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真正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值得看N遍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去年是建国70周年,突然想到十年前为纪念建国60周年而拍摄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我为数不多重复观看的电视剧,剧荒的时候总是会看一看,看一次心里感慨一次。
2009年由张黎执导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央视8套首播。我在报纸上偶然看到了剧宣,那时备战高考,直到两年后才在网上完完整整地看完这部剧,看完就一发不可收拾,几年过去了,总是在反反复复地看。
该剧大的历史背景讲述的是从1925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到1949年全国解放二十四年的历史,期间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破裂到10年内战,再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八年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到四年解放战争。
而剧中的主人公杨家的三兄妹就是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他们各自的故事。他们因各自的政治信仰而分别加入国民党、共产党,他们从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变成水火不容的政敌,最后天各一方,前前后后24年历史,世事变迁,翻天覆地,到最后也只能感叹一声“人间正道是沧桑”。
故事从1925年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讲述,那时杨家的三个孩子都相继奔向了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加入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
长子杨立仁由湖南的小学教员成为黄埔军校的上校参谋,女儿杨立华是国民党的民主派人士,小儿子杨立青则由一个顽劣的少爷成为黄埔三期的学员,虽然立仁与立青因性格不合,同属一所黄埔互相不来往,但那时姐弟三人同属一个阵营。
随着北伐的胜利,姐弟三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在时代的潮流中,他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信仰,走上了不同的政治道路。哥哥立仁坚定地选择了国民党阵营,姐姐立华以国民党的身份去了苏俄,但仍属国民党,只有弟弟立青选择了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兄弟二人十年的政治搏杀。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杨家的三个孩子因为共同的敌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他们相聚于抗日的战场,整个家庭也获得了久违的重聚。
抗日战争胜利后,三个孩子又回到了各自的阵营,继续四年的政治搏杀。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国民党败退台湾,杨家的儿女从此天各一方。立仁只身一人去了台湾,立华带着孩子和继母经新加坡去了香港,直到六年后回到上海,只有立青和小妹妹立秋留在了祖国大陆。
这是一部历史正剧,它的奇妙之处在于把大的历史事件融进日常生活中,不是干巴巴地讲述历史。它仿佛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经历着那个血与火的时代,但这些普通人又融进了历史人物。我们总能在这些普通人物中找到领袖的影子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但每一个形象又没有具体的人物原型,它是多个人物糅合在一起的历史人物形象。所以杨家的三个孩子也是糅合了多个历史人物形象,让观众看起来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整部剧没有任何的立场评定,每个人物立体饱满,也没有绝对的反派。
由黄志忠饰演的杨家长子杨立仁最开始是湖南醴陵县的一名教员,他心思缜密,绵里藏针,满怀救国热情,是一个革命热血青年。在刺杀北洋政府要员失败后奔向了革命的大本营广州,并通过杨家的世交楚材介绍成为了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由此踏上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核心圈,并参与了军政机密,成为中统的成立者和早期领导者,从此誓死效忠他所认为的正统的国民党政权。
杨立仁虽属于国民党阵营,却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反派。在最开始也是一个满怀救国热情的革命青年,可以说有些狂热,他投笔从戎,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与爱国理想,甚至可以徒手刺杀北洋政府要员,但最后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渐渐迷失自我,也使得他与弟弟杨立青始终处于相互较量,相互搏杀的状态。
