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一共拍了几部(为什么再也拍不出黄飞鸿这样的武侠片)
《黄飞鸿》
——金山,到底世界上有金山吗?
——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那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徐克《黄飞鸿之凌云壮志》
文 / 杨大侠
壹·凌云如同武侠小说是中国人独有的小说类型,武侠电影,亦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电影类型。
在所有武侠片中,“黄飞鸿”三个字,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1991年,徐克导演的《黄飞鸿之凌云壮志》(以下简称《黄飞鸿》),在香港上映,票房仅排当年第八,因为当年优秀电影太多了:《逃学威龙》《跛豪》《纵横四海》等,让《黄飞鸿》很难有太大发挥空间。
然而,在第二年的金像奖颁奖礼上,《黄飞鸿》却力压所有高票房电影,一举拿下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剪辑、最佳动作指导等四项大奖。
为什么一部票房一般的类型电影,能够在一大堆高票房的主流电影中脱颖而出?
因为它把武侠片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并重新定义了武侠片。
徐克
贰·酝酿十年的武侠梦早在1991年之前,有关黄飞鸿的电影,就已经多如牛毛,泛滥成灾。
1946年起,关德兴一口气拍了77部黄飞鸿的电影。
1976年,刘家辉饰演了《陆阿彩与黄飞鸿》。
1978年,在袁和平的指导下,成龙在《醉拳》中,饰演黄飞鸿一角。
打小喜爱武侠小说的徐克,对这些武侠片自然不会放过。
然而,没有哪一部,让他觉得特别满意:
“早期武侠片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侠类,一种是怪侠类。所有的黄飞鸿,都没跳出这两个圈子。”
并且,除了成龙的黄飞鸿加入了搞笑成分外,其它的黄飞鸿则是一个模板倒出来的:绝不轻易动武,一出手则弑神杀佛,战无不胜,神化成分太过严重。
这种千篇一律的故事设定,让香港人对武侠片丧失了兴趣。
另一方面,徐克发现,新一代的香港年轻人对历史无感。
“他们是厌烦历史的一代人,他们并不想听也不想了解近代历史,或者他们的祖先或祖父时代所发生的事情。”
因此,在80年代初,徐克就动了拍黄飞鸿的念头。
“我当时看了一些黄飞鸿的历史材料,发现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东西方文化交锋的边缘。他应该是一个受挫的角色,而非战无不胜,因为他一方面无法摆脱中国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又为西方思想而动摇。我想通过一个崭新的历史人物形象及其故事,让香港人重拾对历史的兴趣。”
李连杰
就在那段时间,他看了《少林寺》和《少林小子》,通过荧幕认识了李连杰。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关注他,他很符合少年宗师的形象。”
然而,李连杰出道后很快成为邵氏旗下艺人,而徐克隶属嘉禾公司,合作的愿望就迟迟没实现。
再反观其他功夫演员,要么都不再年轻,要么形象不符,要么都在邵氏——比如成龙,徐克始终没找到能代替李连杰的人。
既然目前没有机会,那就先放一放吧。
徐克把精力投入其它影片的拍摄中——《刀马旦》《英雄本色》等,都是他在等待李连杰的过程中,通过导演或监制身份完成的高水平作品。
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停下《黄飞鸿》的剧本写作。
写着写着,他发现主题越写越大,东西越吸越多,已经不能只用中西方文化冲突来囊括了。
