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山上桃花庵图(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唐寅的一首《桃花庵歌》,让无数人对桃花坞心驰神往。桃花坞也因唐寅曾在这里居住过而天下闻名。

不妨走进唐寅故居,重回那个时代,观览他波折的人生轨迹,感悟他的书画诗情。

唐寅故居遗址位于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廖家巷28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经复原后,故居总占地面积为96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984平方米,故居内所有的堂、斋、室名称都出自唐寅书画作品,具有鲜明的主题色彩。

故居牌匾上写“唐寅故居”四字由原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言恭达所题写。穿过大门,站在青莲桥上,东西双荷花池映入眼帘,美不胜收。其中,西荷花池旧时曾被填掉,现在已重新恢复。

桃花山上桃花庵图(桃花坞里桃花庵)(1)

六如堂——览生平

“六如堂”是一间序厅。屋内正中为故居整体布局模型,模型上方的年谱展示了唐寅的生平事迹。右侧墙壁上重点记叙了唐寅人生中的几件大事,左侧墙面上主要描述了桃花坞地区的历史更迭。

桃花山上桃花庵图(桃花坞里桃花庵)(2)

唐寅的人生跌宕起伏。1470年,唐寅出生于苏州一户商人家庭,自幼聪明伶俐,少时学画于周臣,后结交祝允明等切磋文艺。24岁时,家中父母不幸相继去世,在好友规劝下发奋读书,29岁中乡试第一,30岁参加会试因受科场舞弊案牵连入狱10个月,被革黜回乡。33岁的唐寅经历了人生的起落,倦游归里分家后,变卖书文诗画筹到了在桃花坞筑宅的钱两。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36岁的唐寅买下宋代章楶别墅的遗址,两年多建成草堂,改名“桃花庵”,自此开始了桃花庵主的隐居生涯。

学圃堂——忆故友

唐寅一生交友广泛,最爱会友雅集,学圃堂就是唐寅会见朋友、接待宾客的场所。据记载,唐寅家里有两块菜地,学圃就是学着种菜的意思,以“学圃”作为厅堂的名字,表现出唐寅追求田园生活的雅趣。

桃花山上桃花庵图(桃花坞里桃花庵)(3)

明代中叶,苏州地区文风蔚然,文人士子相聚雅集。厅堂内这幅巨大的屏风,是唐寅所画的《十才子图》,再现了唐寅与好友一起书画品评,诗酒唱和,谈笑风生的场景。

整个学圃堂内所展示的画作、题词、信札等,皆为唐寅与长辈好友之间文士友谊的见证。好友的相伴和闲适的心境让唐寅在这段岁月达到了创作巅峰,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画作。

寤歌斋——行风雅

唐寅乐风雅,喜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为伴。寤歌斋,寤歌就是睡醒后歌唱之意。此处面朝满池风荷,唐寅隐居其中,独寐寤歌,不问世事,仿佛在这里才能找回内心的平静。

站在这里,仿佛能看到,唐寅在冬日雪夜,小火炉温酒,饮上一杯;夏日午后,荷花香阵阵,对弈品茗的场景。

桃花山上桃花庵图(桃花坞里桃花庵)(4)

蛱蝶斋——念深情

在民间,唐寅留下了许多浪漫的传说故事,“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名声在外。此斋的命名也同样具有浪漫色彩。据说,蛱蝶斋周围山花烂漫,蝴蝶纷飞,故取名如此。蛱蝶斋牌匾上书“落花有情”四字,尽显文韵雅致。

桃花山上桃花庵图(桃花坞里桃花庵)(5)

唐寅故居的重建,让脑中的故事有了具象的场景。他一生仕途坎坷,到底是风流倜傥还是悲情一生,如今每个看客心里或许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来源:“姑苏发布”微信公众号

作者单位:姑苏区金阊街道 选稿编辑:李俊锋 (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