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八章(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

王重阳所遇到的这位僧人,亦僧亦道亦儒,他虽无名,但却是当年武林中显赫声名的一位故人之后,他就是虚竹之子。当年虚竹在洪七下山时托付他寻找的正是此子,洪七寻找多年未果,却被重阳真人所遇到,其中确实有一番缘由。这就必须由当年的那件“灵鹫宫内乱事件”说起。这件事不止导致了逍遥派最终的消亡,也是促使虚竹儿子离开灵鹫宫的主要之因。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八章(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1)

当年乔峰在雁门关悲壮辞世后,虚竹就携带妻子西夏公主李清露,带领一众灵鹫宫弟子回到天山。这李清露出身西夏王室,天潢贵胄,自小高人一等,凌驾在上,来到灵鹫宫,她依旧是高高在上的尊主夫人。虚竹性懦,面对强势的夫人,往往以她为先,任她凌驾于自己之上,因而李清露就成了灵鹫宫事实上唯一的主事之人。

这灵鹫宫分为九天九部,宫中宫女个个武功奇高,门下统率有三十六洞洞主和七十二岛岛主。但灵鹫宫的门徒和其属下却只认一人,那就是灵鹫宫尊主,这是由天山童姥时就形成的一套固定的行政模式,也是说虚竹继任尊主之后,他就成为了灵鹫宫唯一的主事之人,尊主夫人(李清露)在他们心目中最多只能是第二位的,甚至还可能排不上位。

如此矛盾初开,任你公主之尊,在不惧权贵的灵鹫宫江湖人士心目之中,始终也比不上他们尊主之尊。你这样凌驾在他们的尊主之上,对灵鹫宫中任何事务越俎代庖,强加干预。他们以尊主为尊的等级观念森严牢固,本能的就出现抗拒之心。刚开始,他们会因虚竹,而对公主多加退让,遵循她的意志与命令,然而久而久之,上下离心离德,那就已是必然之事了。

李清露为了巩固自己在灵鹫宫之地位,不断排除异己,培植自己心腹之人。在灵鹫宫各层管事之人的新老交替中,有辈分有能力之人因不服尊主夫人而不能上位,灵鹫宫内部逐渐派系林立,领下的岛主洞主也尽皆被各自拉拢,内斗内耗内乱的祸根已然生成,最终就爆发了灵鹫宫的那一场内乱。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八章(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2)

虚竹性懦,不忍杀戮,面对灵鹫宫内乱自相残杀,他也是毫无主张,毫无办法去阻止和掌控局面。虽然最终这场内斗随着李清露的去世而结束,但是经此波折,灵鹫宫元气大伤,门下弟子和属下帮会纷纷叛离,四分五裂,逍遥派也逐渐走上消亡之路。

虚竹之子,也是灵鹫宫这场内乱的见证者。他出生在其母亲李清露权力熏心,开始谋划独话主事之权之时,也是在李清露跟虚竹返回灵鹫宫的十几年后。李清露感到自己在灵鹫宫之地位不保,想着母凭子贵,效仿当年其母后西夏梁太后之举,能够长久牢牢掌控灵鹫宫,因而想到生子之策。

虽然虚竹对公主一往情深,但李清露其实跟虚竹并无爱情可言,她跟虚竹结合有太多无奈,因而,跟虚竹多年,并无子嗣。当她想到日后在灵鹫宫中地位不劳,想有一子,日后扶其继任尊主,然后自己母凭子贵,于是才有怀有虚竹骨肉。此时她已经是四十岁之高龄,但在灵鹫宫医药有方,虚竹也是多加呵护,她还是顺利产下一子。

当其时,年俞五十,却还得有一子的虚竹可谓春风得意,欣慰无比,之后更是以公主为尊,事事以她为先。然而此子却遗传了虚竹秉性,天生善良之人。他从小喜欢跟随父亲探讨佛法,喜欢听虚竹讲述当年他父亲与义兄义弟的故事传奇,身处灵鹫宫,对道家之学也是颇为着迷,反而对其母李清露的权力教导不以为重,让他反感至极,慢慢也是对李清露倍加疏远。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八章(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3)

他在灵鹫宫跟随父亲虚竹论佛求道,到其二十岁已经是精通佛道两家经典。虚竹为了培养他继任逍遥派,也是从小传他逍遥派武学,他在武学方面也是继承了他父亲虚竹的天赋,年纪虽小,学来却是得心应手,无论内功外功,皆是完全复制了虚竹所学。他为自己取了一个道号,是为“无名”,意在表现他不求名利之举,其实也是为了告诫其母李清露,让她收心养性,不要再沉溺于权力之念。然而李清露与他们父子已是离心离德,哪里还能听得她儿子的劝告。

在无名(虚竹之子)二十五岁那年,灵鹫宫爆发了潜伏已久的内乱,大厦之将倾,无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为了摆脱母亲的控制,不再想充当母亲争权的棋子,一怒之下,就离开了灵鹫宫,从此也再没回天山。不久之后他的母亲李清露,就因为儿子出走,自己势败,急火攻心,一命呜呼了。虚竹也是从此成为了孤家寡人,独守灵鹫宫,只是当年他义兄所托,代传丐帮武学,重任在身,不然可能也是早想结束自己在红尘中的孽障了。