刘永福
叁·超过十条剧情的剧本首先,黄飞鸿所处时期,正值清朝末期。
大清江山摇摇欲坠,谗臣、奸臣当道,但当中也有一部分有骨气有傲气的忠臣。
这当中,有个叫刘永福的人。
《清史稿》中有一段关于刘永福的记载:
“永福骨瘦柴立,而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尽死力云。”
短短数十字,就让徐克决定将这个人加入剧本中:
“一个民间英雄的诞生,必将有一个大名气的大豪杰做引,刘永福就很符合这种大豪杰。他曾在一场战争中腿部受伤,来宝芝林看病,从此跟黄飞鸿结下缘分,这也很符合历史本身。”
刘永福在黄飞鸿身上所投射的,是中国历来的爱国思想。
当时,虽然中国受到列强欺凌,但如同中国有好人,外国人中,也有好人。
传教士与黄飞鸿
徐克将这个外国好人设定为一名传教士:“要在一部短短的电影中体现西方思想,传教士无疑是最有效的。”
这名传教士,就成了左右黄飞鸿传统观念的人。
乱世之下,有人为国出力,也有人趁机发国难财。
于是,徐克又写了沙河帮:“他们是乱世中‘窝里横’的代表。”
有人捣乱,就得有人镇压。
于是,徐克写了镇压民团的官员:“他们有劣根,下手也狠,这为后期的官民对垒做了铺垫。”
有人在国内发国难财,就有人发外国人的财。
于是,徐克写了贩卖中国人的掮客:“那时候,很多从国外回来的人毒害同胞,说海的那一边,有一座金山,遍地是金子。掮客的加入,将河山破碎下的故事更为真实饱满。”
戏曲的兴盛,也是由明清开始,当时遍地是梨园。
徐克就构思了一个梨园班子,作为当时主流娱乐文化的象征,也烘托出时人面对国破山河时,仍醉心于靡靡之音的悲凉。
在这样的乱世里,还有一种角色不可缺少,那就是落拓江湖的卖艺人。
“因此我塑造了严振东,一名武林高手。在枪炮等杀伤性武器闯入中国后,这类人不仅吃不上饭,也丧失了原则和尊严。”
当然,一部成熟的电影,爱情往往是不可缺少的。
十三姨与黄飞鸿
于是十三姨诞生了:“历史上的十三姨叫莫桂兰,是个广东本土人。我要把她塑造成一个留洋回国的人,并且是黄飞鸿的远房亲戚,以此代表现代女性的爱情主张,并能更好与东方的黄飞鸿产生矛盾冲突。”
一路写下来,徐克前前后后,在《黄飞鸿》剧本中埋了不下于十条线:
有家国大义,有中西冲突,有黑帮当道,有官民火并,有国人颓靡,有靡靡之音,有残害国民的掮客,有列强与清廷拉锯,有传教士带来的正义,有落拓江湖的悲情,有动人爱情,还有“男儿当自强”的发聩声音……
就这样一直到1990年。
那年,李连杰正在美国拍摄他在邵氏的最后一部电影。
一天,嘉禾老板跟徐克聊天,聊到李连杰:“李连杰还能否在电影界做出更大的突破?”
徐克说:“你应该找他回来,他是个很优秀的演员。”
于是,嘉禾把李连杰请回香港,徐克给他看了剧本。
在这样的剧本面前,李连杰想也不想,直接答应了,并在美国拍完电影后,跟嘉禾签约。
酝酿了近十年的《黄飞鸿》,终于开机了。
刘家良
肆·天马行空的武术指导演员确定了,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武术指导。
徐克将首选目标确定在刘家良和刘家荣身上。
刘氏兄弟的父亲刘湛是林世荣弟子,林世荣又是黄飞鸿的徒弟,曾跟黄飞鸿学艺20多年。
作为黄飞鸿的传人,刘氏兄弟是不二人选。
两人是兄弟,但性格却很不同。
刘家荣会接纳徐克的意见,刘家良则不行。
“他出生武林世家,崇尚真刀真枪真功夫,并坚定此观念。”
而徐克呢?
徐克虽然喜欢武侠小说,但更喜欢仙侠小说,他把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
因此,他拍电影,绝对不愿意按照书本上的一招一式来,而更愿意加入自己天马行空的幻想。也因此,人们叫他“徐老怪”。
徐克说:“我不希望黄飞鸿是传统武师,希望他是个‘顽皮小子’,招式不一定要符合武功路数,但一招一式一定要漂亮、有观赏感,让人一看就觉得他是一代宗师。”
对此,他还给黄飞鸿构想了一个响当当的腿法,叫“佛山无影脚”。
刘家良听完,很不满意:“这样的电影放出去,我们洪拳十万弟子都会笑死!”
