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1)

——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张82版《西游记》剧组部分演员工作人员的合影,2009年被我传上博客以后,喜爱老版《西游记》的网友们便戏称它为剧组“全家福”。的确,老版《西游记》拍摄历时六年,参加演出的人员多达2000多人,其中主要演员就有200多人!这些演员分布在各集,由于《西游记》故事每集独立成章,除了唐僧师徒四人以及经常会出现的观音等神仙以外,每集的演员都会有不同,在拍摄过程中,他们如果不是在同一集中出现则根本见不着面,甚至有些相互并不认识!所以,当年如果要特别召集齐参加全剧拍摄的所有演员装扮整齐拍摄一张“全家福”的话——可能就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

事有凑巧,1986年春节《西游记》播出前11集后,观众反应强烈,而且上上下下都希望能在下一个春节看到《西游记》25集全剧播出的呼声很高!导演杨洁这下可犯了愁!一年的时间要拍完下余的14集,相对于《西游记》这部特技镜头很多,前后期工作量很大的神话剧来说,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又不能辜负了领导和广大观众的希望和期盼!这事一段时期几乎成了杨洁导演的心病和剧组人员热议的话题!当时位于南礼士路的杨导演家夜夜灯火通明,热议的话题都是围绕着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在春节期间搞一台晚会,利用剧组演员阵容强大,多才多艺的特点,组织好节目给全国电视观众拜个年,又让全剧的演员都在晚会上亮亮相,一举两得!”——一个非常可行的好点子就在剧组人员热议中产生了!

杨导演很快给台里打了报告,而且很快得到批准!台里非常支持,还特意批给了15万元经费,作为拍摄这台晚会的开销!当然,这15万元放到现在拍摄一台大型晚会肯定是不够的!但当时剧组人员心气很齐,想方设法节省,精打细算的使用这点经费,硬是圆圆满满的把这台晚会拍摄完成了!

这台晚会名叫“《齐天乐》——<西游记>剧组春节晚会”,1987年春节大年初二晚上,央视黄金时间播出的。观看过这台晚会的观众至今还津津乐道,遗憾的是这台晚会以后再未有重播过,网上上传的视频清晰度有限,也成了“西迷”们经常挂在嘴边上的遗憾事!(关于拍摄《齐天乐》晚会的前后经过,我的博客里有较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

《齐天乐》晚会播出获得成功,当年还获得了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星光奖”!

最让剧组人员惊喜的,是这场晚会的一举两得——几乎聚齐了参加各集拍摄的全剧主要演员(当然还有部分演员没有邀请——比如说扮演阎王的演员刘江老师,说是在春节期间,让“阎王”来不喜庆!唉!真替刘老爷子抱不平!这角色没选对还真够窝心的!),在拍摄现场,气氛非常热闹!不仅台上热闹,台下也是人声鼎沸(开拍以后自然就安静了),一方面是熟悉但不常见面的有聊不完的话题;一方面是慕名来访的相互打招呼,照相合影留念,特别是平时难得大家都上装,即便是剧组工作人员也不想放过这难得的机会,不分时间地点,只要不在拍摄时间,碰上演员们都要拍照留念,晚会现场确实是热闹异常!(本文后面贴出的照片大都是相互合影的照片,有些甚至在演播大厅门口就拍上了!呵呵,机不可失嘛!)特别是这张“全家福”的拍摄完成,圆了剧组人员的一个梦!

这张照片说来也有点故事,当时剧组用于拍摄剧照的设备非常简陋,两台中档次的单反相机拍彩色和黑白剧照,一台海鸥4A120相机拍反转片!后来几经剧组申请报告,电视剧中心终于批准购买一台进口120相机,当时好像是花了6万多块钱买了一套“玛米亚”120,一个机身,三个镜头,总算是有一台好设备了!这台相机拍出照片非常清晰,但却是既笨重使用上又不够灵活,最头疼的是——按下快门之前还要先抽出胶卷盒前面的挡板。刚开始我们使用不熟练,现场拍照往往忘记了抽挡板。副导演荀浩组织好演员拍剧照,喇叭里喊完:“一,二,三......”这里却是不见动静!大家都愣在那了——原来是忘了抽挡板!闹了大笑话!......接连几次,后来连副导演荀浩也熟悉了机关,拍照之前总要先笑着问一句:“挡板抽出来没有?”

