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通办最新消息(跨省通办异地办事不再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引题)

“跨省通办”,异地办事不再难(主题)

无需“多地跑”“折返跑”,群众、企业获得感越来越多(副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乔彩

老人跟随子女在外地生活,生了病报销医药费要回老家吗?年轻人在非社保缴纳地购房,如何提取公积金?企业跨地区经营,遗失营业执照,可以在非企业住所地补领吗?近年来,随着我国跨省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与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跨省办事需求也日益增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目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各地间数据共享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事项已实现“跨省通办”。但在具体落地中,“跨省通办”仍有不少难点、堵点。专家指出, 保障“跨省通办”有序开展,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合力。

异地通办最新消息(跨省通办异地办事不再难)(1)

程硕作(新华社发)

异地通办最新消息(跨省通办异地办事不再难)(2)

徐骏作(新华社发)

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以前领结婚证必须回其中一人户籍所在地,路途遥远不说,眼下还得做核酸检测,特别麻烦,现在在南京就能领证,太棒啦!”在南京工作的小伙王杰是山西人,就在几天前,他和老家在福建的女友在南京领了结婚证,免去了两地奔波的烦恼,感到很满意。

王杰的“满意”来自民政部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一项政策:在辽宁省、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武汉市、陕西省西安市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试点地区,双方均非本地户籍的婚姻登记当事人可以在居住证发放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婚姻登记。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居住、婚育、出行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异地办事需求,明确了140项“跨省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让王杰受益的“异地婚姻登记”正是其中一项。身份证补办、户口迁移、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生育登记、不动产登记……如今越来越多的事儿不用“多地跑”“折返跑”了。

来自贵州正安的郑垂禄常年在浙江仙居务工。“以前医保报销必须把材料搞清楚,一样都不能少才能回家,要不然白跑一趟。现在在仙居就能办理,方便多了!”说起仙居和正安之间的“跨省通办”合作,郑垂禄连连夸赞。

除了“就近办”“一地办”,也有不少事项实现了“零跑腿”“网上办”。《意见》明确,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外,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颁证送达等全流程全环节网上服务,由业务属地为申请人远程办理。

张涛在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上班,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化,需要将自己北京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山东济南。他咨询济南市人社局了解到,可以直接在支付宝小程序“济南社保”上提交申请,并查询转移申请审核结果和转移进度。收到申请后,济南市人社局与北京市人社局协同办理转移手续,很快就为张涛完成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真是太便利了!”谈起线上办理个人事务的服务体验,张涛由衷感慨。

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刘冰看来,“跨省通办”是当前数字政府建设以及“放管服”改革的一项突出战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透明度、实现并创造公共价值。

“‘跨省通办’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应对疫情、实现‘六稳’‘六保’的重要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刘俊海表示。

异地通办最新消息(跨省通办异地办事不再难)(3)

江西省宜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直属中心,一位市民在办理好个人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业务后展示受理回执单。周亮摄(人民视觉)

异地通办最新消息(跨省通办异地办事不再难)(4)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公安户政窗口,户政员为来自安徽省临泉县的小慧(化名)办理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手续。蒋友青摄(人民视觉)

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之前交材料总是要跑到政务大厅,如果材料不齐全还要跑好几次,如今在网上几分钟就搞定了!”不久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通过自然资源部全国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提交了测绘资质申请申报材料。整个过程都是线上操作。他表示,系统使用很方便,进入后先进行单位注册,审核通过后就可以登录单位账号,上传申报材料。如果材料齐全,很快就可以完成申报。完成申请后2-3周,就能收到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的审批反馈。若申请未通过,也能根据反馈整改。

“多头跑办证难”曾令不少企业头疼。《意见》指出,推动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和涉企经营许可等事项“跨省通办”。最近几年,全国多地简化优化各类跨地区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流程手续,提升效率,压缩办理时间,实现各类市场主体经营事项跨区域、跨环节、跨地域的通联办理。

