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陈铭爱情观:人为什么要结婚

奇葩说陈铭爱情观:人为什么要结婚(1)

作者|李弯湾

插图|Karl-Joel Larsson

我前几天发了篇文章,闲暇之余,我翻看了网友们的留言,其中有这么一条评论:为什么我们需要婚姻?

我当时就回复她,说我会专门写篇文章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每天都忙于睡觉的我,没有时间写,恰好今天躺在床上刷视频,看到一小段关于婚姻的采访的内容,是奇葩说“BBKing”陈铭说的。

(可能有些人不太知道陈铭是谁,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他的原话是:

奇葩说陈铭爱情观:人为什么要结婚(2)

“我对待婚姻是有一个确定的态度和自己的理解的——我需要的是归属感和安全感。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不太愿意结婚,想要享受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时光——我觉得这也非常好。”

“我选择婚姻和他们不想结婚,只是选择不同,但没有价值的高下之分。”

我有得的部分,我会觉得温暖、有时候觉得不孤独,但我也有失啊——比如觉得不自由,会放弃很多自由的部分。”

“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什么痛苦,是因为他们什么都想要。这两条路只要你想通了,选哪一条都是幸福的。”

是吧,即便你不知道陈铭是谁,我也无需去介绍他新闻学博士、武汉大学老师、第五季《奇葩说》的BBKing的身份,单独谈论这句话,似乎字里行间都是道理。

respect!

好,暂时把陈铭老师的这段话晾一边,我先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奇葩说陈铭爱情观:人为什么要结婚(3)

人为什么要结婚?

这个问题很麻烦,麻烦在于,“人为什么要结婚”中的“人”,指的是谁?是人类整体,还是指单个的个人?指的是古代人、现代人还是将来的人?指的是男人还是女人?指的是富人贵人还是劳苦大众?

毕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婚姻恰好又是一种生产关系,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不同的时代乃至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婚姻的形式不同、目的不同、人们对它的需求程度、需求点也不同。

至于是个什么样的不同,我花点时间讲一讲——那就按时间顺序讲吧,年轻人没经历过世事沧桑的,可以回去问问家里的老人。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我们的祖先,还在树林里打着光董董蹦蹦跳跳,那时候的人,是不结婚的,就像现在的猴子,哪个男的最具有打斗能力,那他就拥有无限交配权。

交合完了以后,提起裤子就跑——哦不对,那时候应该还没有裤子。

这一时期,人类是不需要结婚的。

后来,人们会钻木取火了,找个山洞或者搭个茅屋,能定居下来了,男人就负责去打猎,女人就负责采集果实、生儿育女。

奇葩说陈铭爱情观:人为什么要结婚(4)

可想而知,一个地方的动物是有限的,打着打着,大型动物就逐渐减少了,打猎的收获,也在逐渐减少,稳定性也不断下降,而采集果实这种事,是很稳定的,果子又不会长脚,所以在那个时候,采集果实这种工种,就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铁饭碗,风险小、稳定性强——这就是母权社会。

母权社会也没有婚姻,但女人掌握着生育的主动权。

虽然男人打猎一次能为女人带来更丰富的营养,但很多时候也是空手而归啊,这一点,喜欢钓鱼的“空军”们应该是深有体会的。

而女人采集果实这个工种,虽然价值不高,但以稳定地持续输入取胜。

(所以各位不必纠结什么女权不女权的,在任何地方、任何时代,谁的能力本事更大、谁掌握资源、谁更具有生存优势,谁就拥有更大的权力)

在这一时期,是女人说了算,男人们再不服,也只能憋着——女人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好日子。

情况是什么时候发生改变的呢?

这一套男的打猎、女的采集果实的制度让人类过上了比较安稳的日子,于是,孩子就多起来了,继而人口就多起来了。

人口多起来了,但地盘是有限的啊,为了活下去,就得争夺资源,部落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

打架嘛,这个男人更擅长,于是,男人又重新回到权力中心。

在这个时候,为了生存,就得争夺到更多地盘,但争夺地盘肯定会带来损伤,所以要赶紧多生孩子——人多力量大嘛。

这个时候的人类,头脑是清楚的,他们脱离感性、服从目的。

目的是啥?目的就是多生孩子。

既然要多生孩子,那就开足马力呗,人们就开始尽可能多的交合,不分场合、不分远近亲疏、不分男女老少,甚至不分父母子女,你可以理解为乱搞,因为它就是——大家都别分什么你的我的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这个部落要有尽可能多的孩子。

所以,直到这个时候,基本的婚姻制度都还没有形成。

又过了很久很久,人类发明了很多工具、开始种植、开始养猪,这么一来,吃不完的粮食和猪肉就多起来了。

奇葩说陈铭爱情观:人为什么要结婚(5)

掌握着权力的男人就有了幸福的烦恼——哎呀,我现在还身强力壮,大家都服我、怕我,要是我老了,该怎么办哪,要是那些不讲武德的年轻人对我动了歪心思,会不会也将我取而代之?

