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

本文来源公众号:眼近史

1964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观看京剧《奇袭白虎团》时,指着戏曲主角,问身边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这个人他还在不在,现在什么职务?”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

京剧《奇袭白虎团》

肖华说自己也不清楚,演出结束后,立即通知济南军区了解杨育才的情况。

此时,年近40的杨育才还在师侦察连当副连长,正带领战士们在沛县微山湖冰冷的湖水中进行武装泅渡训练。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立下特等功的杨育才11年来为什么一直没有升职?原因可能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2)

1926年,杨育才出生在陕西一户贫困的农村家庭,从小没了母亲,和父亲二人相依为命。因为家庭贫穷,也没有钱去交学费读书。为了生计,杨育才从小便帮地主家放牛羊。

因此在陕西的黄土坡上,总能看到一个还没有牛羊高的小孩,在驱赶着一大群牛羊。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跑得特别快,小小年纪,就有了“飞毛腿”的称号。杨育才经常要上山砍柴以及推石磨等,所以每天回到家基本上都累瘫在地上。

解放战争初期杨育才已经成年,而国民党为了扩充军队就开始四处抓捕壮丁,已经成年的杨育才自然没有逃过被抓壮丁的命运。毕竟他跑得再快也快不过子弹,后来他被编入到阎锡山的队伍当中。

进入队伍后,杨育才善于奔跑的特点被国民党军官发现,于是他当上了一个团部的传令官。

只不过,在国军部队里待了没多久,阎老西就在被解放军一番痛殴后,坐着飞机去台湾了此残生。

太原被解放了,杨育才也就投降成了俘虏。

投降后,杨育才被编入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下辖68军,在这里,这个曾经的俘虏接受了解放军的再教育,也渐渐地深刻认识到解放战争是一场为了解放全中国的人民战争。

于是。1949年4月,杨育才正式加入解放军。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3)

在部队中,杨育才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个宗旨。他开始主动向党组织靠拢,随后他参与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人民。在此次战役中,他一马当先,视死如归的精神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最终在1950年被吸纳入党。

一次次正确的选择,改写了杨育才本来飘渺不定的命运,他的生活开始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以保家卫国为自己的最高荣耀。

刚刚到达的志愿军战士不熟悉朝鲜战场的情况,急需一支侦查队来完成战场上的侦查任务。以“飞毛腿”著称的杨育才自然也入选侦察兵行列,出没于各个山头之间,替志愿军部队刺探敌情,侦查地形,很快便当上了侦察班班长。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4)

在侦查敌情,参与战斗的过程中,他亲眼看着身边的战友被敌人从空中投下的炮弹炸得血肉横飞。

在一次战斗中,杨育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与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

就在这时,一块一厘米长的弹片疾飞而来,打入了他的后脑勺。

然而,专注于作战的杨育才,竟然对此毫无察觉。直到战斗结束以后,战友们突然发现,他的后脑勺那里鲜血直流。

杨育才伸手一摸后脑勺,才发现刚刚打过来的弹片还有一半在脑袋外面露着。于是,他一狠心,竟自己把弹片拔了出来。

虽然他每次都侥幸活了下来,但他并没有暗自欣喜,而是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为死去的战友报仇雪恨。

在接下来的交战中,杨育才屡次完成组织上交给他的极为危险任务,在此基础上,组织上任命他为侦察排副排长。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5)

再一次,杨育才在山里侦察任务当中,敌人的追击杨育才跑得太快,根本没有注意脚下的地形,一个不小心,从山下滚了下来。正好被一位朝鲜阿玛妮所发现,将其救下,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使杨育才终身难忘,他在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美韩联军赶出朝鲜,以实际行动来报答阿妈妮的救命之恩。

1953年6月8日,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当时双方已经就战俘交换问题达成了协议。

而李承晚集团对于协议的执行阳奉阴违,表面上声称会释放战俘,可是背地里却无故扣留了2.7万名朝鲜人民军士兵,以及50名志愿军战士。

随后李承晚叫嚣:“美国不打了,我们南朝鲜还要继续打!”