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仰,为了自己的信念绝不妥协。他坚信他为之服务的国民政府能把中国这盘散沙统一起来,并不择手段去统一这个国家的思想。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他的理想,并最终为了这个失败的理想与他所坚守的国民政府退守台湾。那最后的痛哭,是为自己的政府痛哭,也是为自己的理想破灭而失声痛哭。
许多观众也许喜欢他,也许不喜欢他,就像弟弟杨立青说他从小“皮笑肉不笑”,让人瘆得慌。小妹妹立秋也说他“整天神秘兮兮的”,感觉一点都不光明磊落,心机深沉,无法捉摸,老奸巨猾,让人觉得讨厌。也因为如此,他找不到情感上的归宿,始终得不到杨雪饰演的林娥的芳心。
他虽不讨喜,不可爱,但观众仍能从他身上感受到强烈的家国情怀,他有国家这个大家,也有家庭这个小家,所以有的观众并不讨厌他,甚至有些心疼他,就像扮演者黄志忠自己所说:“看完这部剧,观众会想要拥抱他。”“杨立仁这个人物是剑走偏锋,会让人在温暖的房间突然开门吹进一阵冷风,心中一凛的感觉。”为此演员黄志忠在人物诠释上也是花费了很多心思。
整部剧谈论最多的就是理想与信念,杨立仁也是一个为了信仰而活的人。黄志忠说:“一个人心灵上的失败要比身体上的更痛苦。杨立仁为理想倾注一生,可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由孙红雷饰演的杨家小儿子杨立青应该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男一号。杨立青从小性格顽劣,到处惹祸闯祸,正因为他一次意外的玩枪走火,使得哥哥杨立仁的刺杀任务失败。眼看着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前途一片渺茫,走投无路之下,立青由姐姐立华带着来到了革命中心广州。
在广州立青见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共产党员瞿恩一家,在瞿恩妹妹瞿霞的帮助下,立青顺利考上了黄埔军校。
黄埔三期的杨立青年少轻狂,激情四射,内心充满了正义感,随着北伐军东征北讨。但是在经历了1927年的“四一二”血腥大屠杀的政变后,立青内心充满了疑惑与迷茫,对国民党充满了幻灭感。因为与生俱来的正义与善良,使得杨立青最后跟随瞿恩的步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为了这个理想与信仰奋斗了一生,直至全国解放,留在了祖国大陆。
立青是一个十分讨喜的角色,他的黄埔同窗范希亮就曾说他杨立青是贾宝玉,是个女人都喜欢他,不仅是里面女性角色喜欢他,大部分观众也是挺喜欢他的。他率性真诚,开朗直爽,不像哥哥立仁那么多花花肠子,九曲回肠。
从剧开始到剧结尾,立青孩子般的笑声就一直伴随着他,是那样天真可爱,他爱瞿霞轰轰烈烈,他讨厌立仁彻彻底底,爱一个人就狠狠爱,讨厌一个人就真的彻底讨厌,干脆爽朗,绝不拖泥带水,是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立青虽然表面上大大咧咧,但在大事上从不含糊,心细如发,做事认真。他有很高的军事天赋,也有军人独特的精神,对自己的命运能够掌控,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与信仰后也是绝不放弃,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立青最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坚守了自己的信仰。
剧中除了两大主要男主人公的精彩表演,还有许多其他重要角色的精彩表演。
杨家的长女杨立华由演员张恒主演,她是那个时代新女性的代表,独立而有主见,并参与了政治。她是杨家第一个投身大革命的孩子,在这个时代潮流中她争得了属于自己的政治地位,并成为国民党的高官。她在党内是民主派人士,主爱思想,自由精神。
弟弟立青最终走上革命道路,也是因为立华的无意引领。只是立青最后加入了共产党,她自己却一直留在了国民党阵营。
在广州革命的早期,她接触了共产党员瞿恩一家,并引领弟弟立青走进了这个家。她在精神上深深眷恋着这个共产党员,她被瞿恩身上的主义信仰精神吸引着,几近加入共产党。他们彼此相爱,却因为主义信仰的不同,政治立场的不同而最终分道扬镳,因为他们彼此对自己的信仰绝不妥协。立华虽身处国民党阵营,但内心深处同情共产党员。也因此她把被捕的瞿霞从死亡的边缘生生地拉了回来,并独自收留抚养大了瞿恩的儿子,为此她终身未嫁。但在全国解放的最后关头,立华还是选择了离开,但在六年后又带着儿子回到了祖国。
剧中最完美的人物就是孙淳饰演的瞿恩这个形象,他几乎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在他身上聚集了作为共产党人的全部理想与品质,似乎没有任何缺陷。
瞿恩这个形象有很清晰的历史人物原型,他带着妈妈和妹妹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像极了党的早期领导人蔡和森,他的温文尔雅,成熟坚定与完美宽容,以及他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身份都像极了周恩来总理,但他最后的牺牲又像极了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