这台机器当时在剧组只有我和剧组的一位剧照摄影师两个人会用,拍这张“全家福”照片的时候,机器是支在架子上的,人员都组织好以后,他先拍了一张(这里面有我),随后我俩交换位置,我下来拍了一张(这里面当然没有我),晚会结束后,是他拿去冲洗照片,按照导演的指示,特意要给参加合影的人员每人扩印了一张7寸的照片。等过了好久,他把照片都发完了我才想起来,我还没有这张照片呀?一问才知道闹笑话了——他竟忘记了!洗印给每个人的那张照片,是其中没有我的那张!我真晕了!幸好剩下还有一张小样(就是有我的那张),凑合留着吧!想不到的是,我现在传上来的这张“全家福”正是有我在其中的那张,何况,另外那张我本来就没有,只好说声抱歉了!并不是故意的,因为我确实没有有他的那张照片,这算是一个小插曲吧,请网友们一笑置之!呵呵!

另外,有很多网友曾经提到过让我把照片上的人都一一标注上名字,因为很多人他们都对不上号(特别是工作人员),不过,我也没有十成的的把握,照片上的有些人面孔熟悉却叫不上名字,所以本想用在《路在脚下》这本书里,也没敢用,怕弄错了对不住人家!现在我试着对照一下,想不起来的先空着,有熟悉的网友或者本人能看见可以帮着补齐、纠错,到时候《路在脚下》再版的时候,我就把它补进书中,让更多参加过《西游记》的人不再被“埋没”!请广大网友和“西迷”们共同参与,帮助完成!

(前排(蹲)从左至右:项汉(黑熊怪等、武指);王崇秋(《西游记》主摄像师);邓少生(现场特技、置景);王凤霞(铁扇公主);杨斌(哪 吒等) ;杨俊(村姑等);陈铁山(服装);韩善续(船老大等);刘坚(灯光);曹铎(黄眉妖王、孤直公);闫怀礼(沙僧);赵鑫培(红孩儿);迟重瑞(唐僧);马德华(猪八戒);向梅(乌鸡国王后);六小龄童(孙悟空);赵丽蓉(车迟国王后);张京棣(鹤舞);张兴华(化妆);许印良(置景);李建成(场务、精细鬼等);叶以萌(二太子等);

第二排从左至右:荀浩(副导演);丘权(灯光设计);何易(剧务);王苓华(杏仙);郑宏宇(摄像师);李宝祥(服装);邱佩宁 (嫦娥);马兰(唐僧母);(?);孙凤琴(黎山老母);杨洁(总导演);左大玢(观音);朱琳(女儿国王);高玉倩(高夫人);刘滨(百花羞公主);魏慧丽(高小姐);黄莉莉(化妆);杨雪(化妆);冯景山(录音);本文作者;任凤坡(副导演);

第三排从左至右:(?)詹萍萍(金圣宫娘娘);王海宁(乌鸡国太子);张志明(唐王);吴桂林(镇元大仙);铁牛(弥勒佛);李成儒(剧务);孔芮(高太公);(?);靳根戌(赤脚大仙等);蔡致平(剧务);(?) 王平(灯光);朱希德(灯光);

后面几排从左至右:(?);连治水(现场特技);郭家庆(观音化身等);(白龙马饲养员);(?);钱永康(巨灵神);(?);马丽珠(场记);龚鸣(朱紫国国王);肖建平(剧务);金刚(祭赛国国王);李西京(东海龙王);杨玉章(寿 星);赵权(文殊菩萨);朱龙广(如来佛);(?);万馥香万福祥(王母);沙杰(剧务);徐晓光(置景);王志善(武曲星君);顾岚(宝象国国王);安云武(福 星); 李鸿昌(禄 星);甄志才(道具);胡梅玲(剧务);赵玉秀(车迟国国王))

等我填完这份名单时才发现:这个合影照整个剧组人员一多半都不到,因为种种原因(有些还在各自岗位上忙碌)很多人都未包含在内,称之为“全家福”确实有些勉强,但剧组人员如此众多的大合影仅此一张,虽有遗憾也只能如此了!(由于仓促多有错漏,请网友指正纠错,谢谢!)