李承晚集团之所以敢如此嚣张,还是有一定的底气的,其底气就来自于手下4个师的兵力,这4个师,是李承晚集团的王牌部队,尤其是其中“首都师”下属的第1团,更是精锐当中的精锐,不仅装备精良,而且曾在志愿军的作战当中立下过巨大战功,还为此得到了李承晚的嘉奖,亲授该团“虎头旗”,并且还赢得了“白虎团”之美誉。

显然,李承晚集团就是想凭借着手中这4个师的兵力与志愿军死磕到底。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6)

南朝鲜一系列的举动,已经严重破坏了停战协定,毛主席为了早日实现和平,向志愿军下达指示,必须要给李承晚集团一次沉重的打击。

为了粉碎敌人真打假谈的阴谋,中央军委和志愿军司令部共同决定,在金城前线发动一次大的夏季反击战,以打促谈。在金城战役打响前,需要派一支小分队穿插到敌人身后,用奇袭的方式歼灭南朝鲜的精锐部队——首都师第一团(又名白虎团),为大部队发动总攻开辟道路。当时28岁的杨育才战斗经验十分丰富,被师首长委以重任,带领由12名侦察排战士组成的特战小分队奇袭敌后。

因为杨育才身材高大魁梧,且鼻梁很高,远看就像一名美国人,赵仁虎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而在前不久的一次战役中,我军又缴获了一批美军军服与装备,考虑到此次是敌后穿插作战,这次作战恰好将其带来了。于是将杨育才等人乔装打扮后,开始派其带领小分队向敌人纵深挺进。

在出发前,赵仁虎专门向杨育才强调了这次任务的关键:“你们的任务是直插敌人的团部心脏,一定要在完成任务前避免与敌人正面冲突!”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7)

1953年7月13日21时,几发信号弹升空之后,志愿军向敌军发起了全面进攻,金城战役就此打响。而在这个时间段,杨育才率领的化袭班也趁着总攻引发的混乱,从二青洞的公路向敌人进发。杨育才化装成美军的顾问,其他人便佯装成护送美军顾问的南韩士兵。

众人到达阵地前沿484高地的一个小坑道里。21点整,杨育才下令:“出发!”侦察员们按事先研究好的行军顺序,向目的地进发。

然而他们刚穿越第一道防线时,就发生了意外——一名队员踩到了地雷。还好是有惊无险,最终确认是一枚反坦克地雷,只有达到180公斤才会引爆。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杨育才还是让其他侦查员都趴下,然后对着赵顺合说:“你先趴下,将身子卧倒以后再迅速抽出那只脚,记得,千万不能大意。”

事情果然像杨育才料想的那样,地雷没有爆炸,其他侦查员和赵顺合长舒一口气。

因为有地雷,小队前进的速度慢了下来。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8)

在接近午夜时分时,杨育才偶尔回头检查有无队员掉队时发现队伍的后面竟神不知鬼不觉地多了一位韩国士兵。

杨育才当即对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淡年暗暗使了个眼色,韩淡年心领神会,走过去用朝鲜话假装攀谈,却出其不意一把夺了他的枪,在对其进行一番审问后才知道,原来是前线被炮火吓坏了的逃兵,见到纵深穿插的杨育才部,以为是撤下来的部队,索性跟在后面企图浑水摸鱼。

随即杨育才灵机一动,询问了这个士兵过关的口令,士兵被吓傻了,立即回答:“古鲁木,欧巴”。

得到口令后,大家将南韩士兵静悄悄地处理了,随后靠着口令一路畅通无阻地去到了白虎团所在的二青洞附近。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9)

就在部队行动非常顺利的时候,一个意外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原来就在他们朝团部前进的时候,首都师机甲团的车队正好从这条公路通行,道路发生了阻塞,杨育才等人一时间无法立即通过。他急中生智,下令部队立即对车队展开进攻。在夜间车队突然遭到了袭击,顿时大乱。敌人还以为是自己人,连忙大喊:“打错了,是自己人”

公路的战斗也吸引了敌人团部警卫部队的注意,周围警卫部队纷纷赶过来,杨育才立即指挥大家撤出战斗,利用敌人混乱不知所措的间隙通过公路,直奔敌军总指挥部。杨育才埋伏在指挥部的办公室周围,这才发现白虎团领导成员都在办公室内开会。