徐克说:“我的电影拍给全世界的人看。”
电影才开始拍,武术指导就和导演分道扬镳了。
袁祥仁
徐克并不气馁,他找了另一名武术指导——袁祥仁,也就是《功夫》片尾那个乞丐。
袁祥仁的父亲,是北派功夫高手,因此袁祥仁的功夫也可圈可点。
然而,袁祥仁的设计理念,跟不上徐克的奇思异想。
但袁祥仁为人大度,自己不行,就介绍了他的哥哥——袁和平,而自己则负责打下手、干体力活。
袁和平也是个喜欢创新、天马行空的武术指导,跟徐克一拍即合。
“他的武打设计节奏感极强,而且非常赞成我的用威亚展现高超武艺的理念。”
也是从他们合作开始,武侠片有了很大的改观:变得非常有观赏性。
从前的武侠片,都是真刀真枪的对垒,闪展腾挪基本上不借助威亚,因此很难见到飞檐走壁、兔起鹘落的场面。而且,不借助威亚,动作很难展现出巨大威力,也难以行云流水。
当一切准备妥当,李连杰登场了。
李连杰受伤
伍·拼了命的演员电影拍摄一开始很顺利,李连杰的武打配合也相当到位。
但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出事了——李连杰摔断了腿。
那场戏,李连杰撑一把伞,从楼上跳下。
工作人员觉得这个高度不要紧,就没给他绑威亚。
他们没有考虑到,其实李连杰本来有旧伤。
十年前,李连杰还是国家职业武术运动员,张鑫炎看上了他,叫他去拍《少林寺》。
在一场打戏中,李连杰不仅小腿断了,而且内侧韧带、两根十字韧带、半月板全部断了。
剧组见势不对,立马把他送去医院,只手术时间,就花去7个半小时。
手术做完后,医生对他说:“停止一切剧烈运动,否则早晚会瘫痪;如果还拍摄动作电影的话,结局会是:晚年为自己买一辆轮椅!”
为了电影票房,《少林寺》班组集体对外隐瞒了李连杰受伤情况。
但国家武术队知道了这件事,李连杰不得不结束自己的运动员生涯。
《少林寺》之后,李连杰又拍了好几部电影,但因为身手都不如《少林寺》,反响越来越差。
从1986年到1996年,李连杰持续陷入事业低谷,甚至呈现出半退休状态。
因此,当徐克叫他拍《黄飞鸿》时,他立马答应了——
那是最后证明自己的机会。
腿摔断了,缠上绷带,打上石膏,李连杰坚持要继续拍。
没多久,他的腰部又受伤了。
“无法给李连杰用近景了,所有的踢腿、翻腾、全身镜头,他都无法完成了。”
熊欣欣
无奈之下,徐克开始找替身。
他找到了熊欣欣——也就是《狮王争霸》中的鬼脚七。
熊欣欣跟李连杰经历相似,12岁开始练武,多次获得全国武术冠军。
而且他的身形胖瘦,跟李连杰相去不远。
替身熊欣欣
因此,我们看到的《黄飞鸿》,实际上是熊欣欣一己之力演出的。
回忆起当时场景,李连杰说:
“他在台上进行武术表演,我却装成一代宗师的模样坐在那里。”
然后到镜头特写的时候,徐克马上换上李连杰;后者的脚上吊着石膏,脸上还得表露出或坚毅或调笑的神情。
就是这样一个老弱残兵似的剧组,在疼痛、流血、跌倒、爬起中,最终完成了新武侠时期的开山之作。
麦子善
陆·波澜壮阔的剪辑和配乐电影完成后,只剩最后两步:剪辑和配乐。
剪辑是徐克完全不用担心的问题,他有御用剪辑师——麦子善。
1989年,徐克第一次跟麦子善合作,让他剪辑《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
徐克做事是急性子,期间,他不断催促麦子善抓紧时间;另一方面,他又对麦子善能否在短期剪辑好而有所怀疑。
看完剪辑成品后,徐克放心了:
“没想到他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还能剪辑得这样行如流水。”
1991年亦是如此,徐克留给麦子善的时间很少。
《黄飞鸿》剪完后,徐克看了叹道:
“简直波澜壮阔,太有爆发力和速度感了!”