盛之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樊女士在去年拿到了营业执照。“真没想到,身处黑龙江,就能申领青海核发的营业执照!”樊女士激动地说。因经营需要,樊女士要在青海西宁开办一家新能源企业。黑龙江省尚志市市场监管局接到申请后,通过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公众服务平台帮办、代办提交申报,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很快便核发了营业执照。“要是没有‘跨省通办’,去一趟就是几千公里,从办照、刻章到领发票、银行开户,怎么也得跑个三四趟!”樊女士说。

与营业执照异地办理类似,纳税缴费也是企业“跨省通办”的高频次事务。日前,“东北三省一市”,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大连市推出税费业务互助服务。据介绍,跨省经营企业可根据办税需要就近选择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异地涉税事项,税务部门将采取“异地受理,内部流转,属地办理,办结反馈”的方式完成“通办”涉税事项。

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跨省通办”服务专区,记者看到,包括设立变更、准营准办、商务贸易、金融证券、能源水利、交通运输等22个主题在内的170个法人办事事项已被接入。

“对企业来讲,‘跨省通办’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刘俊海说,这有利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家获得感。

实现可持续的数据共享和政务协同

作为国家政务服务的改革探索和创新实践,“跨省通办”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难点、堵点。

“跨省通办”要求在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等电子材料或技术全面应用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共享。刘冰认为,“跨省通办”实践中的数据共享面临“权力边界”和“目标差异”的双重挑战:“权力边界”指的是地方政府权限范围以行政区划为边界,并且与其他地方政府处于同级地位,无法依靠科层制中的等级权威实现强力整合;“目标差异”则是指参与“跨省通办”的地方主体在本地行政事务的优先性上存在差异,从而可能造成“通办”过程中不同地方之间成本和收益的不平衡。

对此,刘冰建议建立跨区域协同机制,将数据共享机制从权威命令向协同治理转变,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在权力平等且目标多元的地区主体间建立全面可持续的合作关系,破除“数据壁垒”并实现可持续的数据共享和政务协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合力。”刘冰指出,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进行治理思维的创新转换,搭建平台调动市场、企业参与;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积极配合,提高效能,与政府部门良性互动。

数据在共享过程中,还会涉及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专家表示,必须加强信息保护,保障信息传输安全,注重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防止其被滥用或泄露。

“跨省通办”有了顶层设计,关键还要真正落地。目前各地在推进“跨省通办”方面形成了一些好的案例,政务服务便捷度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但也有群众反映,一些地方形式主义依旧存在,部分办事人员服务态度有待改善,跨省办事的效率仍需提高。

“为人民服务无小事,从这个角度来看,‘跨省通办’不仅是政务服务,也是政治任务。”刘俊海表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跨省通办”工作的跟踪督促和业务指导,建立从申请、办理、反馈、回访等全周期的行政服务体系。对推进进度慢的地区和部门加大督促力度,重点督办;对敷衍塞责、工作不认真、落实不到位的人员进行通报批评等处理。通过完善评价规则,改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加强法治保障也很有必要。”刘俊海建议,出台专门针对“跨省通办”的法律法规,对“跨省通办”的基本原则、制度要求及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等作出规定。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跨省通办”服务专区(链接)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国“跨省通办”专区,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撑作用。

同年12月,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在各地区各部门共同推进下,专区正陆续接入与群众生活、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频服务事项,支撑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办理模式,让群众、企业办事减少“多地跑”“折返跑”。

为方便用户选择,专区对所有事项按照个人和法人办事进行分类,并分别根据不同主题、生命周期、办事部门等进行相关政务服务事项的整合,便于群众、企业一键直达。目前,专区已接入个人办事事项151个、法人办事事项170个。

更多区域性的“跨省通办”服务正在陆续接入专区,现已接入京津冀、长三角、泛珠区域、川渝、西南五省、东北三省一区等区域政务服务专区,设置省际跨省通办专区、地方跨省通办专区等服务,方便经常需要在这些区域间跨省办事的群众“一站式”访问。(记者 史志鹏整理)

责任编辑:朱晶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