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

10月17日上午,深圳卫视&直新闻客户端记者赵畅在二十大新闻中心首场记者招待会上提问,就能源安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问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赵畅为本场发布会上第四个提问的记者。

现场共有11家境内外媒体获得提问机会,依次为农民日报、香港经济导报、彭博新闻社、深圳卫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路透社、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经济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中新社中新网、中国教育电视台。深圳卫视是唯一一家地方媒体。

深圳卫视记者赵畅

就能源安全问题进行提问

深圳卫视&直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畅: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电力煤炭供应紧张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生产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双碳”目标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能源供需紧张和地缘政治多变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如何能够更有韧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如何守住能源安全底线?

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1)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任京东: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逐步完善,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不仅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严峻考验,而且有力应对了国际能源价格动荡对我发展的传导影响,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确保能源安全始终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大力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重点从三个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

一是扎实抓好固本强基。坚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力争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储备体系,特别是加快储备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设施建设,确保能源供应保持合理的弹性裕度。

二是扎实抓好有序替代。紧密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全面构建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扎实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确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达到25%左右。

三是扎实抓好风险管控。继续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大力推进能源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煤炭、油气、电力供需等预警机制,不断加强应急保障电源、管网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提升区域互济、多能互补水平,持续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能源安全供应,进一步提升应急响应和抢险救灾能力,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用能安全。

“双碳”目标下

深圳如何为能源安全保供作贡献?

10月16日,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深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新能源产业、安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据深圳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能源转型总体思路是压煤控油增气,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到2025年建设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碳达峰迈出坚实步伐。

目前,深圳大鹏新区集中了多个国家级、省级核电、气电、天然气基地。今年7月,满载6.5万吨LNG(液化天然气)的LNG船舶“尼罗河之鹰”轮在深圳大鹏湾LNG枢纽港完成卸载作业。至此,深圳大鹏湾LNG枢纽港接卸量累计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国内首个超亿吨LNG港口。

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2)

(图 / 爱大鹏 资料图)

据了解,LNG指是在零下162摄氏度被液化的天然气,绿色、环保、低碳的清洁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助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截至目前,这条蔚然壮观的绿色能源生命线已畅通运行16年,接卸LNG超亿吨,源源不断地供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燃气及燃气电厂。

如今,深圳大鹏湾LNG枢纽港已成为国内LNG接收站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全国最大的LNG枢纽港,液化天然气供应约占深圳市的70%、广东省的50%。

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3)

此外,在深海油气领域,深圳的身影也格外活跃。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以深圳市为主要基地,从对外合作到逐步自主经营开发南海东部油气资源,打造了全国第七大、我国海上第二大油气生产基地南海东部油田,建成6大原油产区和1个天然气产区,累计生产油气超3.4亿吨油当量,近三年原油增产总量占全国原油增量的1/3,成为我国油气供应和产能新增的“压舱石”。2021年中海油驻深企业贡献GDP超400亿元,跻身深圳工业产值十强企业。

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4)

深圳企业中集参与建造了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在清洁能源方面,承接了目前全球先进的风电安装船,并在海上风电运维领域布局;2017年,中集完成并交付的中国首艘深水海洋钻井平台“蓝鲸1号”,在中国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的行动中作为核心钻探装备承担重任。

今年6月6日,深圳出台“20 8”重磅产业政策,海洋产业集群成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同日,《深圳市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布,提出2025年深圳海洋能源与矿产业扩容增量要取得重要进展。

为此深圳将进一步提高海洋研发投入,围绕海洋能源与矿产、海洋工程和装备、海洋电子信息等重点发展方向,突破一批前沿交叉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将海洋能源与矿产业拓展工程作为八大工程之一,以增储上产及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自主化为目标,鼓励超前布局深海极地等未来产业等。

部分内容整合自中国网直播、新华网、央视网

记者 / 赵畅 郭瑞 潘纯凤

视频制作 / 于源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