由此,麦子善在香港影视圈多了个称号:香港第一剪。
剪辑完后,只剩配乐。
期间,一直由戴乐民负责全套配乐把关。
然而,徐克觉得差点感觉:
他需要一个主题音乐,那个主题音乐只要一响起,就能让人感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为身为一个中华男儿而自豪。
黄霑
他马上就想到黄霑。
从1987年监制《倩女幽魂》开始,徐克就跟黄霑合作,对他的武侠配乐的才华,太了解了。
徐克把黄霑带到剧组,跟他商量做主题音乐的事儿。
这时,录音机里正好传来古曲《将军令》。
当时天气寒冷,但所有剧组人员都不由精神一振。
黄霑一拍大腿:“就是它了!”
他回去后,一阵捣鼓、改编,用大鼓、唢呐、小提琴等中西乐器,熔炼成了那首鼎鼎大名的武侠音乐——《男儿当自强》。
他把歌词填好后,心想:“找谁来唱呢?”
黄霑把他哥叫来一起商量,两人一致决定:整个香港,除了林子祥,没人能唱。
“我跟子祥说,请幻想有千军万马,有唢呐、小提琴、鼓、中国鼓、南北所有鼓!”
结果,林子祥一开口,不仅达到了黄霑想要的效果,“他还主动在尾段加唱了八度的高音!”
徐克听完之后,长长舒了口气——
想了十年的《黄飞鸿》,今天终于落下句点了。
《黄飞鸿》
柒·金山第二年,《黄飞鸿》夺得四项金像奖。
这四个奖项分别给了谁?
最佳导演颁给了徐克。
最佳武术指导颁给了袁祥仁。
最佳剪辑颁给了麦子善。
最佳配乐颁给了戴乐民、黄霑。
此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张学友)、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都获得金像奖提名。
而在一年前,台湾的金马奖上,戴乐民、黄霑也获得了最佳配乐。
我想,如果当年李连杰不受伤,从头到尾拍完整部戏,“最佳男主角”的奖项花落谁家,还有待商榷。
《黄飞鸿》美国海报
这部电影到现在,已经过去29年了。
29年里,武侠片已经从传统的武打,变成了争强斗狠的动作片,再变成无需肢体接触的“气功”片,最后变成了隔空斗法的魔幻片。
武侠片不断创新,不断更迭,却几乎再难超越这部29年前的电影。
为什么?
因为再难有一个导演,可以把一个武侠的梦想,埋藏十年。
再难有一个剧本,可以通过一部电影,反映一个时代的众生。
再难有一群工作人员,可以为了一部作品的最优化,争执、吵架,乃至分道扬镳。
再难有一群演员,可以身怀绝技,可以流血、断骨、拼命,也不皱一皱眉头。
再难有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XX第一剪”“配乐第一人”。
因为所有这些精神:长年酝酿、不断完善、大吵争执、流血拼命、天马行空、勇于变革,都随着这代人的老去,而逐渐消散了。
这种消散的东西,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是一群人的真诚。
世界上有金山吗?
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我很喜欢电影最后的一个场景。
打斗结束后,黄飞鸿和一个提督站在船头上。
他们望向远方。远方,遍布的乌云,正在慢慢散去。
提督说:“金山?这世界上有金山吗?”
黄飞鸿说:“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那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
他顿了顿,接着说:“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电影中,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金山”。
而武侠片的“金山”,却永远停在了29年前。
徐克很多年前看过《美国往事》,英文名叫“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于是,他将自己很满意的《黄飞鸿》,翻译成“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Once Upon A Time”,翻译过来,就是很久以前。
而武侠片——
真正的武侠片,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