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迪经典歌者(波西米亚狂想曲)
2015年11月,北京迷笛音乐学校16名学生吸食大麻被刑事拘留。新闻媒体极大重视,媒体找到张帆校长询问他的态度。张帆表示,允许年轻人犯错,只要勇于承认改正错误,校方既往不咎,希望学生吧兴趣点集中到音乐上,并说:“音乐才是唯一的解药。
1.《波西米亚狂想曲》真的算不上是一部优秀的传记电影,但是注定是口碑佳片。
主创团队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想要浓缩弗雷德从机场搬运工到成为巨星站在Live Aid舞台上的若干高光时刻,虽然安排上了弗雷德“找自己”的这样一个故事线,但是若干高光时刻放到一起,戏剧冲突还是有些被弱化的。
退一步讲,编剧在创作时强调寻找高光时刻,可是对于歌迷想知道的更多的关于弗莱迪的事情却几乎没有涉及。没有猛料,是有点遗憾的。这也是高晓松评这部片子为“维基电影”的原因。
不过,这并不影响《波西米亚狂想曲》成为一部口碑之作。因为无论前面的铺垫多单薄,后面25分钟的音乐已经足够让人热血沸腾了。音乐就这部影片的高潮,突破了大银幕和音乐现场间界限的高潮。
即使影片中在弗莱迪登台之前被病魔缠身,被糜烂的生活透支了身体,但是走到舞台上人群前,音乐就是他的解药。
彼时彼刻,他纵情燃烧,是舞台之王。台下的、银幕下的观众,都是他音乐王国的臣民。
2.
《波西米亚狂想曲》能上映,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由于皇后乐队曾三次登上日本那片土地,在日本有着极高的国民度,影片在日本掀起观影狂潮,成为2018年的票房冠军。国内乐迷看得心痒痒,但是也只能无奈。李安的《色戒》当年都能在院线上映,可是《断背山》和《喜宴》因为涉及LGBT都无缘内地市场。
可是今年三月,全国艺联就把片子推向大陆院线了。
虽然消失了三分多钟,但是对于弗雷德的双性恋交代已经很完满了。与吉姆霍顿在大party后的交心,在卫生间不断翻页“知音”的家庭住址,将吉姆和当时的玛丽一样介绍给父母,在前女友面前介绍自己的男朋友...虽然删了很多敏感的部分,但是基本上没破坏整体的框架。
更加令人欣慰的是,影片最后部分的高度还原的Live Aid演唱会现场,让更多人对弗莱迪和皇后乐队产生了兴趣。
在大陆,虽然很多人知道《We Will Rock You》,可是了解皇后乐队的人不会多。因为皇后乐队正如日中天的时候,内地观众还不知摇滚乐为何物,邓丽君的音乐作品都要被批判着听。摇滚教父崔健还年轻,刚刚开始思索中国的摇滚乐该是什么样子。弗莱迪很想来中国,但是至死也没有踏上我们这片土地。了解“皇后”的,怕是只有国内的摇滚乐迷。
但是在今天,作为一位电影的消费者,即使对于这位并不“伟光正”,不符合国人“审美”的艺术家形象不感冒,也会无可避免的被他们的音乐作品吸引,这也算是“皇后”的力量。
3.
这是一部讲述乐队主唱“找自己”的影片,更是一部可以告诉观众什么是摇滚乐的影片。
什么是摇滚乐?
可以从流行音乐说起。最初的流行音乐,其实是源自于欧洲在客厅开音乐会的绅士们。除了古典音乐作品,他们总是喜欢用诗意华丽的辞藻和着古典音乐演唱,用这种音乐唱生活中的任何事物,这就是后来流行音乐的雏形。
这种音乐风格,被更多的年轻人喜爱。从传播学的角度讲“传播成立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即大体一致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与那些在客厅唱歌的绅士不同,年轻人有更加肆意的荷尔蒙以及和更多的普通人相通的意义空间,于是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火了起来,摇滚乐诞生了。
音乐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商业的重视,并最终催生出来了唱片公司和音乐相关产业。
在最初的时代中,摇滚乐和流行音乐是不分彼此的。但是,为了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越来越多的音乐制作人开始研究如何迎合听众,制作出更多人爱听的作品,这就是流行音乐。是否记得以前有人提过的,大张伟大量分析走红的音乐作品最终写出自己的音乐作品的新闻?对于流行音乐,其实这并无可厚非。
与此同时,摇滚乐成了年轻人的专属。或者说摇滚乐成为了荷尔蒙的载体,让人永远年轻。
影片中就《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首音乐的讨论,就是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对撞。
弗莱迪对这首歌倾注了特别多的想法。“努力的注入摇滚的灵魂”,一句“伽利略”的高音唱了好多遍,180多轨音轨叠录几乎把磁带磁粉磨光。这是皇后乐队摇滚能量的释放,这是他们眼中的“史诗”和“杰作”。
可是涉及到唱片工业,就会有诸多掣肘。如,唱片公司有自己的“经验”。第一,音乐作品过长,不利于作品在电台中传播。第二,倾注想法太多,风格太多(重金属、歌剧、华丽摇滚等),意识过于超前,远没有《我爱我的车》接地气。
对撞的结果是,一拍两散。皇后坚持自己的专辑主打不动摇。
坚持自己所爱,不惧权威,这是《波西米亚狂想曲》对于摇滚乐的注解。
4.
弗雷德的人生不重要,重要的是摇滚乐。
就好像你可以不爱埃米纳姆的嘻哈音乐的态度,但是在《八英里》中,你起码可以看到嘻哈音乐的内核“笑对苦难,顽强奋斗。”你可能不喜欢弗莱迪,但是无法拒绝皇后乐队的摇滚乐带给你的震撼,以及传达给你的音乐态度,这就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
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收信息是越发倾向于短平快。音乐产业同样也接受着冲击,作为商品的“洗脑神曲”越来越多,表达人文情怀音乐态度的作品越来越少。
《波西米亚狂想曲》起码可以告诉更多的人,可以嘲笑某些坚持自我的音乐人“曲高和寡”,但是又能抓住你的耳朵有态度的音乐作品是存在的。
你看,就是他们,伟大的皇后乐队。
2017年《歌手》上,迪玛希翻唱了一首皇后乐队的《The Show Must Go On》,人们惊叹这位天才少年的声带机能。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1991年,也就是Live Aid结束之后,弗莱迪忍受着病痛才完成了副歌的录制。经历完了和兄弟的分别以及堕落的生活,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他选择将自己的余生献给音乐。
这首作品中的歌词“My make up may be flaking/But my smile still stays on(残妆渐退/但浅笑依旧)”,表达了他彼时的心境,最后的音乐态度。
摇滚乐使他燃烧,摇滚乐使他成为传奇,摇滚乐成为乐他最后的解药。
1991年弗莱德去世,1995年皇后乐队发行了他们的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Made In Heaven》。
他的传奇故事讲完了,但是摇滚乐还在高飞。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