下面把在这个晚会上拍的照片一股脑儿——全都贴出来,不分类型,大都是合影照,凑个热闹,展示一下当时的热烈气氛,与网友共享!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2)

女儿国国王(朱琳饰)问杨洁导演:“御弟哥哥何时能回转女儿国呀?”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3)

演出结束后,中顾委常委伍修权和广电部有关领导、特邀嘉宾等同剧组演员合影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4)

众美女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5)

众神仙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6)

部分演职人员合影:前排从左至右:刘滨(百花羞公主);徐印良(置景);龚鸣(朱紫国国王、岳雷);杨洁导演;高玉倩(高夫人);王凤霞(铁扇公主);后排从左至右:本文作者;董振惠(烟雾);曹铎(黄眉妖王、孤直公);吉有(置景);沙杰(剧务、衙役乙);迟重瑞(唐僧);闫怀礼(沙僧);李建成(场务、衙役甲);项汉(黑熊怪、哥哥);灯光;马德华(猪八戒);六小龄童(孙悟空);任凤坡(副导演)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7)

演播大厅一角

下面的演员网友和观众们都熟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8)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9)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10)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11)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12)

博主混入“神仙队伍”当中......

《西游记》军艺礼堂“龙宫”拍摄现场,中央电视台领导来现场探望剧组人员。前排从左至右:摄像师王崇秋;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猪八戒扮演者马德华;后排从左至右:武打设计林志谦;副导演任凤坡;副台长洪民生;导演杨洁;副导演荀浩;台长王枫;剧务主任许德忠(1986)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13)

这是一张《西游记》春晚全体演员与有关领导同志合影的照片,前排就座的有原中顾委常委伍修权等中央领导;著名文学、艺术家吴祖光,阎肃,及原中央电视台台长王枫,副台长阮若琳、洪民生等领导同志。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14)

众神仙聚会《西游记》春晚

说起这台“西游春晚”,还是在闲聊中诞生的

那时杨洁导演的家,还在南礼士路广电总局老家属院,在电视剧《西游记》拍摄的前后几年里,位于三楼的这套面积不算太大的住房里,经常是高朋满座、灯火长明。只要不出外景,这里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指挥所——剧组所有事情,事无巨细,所有指令都是从这里发出的;几乎所有的点子、决策也都是从这里演绎出来!

那时,在《西游记》前十一集播出之后,刚刚过去的喧闹和紧张稍稍有些缓解,杨洁导演的思绪也拉回到过年后的拍摄计划当中,一个紧迫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西游记》全剧还剩十多集,即明年的春节能够完成播出吗?且不说最后两集还要去印度(当时外景地定的是去印度,只是因为临时生变才改去的泰国)等地拍摄,就剩下的这十多集,全年拍完就非常紧张,其实想象一下就会明白,这么大的工作量,年内完成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从今年春节《西游记》前十一集播出的盛况来看,观众的期望肯定很高,但如果等到年底剩余部分还看不到,那就不仅仅会冷了观众的心,更是上上下下都不好交代!这一下可成了杨洁导演的一块心病!怎么办好呢?那时杨导演家里更象是外地演员和工作人员的第二个家,有些人有事没事的都会往这里跑,泡在这里聊天说笑(其实有很多点子都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冒出来的)。言谈话语之间,杨导演时不时地就把这个揪心的问题讲了出来,忽然有人开玩笑的说:“咱不是有好多节目吗?找个地方录点文艺节目春节的时候给观众放放!”大家都说不错!杨导演想想也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就说:“要不这样,咱们也搞一台晚会,规模大些,节目正规些,争取在春节的时候在中央台播出!”有人说:“太好了!现在中央台的春节晚会越来越火,咱们也搞一台别样的晚会,给他们比试比试吧!”杨导演呵呵笑了起来:“那是根本没法比试的哦,不过咱们有比较独特的优势,发挥咱的所长,到春节的时候,全剧组的人员都上,给全国的观众拜个年,相信观众会喜欢的!”说着,杨导演激动地一拍沙发扶手,紧缩的眉头也舒展开了:“就这样,我明天就给台里打报告,批准了咱们立马着手筹备......”