瞿恩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为此他可以牺牲自己的爱情,甚至自己的生命。他满腹才学,留法归来,极具书生气质,深深吸引了国民党阵营的杨立华。瞿恩不仅吸引了杨立华这样的女性,也吸引了像立青这样的大批热血青年,他几乎是黄埔学生的人生导师,精神导师。立青最终走向共产党,也是受他的影响,最终伴随立青的一生。
瞿恩无论在爱情上还是信仰上都保持着自己的理性,他深爱着立华,但当他们不能冲破彼此的政治信仰时,他把选择权交给了立华。在自己的政治信仰上他是坚定的,即使被捕也从不改变。他高尚的人格连国民党都表示佩服,他的情敌董建昌都表示对于他这样纯粹的为人永远是服气的。
在他的心目中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实现,纵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瞿恩正是这两种理想的完美诠释,共产主义的理想通过他这样成千上万的人得以实现,并牺牲了他自己的生命。而理想的最终实现也使他实现了他自己的理想。
这部剧的女性角色比较弱化,更像是男人的主战场,除了立华这个主要的女性角色,还有两个比较主要的女性角色。
由柯蓝饰演的瞿霞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性,他是瞿恩的妹妹,早年随同哥哥一起留学法国,并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聪明干练,性格爽朗耿直,精通多门外国语言。广州革命的早期,她同杨立华一同任职于国民党中央党部,是很好的朋友关系,也正因为此杨立青不仅结识了瞿恩,还结识了瞿霞,两人之间还萌发了纯真的革命爱情。可是后来瞿霞被捕,被杨立仁所代表的中统引渡,经历了8年的铁窗生涯,在狱中受尽摧残。国共第二次合作才使她得以被释放。可是出狱后的瞿霞为了不拖累立青,不让立青一直愧疚,也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坚实的臂膀而选择嫁给了立青的黄埔同学,同是共产党员的穆震方。解放前夕,因为8年监狱生活留下的病根使她早早病逝了。
另外由杨雪饰演的林娥也是剧中一个很重要的女性角色。她温和婉约,实则外柔内刚。14岁时回湖南老家,被立青玩枪走火伤了脖子,也正是因为这次走火使杨立仁的刺杀任务失败,也使立仁的救国热情第一次受挫。
林娥是银行家的女儿,家境优渥。长大后的林娥却信仰了共产党,因为是个数字天才而被瞿恩送到国民党内部的无线电学校成为卧底。长期的工作接触和共同的政治信仰使林娥与瞿恩最终走到了一起。而在中统的工作接触中,也使得杨立仁对她一见倾心,可她打心底里反感杨立仁,最终使得杨立仁终身未娶。她和瞿恩有一个孩子,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因政治局势突变而被迫分离,最后这个孩子被杨立华收养抚养长大,而瞿恩一生未见过这个孩子。瞿恩牺牲后,杨立青在求娶瞿霞不成后而把爱转向了林娥。在最开始他们并没有爱情,林娥心里想着瞿恩,立青心里想着瞿霞,而立青之所以娶她也是为了替瞿恩照顾她。也许是命运使然,立青年少时玩枪走火打伤了林娥。在以后的岁月中两人携手迎来全国解放,并迎来了属于他们迟到的爱情。
林娥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但同时内心刚强。她感激立华养大她的孩子,却从来不去打扰属于立华的幸福。她嫁给自己所崇拜敬仰的人,拼命去爱,最后嫁给小时候伤害自己的人,也是拼命去爱。她历经丧夫之痛,甚至没有和自己的儿子真正相处过一天,却能坦然接受命运所给予的所有不公,历经磨难。就像立青父亲说她是菩萨下凡,菩萨是经过千刀万刀雕刻出来的,她也是历经了所有磨难,能经过这么多沟沟坎坎的人,就不是凡人。
从最开始奔向广州的革命热情,到北伐夹杂血与火的青春,再到国共两党分道扬镳,也可以说是兄弟之间十年的血肉拼搏。理想与信仰始终伴随着杨家的三个孩子,也伴随着剧中的每一个人物。理想与信念始终是第一位的,为此所有的个人情爱,甚至是个人命运都可以让步。为此瞿恩与杨立华放弃了彼此的爱情,杨家兄妹可以放弃骨肉亲情。瞿恩在长征前也能坦然接受被组织抛弃的命运,他说:“比起红军的前途,个人的命运都可以放下。”正是这种信仰支撑瞿恩最终坦然走向刑场。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理想与信念作支撑,使得瞿霞坦然挨过八年铁窗生涯。
每个人为了国家大义都可以把自己的命运置身世外,也可以为了自己的主义信仰绝不妥协。但当日本侵华,国共两党可以暂时放下彼此的仇恨实现第二次合作。兄弟之间也能一笑泯恩仇并肩作战,并彼此真诚地牵挂对方。
剧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不管世事如何沧桑变化,瞿家和杨家的关系都没有变过。由吕中饰演的瞿家妈妈在最困难时总会想到找立华帮忙,而立华也总是会以国民党的身份竭尽所能去帮助瞿家的每一个人。等到世事沧桑变化,立华在最困难时也会回身找瞿妈妈帮忙。这就是剧中杨家和瞿家的关系,不管国共两党关系如何,二十多年从不改变。
还有每个人的黄埔情怀,立青的很多同学在国民党阵营,但班长范希亮说过“同学归同学,钢刀归钢刀。”主义信仰不同,可以捉对厮杀,但同学之情永不改变。
应该说这是一段不该被忘记的历史,所有人都被时代的潮流裹挟前进,平凡至极又惊天动地,现在的人太需要这样一部警醒的作品了。
借用剧中最后立青对世人的告诫:“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