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晚出篱门迎凉有感(张耒的两首冬夜)

严冬时节,阴晴不定,寒潮过后就很难享受到暖阳的拂照。雪后初霁,山林里空气清新,湖面上风景如画,可是因为寒风刺骨,却很难看见游人如织的景象。幽静的小径中,堆满了枯萎的树叶;清澈的水面上,经霜的芦苇随风飘摆。

没有春天的万紫千红,不见夏日的绿荫匝地,经常是天寒地冻,随处是草木凋零,北宋一位才子晚年生活在异乡,看见冬景如此萧瑟,心情起伏不定。下面分享张耒的两首《冬夜》,题写了两首五律,笔墨酣畅,襟怀旷达。

秋夜将晚出篱门迎凉有感(张耒的两首冬夜)(1)

《冬夜》 其一

北宋 · 张耒

惨惨诸山暮,寥寥老树空。

尚飞霜雁急,不动雪云重。

挂冷寒灯壁,悲传夜柝风。

隔窗无恨竹,萧飒到晨钟。

张耒是北宋著名诗人,也是苏门弟子。才子学富五车,勤奋上进,曾是龙图阁学士,也在很多地方担任过州县的长官,后来因为受到苏轼的牵累曾多次被贬。此后诗人移居他乡赋闲多年,处境艰难,暮年更是贫病交加。这首诗描写冬夜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戚之情。

秋夜将晚出篱门迎凉有感(张耒的两首冬夜)(2)

开篇连用了“惨惨、寥寥”两个叠音词,描绘了冬天傍晚的萧条场景。诗人眺望远处的群峰,只见愁云惨淡、暮色深沉;再观近前的老树,没有柔枝嫩条,却反而飘落了一地的枯叶。一个“空”字,不仅描绘了一片空寂的氛围,也暗指诗人心中空落落的感觉。

霜寒露冷,迁徙的雁群正焦急地在高空飞翔;阴云沉重,仿佛凝在空中一动不动,看似就要降下一场大雪。诗人流寓他乡,倍感孤独,听到阵阵雁鸣,必然会思念自己的故园。下雪的季节,也就离春节不远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的思乡之情可谓不言而喻。

秋夜将晚出篱门迎凉有感(张耒的两首冬夜)(3)

颈联转写室内近况,“挂冷寒灯壁,悲传夜柝风。”北风呼啸、冷气袭人,灯盏挂在冰冷的墙壁上,总算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夜深时分,窗外又传来巡夜打更之声,在寂静的空巷里传播,透出一丝悲戚的感受。,指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诗人心事重重,辗转不寐,到了下半夜时好容易进入了梦乡,忽然又被一阵嘈杂声吵醒,他一开始还以为外面下雨了,再仔细辨别,原来是窗外的竹叶被寒风吹动,发出了窸窸窣窣的声响,并一直持续到天亮,让诗人烦躁不安。萧飒,描绘风吹草木的声音。“无恨”二字,指竹子任凭寒风侵扰。

秋夜将晚出篱门迎凉有感(张耒的两首冬夜)(4)

《冬夜》 其二

岁晚转无趣,席门谁驻车。

涧泉分当井,山叶扫供厨。

谋拙从人笑,身闲读我书。

幸知霜霰晚,时得灌园蔬。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途中能欣赏到无数景物。心情愉悦时,即使枯叶满地,也觉得凄美无比。而当悲愁难抑时,纵然繁花似锦,也觉得毫无趣味。诗人艰难跋涉了大半生,没有像白居易那样,晚年生活幸福悠闲,反而是贫病交加,更时常被人嫌弃,这首诗就抒写了作者看淡人情冷暖的心境。

秋夜将晚出篱门迎凉有感(张耒的两首冬夜)(5)

严冬来临,岁末也很快就在眼前。可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很多故交已经离开人世,一些挚友忽然都变得陌生,诗人再也感受不到往日的欢乐和惬意,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些悲伤的回忆,以及很多难以言语的怨愤。

穷家陋巷无人访,门庭冷落车马稀,诗人虽然早已不在意名利得失,但是人情冷暖的感受确实非常深刻。可是日子还是过下去,没有亲友的帮助,诗人就到很远处的溪涧里取水;干柴不够,就搜集山林里的树叶烧饭。诗人坚信,只要有手有脚,什么都难不倒自己。

秋夜将晚出篱门迎凉有感(张耒的两首冬夜)(6)

生活中总会有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哪怕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其毫不相关。“谋拙从人笑,身闲读我书”,颈联表达出作者潇洒独立的情怀。诗人谦虚地说自己笨拙,只是任凭别人嘲笑自己。他却独居陋室,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幸知霜霰晚,时得灌园蔬”,结尾传达出诗人自力更生、知足常乐的恬淡襟怀。快乐不可强求,而是在于个人的感受。虽然很难再有觥筹交错的场面,甚至都没有条件给自己和家人添一件新衣服,可是诗人并不感到悲伤和愁闷。全文笔墨酣畅,尽显旷达襟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