报告很快就批下来了,这个创意得到分管副台长阮若琳和大多数台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紧接着,杨洁家里的电话就更加忙个不停,她很快就把这个创意告诉了编剧戴英禄、邹忆青;作词阎肃;作曲许镜清;副导演荀浩、任凤坡以及剧组相关主创人员,把大家的提议和自己的想法与他们反复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印象当中,杨导演不仅多次在自己家中面对面与他们探讨和落实晚会节目的框架结构,在气氛热烈的讨论时,艺术家们畅所欲言,新点子新设想,不断涌现出来!还在两次剧组人员全体会上作过吹风动员和创意阐述,大家知道后也都很兴奋,创作积极性很高!毕竟是要拍一场晚会给全国观众观看嘛,大家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那时候,后期拍摄制作任务相当紧张,也没有专门成立晚会筹备组,反正都是剧组的任务,还是老样子——导演部门下令,各部门遵照执行就是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人员分成两个部分,况且,人手也不够哦。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整台晚会的策划书的大致轮廓渐渐形成了!策划书几经修改,也最终被台领导批准,并拨给了十五万元作为晚会的活动经费。这点钱要搁现在恐怕连饭费都不够,当时虽说感觉紧张,好像是有点经费就算不错了,好在当时使用台里的所有设备都是免费的,比如当时的1号演播厅使用频率很高,但台里还是挤出专门时间段安排西游晚会的拍摄;晚会的所有布景都是剧组美工利用原有景片改造利用的——比如耸立晚会现场四周的金碧辉煌的圆形大柱子,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这些原来都是天宫里使用过的柱子;大厅四周悬挂的五颜六色的纱帘、珠幔,都是在女儿国使用过的布景;其他如各式道具服装等等,更都是剧组自备,按照导演的部署——各部门精打细算,能省便省,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必须要花的花费上头,这样,一台晚会的拍摄任务就能圆满的完成了!

有人可能会说:《西游记》当年人气那么高,拉点赞助不是很轻松的吗?呵呵!当年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广告为何物,更没人敢要人家提供的任何赞助!有一件事大家现在听来肯定会发笑:剧组1983年在杭州拍戏时,有一个做冰柜的厂家找到剧组的剧务,说是看到剧组拍摄那么辛苦,要送给剧组十几台冰柜无偿使用,条件当然是在这一集的电视剧后面露一下它们企业的名字,这种事在当时谁也没有经历过,何况冰柜在当年可算是贵重物品!这事报告给杨洁导演后,他也十分为难!反复请示台领导后,才勉强得到有限的许可,(也难怪,当时也没有相关政策,谁也不能为这事违反政策犯错误不是!)后来,这些冰柜拉回来统统放到中心各部门办公室公用,为避免麻烦,剧组一台也没留下。打那以后,先后有不少企业上门联系赞助,剧组干脆一一回绝!现在想起来,那时如果让剧组随便拉赞助的话,别说后来没钱拍戏,还是千方百计找人家铁十一局借来300万,才勉强拍完前25集,恐怕钱多得连续集那15集一块拍了也未可知(这样也不至于后来补拍时落下那么多的遗憾,呵呵!)

这期间还出现过一个小插曲:前十一集播出前,当时台领导提出了一个必须修改的地方——主题歌要换个男声来唱!他们的意见大致是:师徒四人都是男的,却叫个女声来唱主题歌,好像有点游离剧情、不够贴切!

这倒叫导演和作曲都有些为难!《西游记》都播出好几集了,张暴默演唱的主题歌声情并茂,大家也都听习惯了,相信观众也早已接受了!现在突然要换,不说以后播出观众会感到很突然,感情上还真有些舍不得换掉!但台领导都正式提出来了,而且是大多数台领导的意见!只有执行,没二话!

随后,杨导演召集相关主创人员几经磋商,最后定下来由当年很有影响力的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来演唱《西游记》主题歌。(后来蒋大为自己说:接受这个邀请后,非常重视,尽管他当时已经是非常有造诣的歌唱家了,但他并没有立即进棚录音,而是带着这首歌频频外出演出,每演出必唱这首歌!据他说,一是要充分熟悉,二是要找对感觉,一直唱到他自己满意,台下的观众满意,他才走进录音棚正式录音!)

当杨导演把由蒋大为演唱的新录音带放给大家听的时候,听过的人都说感觉不错!就是那个味儿!

《西游记》新的主题歌就这样换过了。

事后很久,杨导演告诉我们,她还一直为换歌的事对张暴默有些内疚,尽管这事的来龙去脉事先已经告诉过张暴默,相信她会理解。有一次大概是参加一个什么活动,张暴默也在现场,而且她好像专门选唱了这首《西游记》主题歌!杨导演说:张暴默演唱的时候,总是拿眼光盯着杨导演这边看!看得杨导演很不好意思!

