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垃圾的三种解决方法(对白色垃圾)

4月7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详解”,明确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以及禁止、限制使用塑料制品的重点行业《详解》还要求自2021年7月1日起,北京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搅拌棒,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白色垃圾的三种解决方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白色垃圾的三种解决方法(对白色垃圾)

白色垃圾的三种解决方法

4月7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详解”,明确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以及禁止、限制使用塑料制品的重点行业。《详解》还要求自2021年7月1日起,北京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搅拌棒。

“限塑令”已经不是个新鲜词语,却几乎每年都有新举措敲打人们的神经。终于适应了纸质奶茶吸管的大家,该怎样对其他塑料制品也来一次“断舍离”?

变化为环保而限塑成为市民共识

其实,早在2020年1月1日,济南就正式施行最严“限塑令”,按照《济南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在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随着同年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的发布,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实施方案。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山东省或济南市,都在去年的监管要求中明确表示“到2020年底,所辖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这让很多市民继塑料袋收费后,再次感受到“限塑令”的“威力”。

“刚开始普及纸质吸管的时候真的很不习惯,喝起奶茶口感特别奇怪,有时候吸着吸着纸就在杯子里散开了,一根吸管毁了一杯奶茶。”奶茶重度爱好者韩璐说,现在很多商家推出了不同的吸管选择,在“限塑令”下做出了积极的改变,“现在不少奶茶店可以选择纸质吸管或是可降解吸管,麦当劳还将饮料的杯盖直接换成了可以直饮的开口,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更容易接受的。”

韩璐感受到的变化不止在吸管上。她说,现在很多外卖商家也把塑料袋换成了锡纸或是纸袋这些更加环保的材料,在超市购物时花钱买到的一次性购物袋,也变成了更加轻薄的可降解材料,另外现在一些产品包装上也注明了“可降解”。韩璐说,作为一名消费者,可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看到“限塑令”带来的改变。

随着“限塑令”的普及,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成为济南市民的共识,大家也养成了重复利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习惯。

在我们收回的问卷中,50%受访者认为实施“限塑令”非常有必要,46.67%认为有点必要,仅3.33%认为没有必要。日常生活中,60%受访者会在购物时重复使用塑料袋,30.48%受访者会将塑料袋当做垃圾袋使用,仅9.52%受访者只做一次性利用。漏洞农贸市场、小卖店“限塑令”实施有“洼地”

在感受到“限塑令”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之余,也有不少市民发现,“限塑令”也有“洼地”。

近日,记者走访几家农贸市场,发现在蔬菜、水果、生鲜、熟食等各类销售档口使用的仍是普通塑料袋,不额外收费,有些塑料袋上注明“无毒无味”和“重复利用”,但并不是可降解材料制成。

“塑料袋是市场上统一采购的,我们商户自己不买。”一家蔬菜档口老板表示,塑料袋在农贸市场上用量非常大,碰上买菜多的顾客一次可能要用八九个,而可降解塑料袋比普通塑料袋的零售单价贵三倍左右,如果全面替代,商户和市场的成本会大大增加,“普通塑料袋更加结实耐用,可降解塑料袋很薄,有时候买些带棱角的东西一下就被扎破了,又贵又不实用。”

另外,在社区内的小卖店或非连锁店的小型超市,普通塑料袋依旧大行其道。“塑料袋是从网上批发的,我也想过换成可降解塑料袋,但是在批发网站上所谓的可降解塑料袋种类非常多,差价也很大,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判断。”一家小卖店老板说,目前还没有顾客提出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的需求,自己打算再观望一阵,“如果相关部门明确提出要求,我肯定换。”

市民陈晨说,许多餐饮小店打包或送外卖仍在使用普通塑料袋,平时收发快递时也能发现各类包装还是以塑料制品为主,除品牌奶茶店外,一次性吸管依然占据着许多商家的窗口,“我觉得社区店、非连锁店是‘限塑令’实施的‘洼地’,而且这类商户的数量非常庞大,应该想办法管理起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9.05%受访者认为各类产品包装仍在使用塑料制品,70.48%受访者表示菜市场没有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另外,小卖店和快递行业也是大家认为“限塑令”没有做到位的场景。

对于原因,42.86%认为商家没有更优替代品,认为商家控制成本和监管不够到位的受访者各占28.57%。思考兼顾环保和体验才能真正“断舍离”

有观点认为,此次北京将“限塑令”再升级,势必会引发全国各地对塑料制品监管的加码。该如何把这道禁令落到实处?

市民刘迪认为,虽然环保已经成为市民的共识,但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超市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售卖布袋、环保袋了,但是据我观察,日常生活中除了老年人会自带布袋或旧塑料袋去购物以外,年轻人多半还是会选择花钱购买,因为随身带环保袋太麻烦。”

刘迪说,他希望超市能推出“共享环保袋”,无需购买,交押金循环使用,既不需要消费者随身携带,也能达到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的需求。“另外,我觉得要想让大家真正认可‘限塑令’,就要兼顾环保和消费体验,比如可降解塑料袋太容易破、纸质吸管影响喝奶茶的口感,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刘迪表示,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从生产源头抓起,一方面控制传统塑料制品生产,一方面加大新材料研发力度。

还有市民认为,现在对于“限塑令”的宣传不够到位,有许多人并不知道“限塑令”正在加码。“社区里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对‘限塑令’的普及没有看到太多。我觉得现在哪怕是会带环保袋出门的老年人也仅仅是为了省钱,而没有真正意识到环保问题的严峻。”市民曹莹说,“限塑令”宣传应该进社区、进校园,并借机低价或免费推广环保购物袋。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81%受访者认为应该低价或免费推广环保购物袋,76.19%受访者认为相关行业应该寻找更优质的替代材料,52.38%受访者认为要加大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收费力度,38.1%受访者表示可以给予小商户一定补贴,将普通塑料袋替换成可降解塑料袋。街采

