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精华部分(红楼梦专题系列)

凡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小说的开头写得甚为奇怪无论是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还是八十回的脂批本,开头几乎都是这样写的:“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红楼梦精华部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精华部分(红楼梦专题系列)

红楼梦精华部分

凡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小说的开头写得甚为奇怪。无论是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还是八十回的脂批本,开头几乎都是这样写的:“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所谓“此开卷第一回也”,显然就是一句废话。因为即使不写这句话,任何一位读者也都明白自己开卷所读的就是小说的第一回,绝不会认为是最后一回的。古今中外恐怕再也找不出哪部小说是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头的。那为什么顶流文学的《红楼梦》一上来非要写这么一句废话呢?

其实,也不是所有版本的《红楼梦》都是这么开头的,甲戌本就不样,它是写作:“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显然,这个开头才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一个比较典型、正常的开头。

《红楼梦》的版本大体可分为脂批本和程高本两个系统。所谓脂批本,是指除了小说的正文之外,里面还有一个叫脂砚斋的人用红笔做了不少批注的《红楼梦》版本,包括甲戌本、庚辰本、戚序本、列藏本等等十几个版本,它们都属于《红楼梦》的早期手抄本,虽有文字上的一些出入,但故事情节基本一致,而且都只有八十回。

程高本是指乾隆后期由程伟元和高鹗在八十回脂批本的基础上,删除了其中所有的脂砚斋批语之后,又补充了四十回,一共形成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版本。程高本是刻印本而不是手抄本,对脂批本中的有些内容做了一定的改动。人们通常所读的《红楼梦》版本一般都是程高本。

甲戌本是脂批本中的一个重要版本,由胡适于一九二七年在上海购得。胡适在去世前将它寄藏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据说现已被上海博物馆购藏。

甲戌本是一部残缺本,胡适在购买时发现里面只存有小说的第一回至第八回、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以及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共计十六个章回的内容,其中不少书页也有残缺。由于其正文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句,故而被称为甲戌本,而甲戌年即是乾隆十九年。甲戌本是目前发现的底本最早的《红楼梦》版本,里面的内容应该更接近于曹雪芹作品的原貌。

那么,甲戌本的开头为什么会与其他版本不同呢?这是因为与其他版本相比,甲戌本在开卷之前多出了一篇《凡例》。所谓凡例,是指对本书的创作宗旨所作的说明。因而甲戌本的这篇《凡例》实际上就是曹雪芹针对他的这部《红楼梦》小说做的说明。《凡例》的第三段是这样写的: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

读过之后,各位是否觉得上面这些文字有些眼熟?没错儿,《凡例》中第三段的这部分内容,几乎就是其他版本《红楼梦》开头的第一段,只是个别地方做了些许改动。不信的话各位可以翻开《红楼梦》看一看。

这就是说,其他版本《红楼梦》开头的第一段内容,实际上都是取自这篇《凡例》的第三段;而第一句“此开卷第一回也”其实就是《凡例》第三段的头一句“此书开卷第一回也”,只是少了一个“书”字罢了。

除了甲戌本之外,其他版本的《红楼梦》都缺少《凡例》。不过,其他版本却无一不是将《凡例》第三段的这部分内容作为其开卷第一回的开篇文字。而这应该才是在其他版本的《红楼梦》里都出现了“此开卷第一回也”这样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开头的真正原因。

由于甲戌本是目前发现的底本最早的《红楼梦》版本,也是最接近于曹雪芹作品原貌的版本,因此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原本应该是没有“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以及“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这些“作者自云”之语的,其开头应该上来就是:“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既然《红楼梦》的第一回里没有“作者自云”的这些话,那曹雪芹又为何要写《凡例》的第三段,并说在该书的第一回里作者曾“自云”过这些话?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其实,按照《红楼梦》的楔子所言,由于曹雪芹花了十年时间,对《石头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增删,并且重新编纂目录,分出章回,因此我们如今看到的任何一个版本的《红楼梦》实际上已经与当初那部由顽石撰写的《石头记》完全不同了;《红楼梦》只能算是曹雪芹根据《石头记》改编而来的一部小说。所以,曹雪芹既不是原著《石头记》的作者,也不是那块被女娲抛弃的顽石。

而一旦把《石头记》和《红楼梦》当作不同的两本书来看待,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凡例》中的那些“作者自云”之语为什么不会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了。因为《凡例》所谓“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中的“此书”,其实并不是指的由曹雪芹改编的《红楼梦》,而是指的由那块顽石撰写的原著《石头记》;“作者”也不是指的曹雪芹,而是原著《石头记》的作者顽石。

也就是说,曹雪芹实际上是想通过《凡例》的第三段来告诉读者:在原著《石头记》开卷的第一回里,《石头记》的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并且还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而其中的“撰此《石头记》一书也”,也是指的原著《石头记》。

可见,《凡例》中所写的那些“作者自云”之语,实际上都是来自于原著的内容,并不是出自我们如今看到的由曹雪芹改编的《红楼梦》,故而读者在《红楼梦》里是看不到这些内容的。而《凡例》中之所以会有“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以及“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等这些作者所说的话,乃是曹雪芹引用了原著《石头记》第一回里原本由顽石写的自云之语。

甲戌本之后的其他版本的《红楼梦》之所以会把《凡例》第三段的内容作为小说第一回的开头,很可能是因为在后来传抄的过程中,人们在小说的第一回里根本就找不到《凡例》所言的“作者自云”的那些话,因而便对这篇《凡例》产生了很大疑惑;但同时又觉得《凡例》里“作者自云”的那些话很有教育意义,故而在对《凡例》的第三段内容略加修改之后,便将其充作了小说第一回正文的开篇文字,却反而把更为重要的整篇《凡例》给删掉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