杨育才带人四面包抄团团将开会的办公室给包围了起来,敌人在明我军在暗,趁敌人不注意。金大柱带人来到窗前,朝着里面扔进一枚手榴弹,只听见“轰”地一声,手榴弹爆炸了。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0)

战士们冲进屋内,用枪打出一梭子子弹,瞬间击毙了好几名敌人。

那些还没有被打中的敌人,纷纷跳出窗口,企图逃跑。

杨育才早已等候多时,敌人刚一出头,迎接他们的,便是黑洞洞的枪口。

这场奇袭战发生的很快,结束的也很快。短短十四分钟,白虎团团部被消灭,杨育才率部击毙包括敌机甲团团长陆根洙在内的90多名敌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南朝鲜军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白虎团团长崔喜寅跑得比较快,他们在部下的拼命掩护下,竟然逃走了,但是南朝鲜军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我军穿插部队撞上,当场俘虏。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1)

14 天后,即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代表的所谓“联合国军队”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抗美援朝宣告胜利。而“奇袭白虎团”也成为了解放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佳话。

战后统计,这支奇袭队共击毙机甲团团长陆根珠等70余人,缴获5部电台、31辆汽车和大批美式装备。

这次战斗,是我军典型的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案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是政治上的荣耀,军事中的范本。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2)

此战让杨育才获得个人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侦察班全班获得集体特等功。侦察班的特等功奖旗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杨育才跟随部队回归祖国,此后他被分配到济南军区担任副连职务,这一干就是11年。

1964年,以杨育才为原型创作的人物“严伟才”,随着京剧《奇袭白虎团》火遍了大江南北。而此时的杨育才,则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为了登上大幕的英雄。

毛主席在看戏之余,小声问陪同的肖华,“这个主角的原型杨育才现在还在不在,任什么职务?”肖华一时答不上来,但没有忘掉这随口的一问。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3)

演出结束后,总参谋长肖华立即联系济南军区,迅速上报杨育才的工作和任职情况。军令如山,这一军令还就真查出了问题。

已经38岁的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居然还是副连长,从立功到现在,在副连长位置上原地踏步了11年。

总参询问为何杨育才进步这么慢?济南军区如实回答,杨育才同志资历太浅,入伍时间和党龄两项指标都不过硬,还有就是他曾经在阎锡山下面做过传令兵。

毛主席对于杨育才的思想觉悟和朴素的精神十分欣赏,当即接见了这位战斗英雄,并作出指示:“他以前也是被逼无奈,现在他是对人民有功的,英雄不能就此埋没。”

有了毛主席的关怀,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杨育才此后升迁就快了不少,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并在5年后,杨育才升任为济南军区的一名副师长。此后,在这个位置上他一干就是14年。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4)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突袭白虎团的故事不仅被改成了京剧剧目,后面在1972年的时候,这个故事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奇袭白虎团》,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1975年10月,杨育才奉命以中朝友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团出访朝鲜。1987年,杨育才出席解放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

1983年,杨育才光荣离休,戎马一生,积劳成疾,但他不惧年老,仍心怀祖国。杨育才依然奔波在山东、吉林、河北的部队和地方,为学校、部队等作报告800多次,受众28万余人。

1999年躺在病床上的杨育才将自己孩子招到跟前,颤颤巍巍地向他们说道:

“我或许不久后要离开你们了,这辈子我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我这一辈子有很多赚钱的机会,但作为一名党员、军人我要对得起我身上的军装,以后你们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好,不要期望用我的名去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

同年5月26日,杨育才在北京病逝。4天后,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迟浩田送上了这样一则挽联: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战功垂青史名扬华夏。

与此同时,同样担任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将军,也特别痛心,他也为杨育才送上花圈,为杨育才的离去哀悼送行。

杨育才的故事(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5)

杨育才当年奇袭“白虎团”,缴获的“优胜”虎头旗,后来被送到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成了敌军惨败的最佳历史证据之一。

这样的英雄人物,人民当永远铭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