转眼,86年的春节的休整时间已过,剧组出外景拍摄的准备工作也都一切就绪。大半年的功夫,剧组的足迹辗转数千公里——先是三下江南,在绍兴等地拍摄了《孙猴巧行医》的外景部分;在苏州等地补拍了《除妖乌鸡国》大部镜头;随后又转战山西,拍摄《扫塔辨奇冤》的全部外景。盛夏酷暑时节,剧组来到号称五大佛教圣地的安徽九华山,头顶烈日,紧张开始了《误入小雷音》的外景拍摄。

这一段时间,拍摄计划安排得非常紧凑,拍摄时间也抓得非常紧!目的就是尽快赶拍余下的十多集!但忙归忙,春节晚会的事大家一点也没放松!在看似紧张的拍摄日程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在见空插针,利用大部分间歇的空闲,制作改装必要的道具、布景、服装;演员们则利用没戏的间隙或单独、或一组演练要在晚会上演出的节目。这期间,在山西大同、忻州等地都有类似的联欢演出,象“师徒四人”师父唐僧——迟重瑞;大徒弟孙悟空——六小龄童;二徒弟猪八戒——马德华;三徒弟沙悟净——阎怀礼,都是“各显神通”,频频亮相,在联欢会上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男声独唱、猴戏猴棍、猴吃西瓜、猪八戒跳天鹅湖......这些节目都是那时必演的内容!

随着演出的次数增多,师父迟重瑞的歌也越唱越好!这当然也有人家底子好再加上勤学苦练有关系——迟重瑞出身京剧世家,家族中京剧名家辈出,虽然他自己没有走上京剧舞台,转而走上了戏剧表演这个行当,但耳濡目染,受到的艺术熏陶自然要比常人多得多!(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我感觉那个年代好像搞表演的演员在表演节目时,更喜欢朗诵多一些,这是否跟他们平时的基本功训练是不是有关系?真正成为歌星的很少!不像现在,现在影视演员有很多同时也是很不错的歌星,这是不是跟现在科技发达了有关系?——瞎猜的,呵呵,这话扯远了!),杨导演很欣赏,不仅请词作家阎肃,作曲家许镜清专门为他在十八集《扫塔辨奇冤》里写了插曲《晴空月儿明》,还特意在《西游记》春晚里也为他安排了一首独唱歌曲《唐僧抒怀》,并亲自为这首歌写了歌词。由于歌曲是由“唐僧”自己演唱,词曲的风格也非常贴近演员的角色,再加上迟重瑞演唱起来声情并茂,观众也有近距离的亲切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小龄童在临近春晚拍摄的个把月里,由于这段时间他的拍摄任务已经集中完成了,正好有段空闲,特意把头发留了起来。。也难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那个不愿英俊潇洒,而为了拍戏化妆方便,他平日里总是要剃着光头,说实话,天长日久任谁都会感到尴尬!(说起来,剃光头如今竟成了时尚,可当年在人们心目中可不是那么回事,那个年代只有犯了事被抓去坐牢,才被剃光了头!社会上人们看到你是光头,都会拿异样的眼光看你!据说,当年拍试集时,有一次在外地一个小城市拍戏,他们“师徒”卸了妆就顺道到街上转了转,也没顾上戴帽子,不成想却被当地公安便衣给盯上了!幸亏紧随其后的剧务主任急忙上前解释,不然差点闹出误会!)到底是年轻气盛,六小龄童的头发长得很快!一转眼就是满头乌发!而且他喜欢向后梳理,蓬松的满头乌黑长发,倒很是适合他的个性。(不过“好景不长”,到《西游记》春晚正式连拍时,他又得狠狠心把这满头秀发剃光,不然,孙悟空的头套根本没法戴上去!幸好他自己的节目《猴戏》,是先录拍好他本人没有画孙悟空妆的一段录像,后期再编辑合成的,这样也可以让自己比较满意的“庐山真面目”完美展现!)

在九华山上的拍摄间隙,剧组驻地陆续来了一些关键人物——他们是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指挥彭修文;词作家阎肃;编剧戴英禄;邹忆青;作曲家许镜清等艺术家,还有一些虽然在九华山没有戏,但在春节晚会上将起到重要作用的主要演员......原来,是杨洁导演把他们请到山上,利用拍摄间隙,研究春节晚会台本来了。

那时虽然正值盛夏酷暑,白天的气温很高,但太阳落山之后,山上还是凉爽宜人的,杨导演正是看中了这样的有利条件,白天照常拍戏,晚上便将大家聚在一起,那时山上的房间里都没有空调,都是纱门纱窗。导演的房间里每晚都是灯火通明,谈笑的声浪此起彼伏,很是热闹!词作家阎肃的嗓音很独特,经常能听到他那爽朗粗犷的笑声冲出房门!前后大概十多天的时间,《西游记》春节晚会的节目表和演出台本的梗概就大致形成了。

