃,也不用为饭后打扫头疼,一块抹布足以hold住全场。同样,在乐高世界里,只需玩家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错了可以随时重来。它在满足玩家动手需求的同时,又降低了试错成本,更不用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能够享受过程,远离现实压力,正是微缩手工的一大魅力。

当一切事物都变小了,细节却没有改变,动手的过程,也在引导人们以更细致的目光重新认识身边的事物。以迷你厨房为例,要在制作过程中最大程度还原现实烹饪的真实感,就意味着制作者必须对食物的构成非常了解。爱好微缩工艺的人,必须在生活中更加留意微小细节。从这个角度看,微缩世界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开启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生活中唾手可得的事物并非生来如此,它们有自己的生长方式、构成方式,并在平淡日常中无声无息地与我们并存。只有主动将视角拉近,才能发现其中藏着的小小世界,并找寻到它们存在的痕迹和规律。

或许有人认为,微缩玩具不过是一种消遣。不可否认的是,动手制作的时间,总能让周而复始的生活变得更有质感与色彩。在动手过程中,在时间的缓慢流逝中触摸生活的颗粒,人生的体验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和细腻。

这正是:生活百无聊赖,不如视角改改。探寻微缩世界,玩中调整心态。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徐之)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