想到这里,他浑身颤抖,虚汗直冒,想了好几个晚上,他终于想清楚了:有了!我要有属于自己的孩子,这个世界充满了无常,只有亲儿子才可靠。

于是,他开始清点部落里的女人,胸肌大的都归他(方便哺育),最好是(或者必须是)处女,这样的话,他就可以确定女人们生的孩子是他的了。

于是乎,一夫(可能多妻)制就么确定了下来。

这就是婚姻的雏形——一个长期的、稳定的男女关系,虽然它可能是一对多。

在这种时候,只有少数部落大佬才能有固定的老婆,当然,也只有大佬才需要固定的老婆——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嘛,一般的穷矮矬连自己都养不活,既没能力有用固定的伴侣,也无需拥有固定的伴侣。

所以,婚姻最开始形成的时候,它就跟财富有关,它就代表着稳定。

大佬的小家组成以后,慢慢发展壮大,于是就演化出了家族,家族统领着整个部落。部落逐渐壮大,土地不够了,于是就开始向别的部落发动战争——当然,也可能是别的部落主动搞事情。

奇葩说陈铭爱情观:人为什么要结婚(6)

规模化武装械斗就开始了,打仗嘛,肯定就是要决个生死、论个雌雄,输的一方,重则丧命,轻则被扣留下来干活。

或者像艾美丽卡的大选,赢家通吃——败的一方全方位被占领,所有的男女老幼,就变成了赢家的奴隶。

奴隶社会就这么形成了。

奴隶主要享受更丰富的物质生活啊,要不然打打杀杀累死累活的图啥。于是,他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所以他们当然会允许奴隶生更多的孩子,甚至鼓励奴隶结婚——当然,奴隶主鼓励奴隶结婚这一点,只是一种猜想,因为这个时候的奴隶有没有婚姻都很难确定。

奴隶一无所有,甚至他们自身都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他们无需结婚啊——你可能说他们要繁衍,但繁衍跟结婚、保持长期固定的关系没有必然联系,而保持长期固定的关系是有目的的、是一种理性选择,而奴隶是没有土地和私有财产的,他们并没有结婚的现实需求。

讲到这里,我就怀疑——婚姻并非是所有人的现实需求,它有可能就起源于奴隶主对奴隶的洗脑活动。

有权力、有财富的奴隶主需要婚姻,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一无所有的奴隶并不需确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啊,亲儿子跟着自己望眼欲穿地穷苦一生,你既给不到他什么、他也什么都给不了了,确认这种父子关系干嘛?

反而,如果整个奴隶阶级的孩子都没有家庭的话,那么他们就很容易团结起来对抗奴隶主阶级,但给他们安排一个家庭,让他们也有私心,也为了小家庭牵肠挂肚,这个阶级就很难自发的组织起来,管理和治服他们是不是变得更方便了呢?

有权力有财富的人需要婚姻,是很容易解释的,一来是为了确认血统、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亲儿子更可靠嘛);二来是权力阶层通婚,以此来化解矛盾、绑定利益或者壮大联盟。

但穷人什么时候自发的需要婚姻,应该是封建社会开始以后。

奴隶社会壮大了,就形成了国家,国家太大了,就不好管理了,于是最具权力的国王,就开始分封,把一个国家分为几块地,分给儿子儿孙以及重要的功臣,儿子儿孙们又继续分给自己属地的亲属和功臣直至最底层的劳动者。

虽然土地的最终归属权属于国王,但由于王朝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是稳定的,所以土地虽然是“租”给了农民,但由于是一直租,所以也几乎等同于农民拥有了土地,就像你租个房,房东说租给你一辈子,你只要按时交得起房租,你就可以默认这个房是你的了。

在这个时候,劳苦大众要结婚、要维持长期稳定的可靠的关系,才成为一种现实需求,这样做的好处是分工劳作、降低生活成本、抵御风险,即“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养儿防老”等等现实需求。

讲到这里,人——过去的人为什么要结婚,算是解释得差不多了。总结起来,道理基本是这样:

奇葩说陈铭爱情观:人为什么要结婚(7)

1、纵观整个人类史,在性别上,谁有资源、谁能带来更多的生存资料、谁掌握生育的主动权,谁就拥有婚姻中的权力。母系社会女人之所以有权力,是因为她们掌握着更稳定的生存资源,男人被边缘化,因为贡献不足——所以不要纠结女权了,在任何一个家庭里,或者在任何男女关系、在任何情侣关系中,或多或少的不平衡甚至是不平等都是存在的,相对较弱的一方需要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向更强的一方妥协——如果他需要这段关系的话;

2、婚姻演化到如今,它并非对所有人都保持着统一的驱动力。对于权力或者富人阶层,婚姻主要功能是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对于穷苦阶层,婚姻的主要功能是共同协作、降低生活成本、抵御风险。

3、在前文接近3000字的内容中,我都没有提到“爱情”这两个字——是的,婚姻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都跟爱情毫无关系。

奇葩说陈铭爱情观:人为什么要结婚(8)

如果人类社会只发展到了一百年以前,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基本上就算结束了。

只可惜,百年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无比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大机器生产、商业化的市场经济,使得发达社会的人类拥有了富足的物质生活,在这时候,延续了几千年的两套婚姻逻辑,也逐渐失效了。

人们建立了法治社会,建立了民主社会,世袭制度被淘汰了,有钱有权的人也不用担心不讲武德的后生仔了,所以通过结婚、生下自己的孩子来确保自己财富和权力的办法也用不上了,于是也出现了很多富贵之人不婚不育的现象;

人们也不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了,甚至在很多福利国家,你啥也不干也不会饿死冻死了,在这个时候,人们也不用担心老了没有着落、也无需非得要跟谁合作才能活得更容易了,所以,在平民阶层,也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不婚不育的现象。

所以很多人,已经找不到结婚的意义了。

奇葩说陈铭爱情观:人为什么要结婚(9)

什么叫“意义”呢?“意义”的意思,就是“好的结果”。

人们去思考结婚的意义,其实就是在思考结婚到底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婚姻能不能带给我什么具体的好处。

有人能找到,有人找不到,有人思考清楚了,有人没有思考清楚。

而有人,连想都没想过——这是人类中的大部分人。

对于他们而言,结婚就像是过年过节一样,没有什么必要的现实功能,只是一种“传统”,图个开心。

传统是什么呢?别人过年,那我也过;别人贴对联,那我也贴——至于贴对联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贴对联、不贴对联会有什么影响,不知道、不关心,跟随大部队就是了。

不思考也挺好的,问题就是已经有人开始思考了,但又思考不清楚。

在这样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就开始混乱了,找不到一个完全自洽的理由来说服自己结婚或者不结婚了。

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问“人到底需不需要结婚”“人为什么要结婚”“女人到底需不要男人”“女人为什么需要男人”这些问题。

那么,现在的人,到底需不需要结婚呢?

很显然,婚姻已经丧失了它最主要的现实功能,逐渐变成了一种形而上的东西,于是乎,浪漫主义遍地开花,爱情生根发芽,相信爱情、嫁给爱情、找个灵魂伴侣就成了新型的信仰和宗教。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回答为什么需要婚姻这个问题,就可以回到陈铭说的那番话了。

奇葩说陈铭爱情观:人为什么要结婚(10)

“我选择婚姻和他们不想结婚,只是选择不同,但没有价值的高下之分”——需不需要,那就看个人的意愿了,它只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必须。

我有得的部分,我会觉得温暖、有时候觉得不孤独,但我也有失啊——比如觉得不自由,会放弃很多自由的部分”——结婚并不会让你更幸福、更优越,你会有得,也会有失,婚姻不再1 1≥2,而是1 1=1,什么叫1 1=1呢?也就是说,就像你有一个苹果,对方有一个橘子,你能吃到半个苹果和半个橘子,总量其实也是1,如果有人就爱吃苹果,那就吃苹果好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什么痛苦,是因为他们什么都想要。这两条路只要你想通了,选哪一条都是幸福的”——就像很多男人幻想一夫多妻一样,其实他只是想得到更多女人的肉身、赞美和关心,并不向付出行动和承担责任,如果把责任算进去的话,别说两个女人了,就是一个都够呛。

什么都想要是很可怕的,也别说什么婚姻是反人性的——人生在世,只要是跟人打交道、挣点嚼谷,哪一样不反人性?

总之,无论你选择哪条路——享受其好处的时候,记得自己也该承担其坏处就好。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