也许是因为整个晚会文字内容的工作量太大,或许是杨导演有自己的想法;晚会的开场曲是由她提议,沿用了陕北民歌《打黄羊》的曲调——也就是当年唱红陕北根据地后来传遍全中国的革命民歌《拥军花鼓》大家耳熟能详的“正月里来是新春,......”歌词也是她“自报奋勇”亲自改写的。象“猪哇、猴呀送到哪里去,......”这些通俗幽默的填词,既体现了《西游记》的特点,又琅琅上口,大家都说不错!果然,排练演唱之后大家都感到有种亲切感!殊不知,杨导演是从延安走出来的文艺工作者,受革命根据地的熏陶,自然也会对这种大家都熟悉的曲调感兴趣。

一九八六年的九月到十月底两个月,剧组在新疆吐鲁番,广西桂林等地拍完了《三调芭蕉扇》的外景后,便紧紧张张的转入了“西游春晚”的前期拍摄准备工作。说是仅用了20天拍完了这台晚会,其实那是指最后的拍摄、剪辑、配音配乐、特技合成等全部的后期工作。前期的拍摄准备工作的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这其中就包括我们回京后马上就开始的,给《西游记》里出现过的所有各路神仙、妖魔鬼怪拍摄抠像镜头的拍摄工作(让演员站在背景是蓝色天幕的大背景中进行表演,然后经过特技处理,在与另外一种剧情所需要的背景合成。这种拍摄方法是西游记最常用也是应用最多的一种特技镜头。现在早已经是实时合成,而且是无限多层合成!而当时却无法实现!只能先把演员的镜头拍下来然后再在特技机上抠像合成,成功率不高、返工机会多、浪费时间不说,最让人头痛的是效果很差!这也是让大家当年无限遗憾的事情!)。由于演员人数众多,不但要逐一化妆拍摄,还需要变换场景,搭架蓝幕等等,所有程序都用得上,工作不亚于拍摄一集戏的分量,这些活大家足足忙活了半个多月!

抠像镜头的拍摄工作都是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礼堂的舞台上完成的,当年由于经费紧张,剧组的许多内景都是借用一些舞台等设施临时改建拍摄的。军艺礼堂的舞台设计得不错,而且高大宽敞,有利于剧组搭建一些较大型的场景进行拍摄。之前,剧组刚刚利用这里拍摄完成了《三调芭蕉扇》的全部内景戏。

十二月底,外地演员开始集中来北京——有来自上海的程之(金池长老扮演者);铁牛(弥勒佛扮演者);曹铎(黄眉妖王扮演者);湖南的左大玢(观音扮演者);安徽的马兰(唐僧母扮演者);杨俊(村姑扮演者);杭州的张志明(唐王扮演者)等......一下子增加了30多人,剧组驻地青云招待所住不下了,只好临时借用了距离广电部较近的财政部招待所的房子供演员们住(在不出外景拍戏的情况下,北京当地的演职人员都在自己家中居住)。加上新增加的各工种人员,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剧组里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热闹了!

当时的时间表是这样安排的:1987年1月1——2日中央台大播(大演播厅,即当时中央台最大的演播厅。那时叫1号演播厅,简称大播)对光;1月3——15日大播正式录像;1月16——25日后期合成,提交播出带。

紧张的准备工作终于完成,第一天拍摄的是胡寅寅的独唱《大圣歌》,乐队是中央芭蕾舞团的。那时的录像由于技术条件所限,为了保证效果,现场都是放录音,演员也是对口型表演。导演他们的切换机房在大播的楼上,通过扩音机进行指挥。现场有四台摄像机,剧组摄像不够,临时请电视剧中心的摄像师郑宏宇和马连方过来帮忙。楼下现场有大屏幕电视播放返送过来的图像,由于是第一天,大家又是刚刚走进演播厅,配合上还没有形成默契,因此每拍完一段,导演就把切换好的组合镜头返送到现场,征求大家意见。

对杨洁导演不太了解的人,可能对他现场操作切换镜头有些担心!殊不知杨导演从进电视台第一天起,就和镜头切换打交道。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叫北京电视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电视事业刚刚起步,那时电视台没有录像机,拍节目只能靠直播,搞实况转播只能用转播车到现场,三台摄像机通过很粗的电缆把信号传送到转播车,通过转播车的点对点发射设备将电视信号传送到电视台机房,现场转播必须一次成功,没有后悔药可吃,手疾眼快是必备的基本功!那时切换一场节目下来,导播人员都会累得腰酸背痛,因此干这行每个好体力绝对是拿不下来的。那时的摄像师身心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那时的摄像机镜头没有推拉镜头,变换焦距的话,要靠快速转动组合在一个圆盘上三个焦距不同的镜头来实现!可想而知,当时的摄像师在现场手忙脚乱有多紧张了!杨导演曾给我们讲过一个笑话:一次在搞现场转播的时候,导播忽然发现一个画面变成了大厅的顶棚,摄像师话筒没有声音也联系不上,导播赶紧叫人去看,结果才发现——摄像师由于太过紧张昏倒在地!摄像机镜头当然是朝天了!

