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曲线思维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学习战略)

一份心理,一份祝福。

心理学”手表效应“:孩子学习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导致时间分配不科学,学习没有重点,长久以往就会产生”无力感“。一张曲线图,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还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能:我原来可以来到这么高的位置!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1、孩子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儿童概括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依次为: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直观与形象的重要性。

意思是,教学者要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直观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强调使用丰富的教具,以及配备生动插图的书本,便于学生理解。

要求直观教具的呈现,要放在学生面前合理的距离内,让学生先看到整体,然后再分辨各个部分,并且要设法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有条件,最好邀请学生共同参与,用手感觉。

本文以四年级学生的一份数学表现曲线图为例展开讲述,家长们可触类旁通,自行发挥。

《道德经》中,第二章写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之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要期望回报,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老子”虽不是心理学家,但他在《道德经》中所传递的哲学思想,对学习同样有启发意义:少说教、有对比、言传身教。

听见不如看见

看见不如实践

2、怎么让孩子感知自己的学习状况呢?

让他看见、让他感觉、让他有对比。

儿童曲线思维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学习战略)(1)

3、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曲线图

下图是和孩子共同绘制的图,纯手工,不美但效果立竿见影~

故事:

十五小四年级、小名为“汉堡”男生,从三年级下学期春节接受思维训练后,成绩开始缓慢上提,日常学习中家长完全不用操心,丝毫没插手,孩子作业多不多?有什么作业?成绩怎么样?家长都没再过程。

突然有一天,汉堡跟妈妈说数学考了98分,妈妈心里想“以前才40多分,进步挺大!”细问之下,孩子说自己有时也会只考80多分,不知道自己哪里学掌握好,才有了这个曲线图。从图中可以一眼看出哪些知识块没掌握好,而且孩子在曲线图画出来后,拿着看了好一会,自己嘟囔了一句:“我的数学,忽上忽下的,我要多一些尖尖才行。”(尖尖的意思,是优 )

之后每天放学回家,汉堡就第一时间进房间学习。

A、曲线图说明

横轴是孩子33次课堂练习、涉及33个知识点;纵轴是老师每次的评价,分为良-、良、良 、优-、优、优 ,一共六个等级。每次测试一个点,最后将点连成线,就可以一目了然。

儿童曲线思维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学习战略)(2)

B、为什么选择数学科目?

无论孩子学习是否偏科,选择数学入手是最理想的,因为数学直观、见效快,是拯救“后进生”的神丹妙药。无论是孩子信心训练课程,还是成长型思维训练,选择数学入手百试不爽。(如果孩子有“习得性无助”,建议家长也借用数学进行疗愈。)

C、良辰吉日

要选择孩子心情好的时候,最好在孩子取得好成绩回来告诉你的时候;以表扬为切入点,然后以好奇式沟通形式:宝贝,你好像成绩在慢慢进步哦,我们来看看你进步的脚印,怎样?(在绘制过程中,尽量不关注曲线图上的“低”位,避免孩子中途放弃参与。)

D、共同参与

一定要在孩子心甘情愿的情况下,共同参与,在心理上孩子没有“被教导”、“没有主动权”的感觉,可以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小学孩子不会绘制曲线图,你只要让孩子给每一次小测试标题编号就行了,从1开始编,一直到最近一次测试,方便曲线图绘制完成后,对照哪些知识是“例外”(例外,即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不好,或者掌握得特别好)。比如上图,孩子最近的一次测试已经来到第33次了,一般到30次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恰切地说,不是“问题”,是找到照亮信心的火把)

E、邀你一起分析上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编号为4、8的两个知识块,汉堡掌握得最好,分别是“竖式计算、线条”;编号为3、12、23、30的四个知识块,孩子掌握得不够好,分别是“概数、角度、速算、运算律”。从全图来看,孩子数学水平处于“良",但后期有逐渐上升至”优-“的趋势。——从这里,孩子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表现,启发孩子思考。

F、正向引导式语言的运用

曲线图绘制出来后,需要适当停顿,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家长可以表演自己也在思考),”咦,我很好奇,这两个尖尖是什么知识点?还有下面这四个尖。“通常孩子自己会主动打开测验卷,对照编号,了解自己哪些很棒、哪些是弱项。

家长一般不要参与太多,更不要评价,就如罗杰斯在心理学研究中表示”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内在需求“,我们要相信孩子对自己是有要求的,给他时间思考和感受。

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宝贝,这个图就像楼梯一样,你喜欢站在哪里?

不说成绩,只是比喻,语气要温柔、动作要自然、目光要看着图若有所思的样子,而不是盯着孩子——因为如果你意图太”昭然若揭“,孩子就会产生反抗心理、可能言不由衷了,而且会感觉压力。

需要A4曲线图模板,可关注公众号“一份心理”,输入“数学曲线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