市民孟女士

环保的重要性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我对“限塑令”也非常支持。不过,日常生活中确实还有很多没做到位的地方,比如塑料袋只用一次、就餐还是会使用一次性勺子。我认为在替代品上要多下功夫,现在有些商家替换的木头勺子真的很难用。市民刘女士

我觉得现在“限塑令”没有落实到位,主要原因还是大家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在落实上会打折扣。例如,超市里虽然卖可降解的购物袋,但是装瓜子、蔬菜的小袋子依然是普通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商家的环保教育。市民纪先生

我身边的年轻人中很少有人会带环保袋出门,每次购物都会购买新袋子。我觉得可以适当提高一点塑料制品的价格,降低大家的购买欲和使用率。不只是塑料袋和吸管、搅拌棒,其他塑料制品也可以考虑用更环保的材料替代。市民吴女士

菜市场、小卖店用的还是普通塑料袋,原因也许是可降解塑料袋成本太高,小商贩负担不起。而这又是最与市民生活相关的消费场景,这个关口如果把不严,“限塑令”就不算是落实到位。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举措,监管的同时给予商家一定补贴。

微观点

限制或许也是破局动力

网友@孙乐潼娱乐社

全面限塑为期不远,对于塑料制品依赖相对较大的餐饮业,又该在“限塑令”下如何应对呢?

像塑料搅拌棒、吸管等产品,本身并不是商家提供给消费者的主营内容,而是辅助消费者更好获取产品的辅助性产品。因此,如果在产品上深度创新,降低对限制类产品的依赖,甚至不依赖于限制类产品,也将降低“限塑令”对店面营收的影响。例如开发新产品,无需搅拌棒速溶糖、自动搅拌咖啡杯等。

在应对限制塑料吸管问题上,目前的主流做法是纸吸管替代。但由于纸品特性,易散落、易打湿,用户体验较塑料吸管仍有一段距离,且纸吸管成本是塑料吸管的三倍,想要完全替代塑料吸管,产品生产厂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此时若能开发并启用用户体验与塑料吸管相仿的产品,一定能抢占用户制高点,形成自发的口碑宣传裂变,打造品牌标签,实现用户增长。

若商家为这些一次性产品赋能,让用户愿意为周期性产品付费,限制也将成为创新与破局的动力。

随着“限塑令”所覆盖的产品、行业越来越广、内容愈发细致,未来“亲环境行为”的产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春天。预见到这样的局面并不难,而在局面到来之前已经思考如何应对,甚至已经想好应对措施的商家和掌舵者,才能立于时代桥头,永不被淘汰。

“限塑令”执行不能打折扣市民 刘聪聪

平时去超市买东西,我一般都是自带塑料袋或其他环保袋。前几天偶然忘记自带袋子了,只好从超市买了一个,售价1块钱,可降解材料的。按理说,1块钱一个袋子也不算贵,还可以重复使用很多次。但是有人觉得贵,从其他小摊位上扯不要钱的塑料袋。

这也从侧面说明,从“最严限塑令”实施以来,那些很严格的规定却没有落实到位。先不说小型超市根本就没有提供可降解塑料袋,大型超市和商场也只是在收银台那里出售可降解塑料袋,里面的摊位供应的仍然是不可降解的免费塑料袋,这么做能够起到“禁塑”的作用吗?

与“限塑令”相配套的,还有替代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不使用塑料包装袋,那买菜、送餐该用什么包装呢?这也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没有替代产品的出现,“限塑令”的执行依然会大打折扣。

限塑也能搭上共享经济

知乎用户@沉思的小学生

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已经有很多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对于禁止使用塑料袋,目前有的方法就是纸袋和布袋,但纸袋的使用体验和效果差强人意,布袋不便于携带,完全可降解塑料袋目前成本也较高,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能否实现规模化使用都是未知。

了解这个背景后,我脑海中马上闪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共享购物袋”。现如今共享经济发展成熟,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无不便利着我们的生活。而“限塑令”下,共享购物袋或许也能在共享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共享购物袋的使用不仅环保,对于商家来说也是好事,顾客在租借后还要回购物场所归还,这又有很大的可能拉动二次消费。对顾客和商家来说,可能是双赢的结果。

当然,这其中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发现和解决。例如收费标准如何确定?鉴于购物袋使用的特殊性,像共享充电宝那样按时收费就不太理想,按次收费也可能存在问题,这都是还需要思考解决的地方。

记者手记

“限塑令”背后替代品是个大课题

作为奶茶深度爱好者,我也对纸质吸管深恶痛绝,那黏糊糊的触感直接毁掉了喝奶茶的快感,对于那些“咬吸管狂魔”来说,更是丧失了第二重快乐。好在,随着各大饮品商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吸管材质上已经有了更多选择。

不过,需要寻找替代品的塑料制品,不仅是吸管、塑料袋、搅拌棒。

由于经常去农村采访,我发现春耕时节农民往土地上覆盖的“地膜”仍是普通塑料材质,动辄几亩的面积,所耗塑料不知道能兑换成多少吸管。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农业生产中一度被广泛使用的地膜极易碎化,对生态环境破坏性很强,而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使用的地膜标准不同,需要替代品具有多样性,但是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地膜替代品,这也成为限塑中的一个瓶颈。

受限于生活经验和知识面,每个人能看到的亟需“限塑令”关注的产品都有所不同。小到吸管、搅拌棒,大到地膜、零配件,都需要找到合适的、优质的替代品,这是落实“限塑令”不能忽视的大课题。

只有替代品像塑料制品一样成为“习惯”,“限塑”才能落到实处。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曹雅欣

来源: 济南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