很快,胡寅寅的一段《大圣歌》拍完,大家从返送下来的大屏幕电视上看到画面流畅、切点精准、节奏明快的电视画面时,都流露出信服的目光!随后进行了部分关键画面的补拍,以给后期精雕细琢留下空间,初战告捷!

由赵丽蓉老师和项汉、杨俊合作演出的搞笑剧《柜中缘》,可能是赵老在演艺生涯中首次在电视台演播厅演出这种搞笑小品,可以算是首登“春晚”了吧!其实,这台搞笑《柜中缘》是剧组在外地拍戏时经常演出的保留节目,只不过,演员随时换人,剧情随心所欲,因人而异、即兴的成份很多。这次在晚会上正式由赵老师主演《柜中缘》,不仅是因他个人的精湛的演技给小品锦上添花,更是她在排练时即兴加入的许多喜剧元素,语言、道具、情节上不时出现的的古今时空跳跃,让这台小品更加出彩,与以往剧组在外地随意演出的内容有了质的提高!尤其是结尾时,他还加入了学跳“迪斯科”的情节,更是叫人捧腹不已!......这在当时可还算是比较新潮的做法哦!绝对会让人眼前一亮!(不知观众注意到没有:在后来赵老在中央台春节晚会上演出的小品中,多多少少还留有这个创意的影子。现在回想起来,赵老早已仙逝,实在是让人伤感和痛惜!又一位深受观众喜爱的喜剧大师离开了我们,让我们在看春晚时少了许多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

除了可以录播的节目,剩下的联播节目都是在最后一天一气完成的!数百人的演职员及领导、嘉宾,虽然现场有点“乱哄哄”,但还算有条不紊!节目录完虽然时间已很晚了,大家都还很兴奋,纷纷合影留念。其实,参加《西游记》拍摄的大部分演员都只是在一集当中担任过角色,很多根本没有见过面,这次通过晚会的形式,大家新老相识都见了面,都非常高兴!现场闪光不断,相机快门频频响个不停!那场面,现在回想起来仍旧兴奋不已!

【齐天乐晚会】1986 【近2小时高清完整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下面的照片中的演员都是熟人,我就不再介绍了。因晚会上博主顾不上拍花絮照片,所以大部分都是晚会结束了大家合影的照片,为了展示一下现场气氛,只好贴一部分出来,并非是博主有意要晒自己的照片,碍眼的话,请多见谅哦!)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15)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16)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17)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18)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19)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20)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21)

拍摄现场:这台主机看似庞大笨重,但电动升降控制自如稳定,操控起来柔顺惬意......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22)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23)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24)

拍摄现场:这是在拍《柜中缘》,躲在珠帘后面拍摄,不受干扰,挺不错!

西游记摄影王崇秋也发过一些齐天乐的照片: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25)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26)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27)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28)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29)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30)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31)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32)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33)

西游记春节晚会演出全体演员(西游记春节晚会拍摄花絮)(34)

节目单

猪八戒放炮仗(迟重瑞(唐僧)、六小龄童(孙悟空)、马德华(猪八戒)、闫怀礼(沙和尚)表演)

众神仙、菩萨、龙王、妖怪魔头降临

各国君王代表队出场(旁白:孙正平;伴奏:花果山乐队)

唐朝·上方大国(张志明饰李世民,韩善续饰刘洪)

乌鸡国(向梅饰乌鸡国王后,王海宁饰乌鸡国太子)

车迟国(赵玉秀饰车迟国王,赵丽蓉饰车迟国王后)

朱紫国(龚鸣饰朱紫国王,詹萍萍饰金圣宫娘娘)

女儿国(朱琳饰女儿国王)

宝象国(顾岚饰宝象国王,刘冰饰百花羞)

祭赛国(金刚饰祭赛国王)