无名离开天山之后,东归中原,来到他父亲生长之地。此时的大宋已经被金国所灭,北方大地已皆沦陷于金国,他所到之处,哀鸿遍野,山河破碎,完全不是他父亲当年所讲的中原景象。一番打探,听说是女真胡虏所为,竟燃起抗金挽救民族于危难的热愿。他听说岳家军抗金,战功赫赫,威名远播,于是打定主意,当下就慕名投军岳家军而去。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八章(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4)

凭他的高强武功,他成功成为一名岳家军。此时岳飞与金齐联军交战,获得大量战马并组建了南宋一支马军,是为“背嵬军”。无名也被分配到了背嵬军,此后几年在征战中屡建功业,岳家军也是一路凯歌,大有直倒黄龙之势。只是没想到,此时的南宋朝廷并没有收复中原的决心,高宗皇帝在内的当权者急于求和,竟然答应了金国议和的条件,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在了风波亭,抗金大业至此崩溃。

岳家军中纷纷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很多将士一怒之下,卸甲归田,以示愤怒。无名也是一样,眼看当权者如此不顾北国苍生,苟且偏安江南,于是愤而出家,到登封少林,继承其父当年之愿,回到祖庭,深研佛法而去。

此时的少林寺,已经是金国境内,少室山山上,松柏苍苍,金廷为了笼络人心,对少林倒是旧礼敬奉,因而少林能够在当年的靖康国破中得已幸免于难。无名进入少林,剃度之后,为了效仿父亲所说的当年扫地僧,钻研佛法,也在藏经阁中成了一名服事僧,扫晒经书,沉迷于佛法之中。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八章(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5)

无名在少林三十年,他自小心中无名无利,也无妄念,也不存修习武学之念,一心追求高深佛法,因而勘破“我相、人相”,于是成了继扫地僧之后,又一位隐身于少林,拥有精深佛法,练成“易筋经”的服事僧人。佛法有成,为了普度众生,六十岁那年,他以化缘修建舍利塔之名下山,开始云游四海。

此后十几年间,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特别是在江南苏杭,天下文枢之地,交往当地鸿儒,以学者之心求教其儒家经学,决决不倦,让他成为了一位贯通儒释道三家之学的一代宗师人物,他的武学修为更是达到了常人无法想象之境界,只是他一生从不追名逐利,因而也从无去显摆自己而已。后来他在华阴古地,遇到了一位英雄人物,更是让他注定要成为影响后世几百年武林新格局之人。

无名云游四海,这日来到华阴古地,他见华山宏伟,故而流连忘返。此时他却听闻有好几位当时的武林高手齐聚华山之巅,论剑华山,争夺天下第一,目的就是为了抢夺《九阴真经》。这《九阴真经》无名也曾听到过,只说是一部武学瑰宝,里面所记载的高深武学,只要练其一门,即能独步天下,因而自其出现后,引起江湖纷争,掀起了无数腥风血雨,没想到在此却又听到这部经书所在。他为了一探究竟,也是想看看这《九阴真经》究竟是何经籍,于是在华山脚下,等候了七天七夜。

到第七天,华山论剑已分胜负,全真王重阳真人技压群雄,获得“天下第一”的称号,当然《九阴真经》也是归其所有。无名打探得王重阳返回重阳宫之路,在他必经之路的一家酒馆之中,以刻意之心偶遇了王重阳。他刚开始与王重阳谈经论道,凭他高深道学折服了王重阳,继而引起借看《九阴真经》的话题。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八章(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6)

王重阳此时虽然武功高强,但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面对此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的僧人,深为敬佩。不过他为了不再多生事端,还是婉拒了无名的所求。无名当然有他自己所想,哪能轻易放过,于是他提出斗酒一事,邀与王重阳斗酒,胜了借阅一遍《九阴真经》,输了奉上一卷多年珍藏的《道德经》送与王重阳。王重阳此时精研道学,将《道德经》奉为至宝,看到此珍宝,焉能不动心,而且自己向来海量,也并不是必输无疑,于是就答应了无名之邀。

无名之所以提出与王重阳斗酒,除了是身在酒馆因地制宜,也是心有所想。他记得当年父亲曾跟他说过,父亲的义兄乔峰与义弟段誉在他们第一次相遇之时,便是两人斗酒而相识,当年段誉并无酒量,却暗用内功逼出体内酒水,竟然能不落下风,于是他才打定主意,效法当年段誉所为。果然,他跟王重阳的这次斗酒,就完全是复制了当年段誉与乔峰的情形,王重阳哪里会知道无名会有此一招呢,他也如乔峰是真真正正的豪饮。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不敌无名,无名也因此还获得一个“斗酒神僧”的称号。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八章(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传)(7)

无名仔细观阅了一遍《九阴真经》,但看完后却觉得《九阴真经》阴气太重,一味崇扬道家黄老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未及阴阳互济之妙,当下就已有所想。他交还经书,拜别王重阳之后,也不再继续云游,而是回到少林,重回藏经阁,在四卷梵文《楞伽经》的行缝之中,结合佛道心得以及自己对武理至深的理解,写下了一部旷古烁今的奇书,这就是《九阳真经》。希望后人有缘得到,克制九阴。

他写下这部《九阳真经》之后,并未大势宣扬,毕竟这不是他“无名”之念。此经书在几十年之后,才被另一位在藏经阁中服事,沉迷于佛法的有缘僧人发现,无意中中让他练就一身深厚内功,这才名显于世,但却命途多舛,几经波折。不过却因为这后来的服事僧,经分三脉,促成了后世武林中峨嵋、武当两大门派的诞生,少林武学更是因它而复兴,这就是后话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