高老庄(孔芮饰高太公,高玉倩饰高老太,魏慧丽饰高小姐)

导演杨洁致辞

节目

歌曲大联唱《贺新春》,表演者:剧组全体演员

1、正月里来是新春(陕北民歌《打黄羊》暨民歌《拥军花鼓》曲调),迟重瑞(唐僧)、六小龄童(孙悟空)、马德华(猪八戒)、闫怀礼(沙和尚)领唱

2、我祝大家春节好(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曲调),马兰(殷小姐)、韩善续(刘洪)、迟重瑞(陈光蕊)演唱

3、我祝爷爷奶奶都是老寿星(东北民歌《月牙五更》曲调),赵欣培(红孩儿)、杨玉章(寿星)演唱

4、我祝小伙儿更风流(越剧《?》曲调),詹萍萍(金圣宫娘娘)、龚鸣(朱紫国王)演唱

5、我祝情侣们更相爱(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曲调),向梅(乌鸡国王后)、邱佩宁(嫦娥)演唱

6、我祝你们家家幸福美满(黄梅戏《夫妻观灯》曲调),孔芮(高太公)、高玉倩(高老太)、魏慧丽(高小姐)、项汉(高才)演唱

7、万事如意 百业振兴(江苏民歌《紫竹调》曲调),孙凤琴(黎山老母)、左大玢(观音菩萨)演唱

8、《唐舞》,表演者:张京棣(仙鹤)

9、小品,表演者:马德华(猪八戒) 韩善续(刘洪等)

10、歌曲《王母咏叹调》,演唱者:万馥香(王母娘娘)

11、小品,表演者:马德华(猪八戒) 王夫棠(牛魔王)

12、歌曲《女儿情》(吴静演唱),《趣经女儿国》片断

13、歌曲《欢乐就在今宵》(王苓华(杏仙)舞蹈,吴静演唱),《误入小雷音》片断

14、歌曲《唐僧抒怀》,演唱者:迟重瑞(唐僧)

15、相声,表演者:程之(金池长老) 曹铎(黄眉妖王)

16、歌曲《五百年桑田沧海》,演唱者:郁钧剑

17、《猴嬉》,表演者:六小龄童(孙悟空)

18、故事《猴吃西瓜》,讲述者:闫怀礼(沙僧)

19、歌曲《八戒之歌》 ,表演者:马德华(猪八戒) ;演唱者:马国光

20、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演唱者:蒋大为

21、戏曲小品《柜中缘》,表演者:赵丽蓉(车迟国王后,饰刘母) 项汉(高才等,饰淘气) 杨俊(村姑,饰刘玉莲) 龚鸣(朱紫国王,饰岳雷) 李建成(九灵元圣等,饰差役) 沙杰(刁钻古怪等,饰差役)

22、歌曲《大圣歌》,演唱者:胡寅寅

演职员字幕表:(最终播出版)

导演:杨洁

串联编辑:阎肃 杨洁

摄像:王崇秋 郑宏宇 唐继全 马连方

副导演:荀皓 任凤坡

美术设计:马运洪

灯光设计:丘权

录音:冯景山 于祥泉 胡晓纬

人物造型:王希钟

服装设计:王蕴绮

烟雾:刘礼

场记:马丽珠 杨斌

美工:王伯平 范广思 袁游

制景:徐晓光 吉友 徐永君 邓少生 许印良

灯光:朱希德 尚大勇 刘坚 张军民 王平

化妆:崔洁 张兴华 黄莉莉 杨雪 邓京平 杨云菲

服装:李宝祥 韩庚泽 陈铁山

道具:甄志才 马树田 连治水 孙步云

导演助理:靳根戌 经文珍

剧照摄影:刘大建

录像:黄平刚 陈华 贾开宸

特技制作:李弋 蔡启华 昌力 李燕荣 韩立梅

音乐编辑:王文华

歌曲作词:阎肃 杨洁

作曲:许镜清

指挥:胡炳旭

演奏:中央芭蕾舞团乐队

剧务:何易 李成儒 肖建平 蔡致平 张肃 胡梅玲

剧务副主任:李鸿昌

制片副主任:许德忠

参加演出者还有:

铁 牛 马 兰 左大玢 王凤霞 吴桂苓

郭家庆 林志谦 叶以萌 李龙斌 孙凤琴

李西京 朱龙广 钱永康 章玉善 安云武

王志善 郭 威 赵 权 王玉立 曹 革

蔡予歌 邱佩宁 杨玉章 赵鑫培

中央电视台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