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阔成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之一(袁阔成刷新了评书的智商和情商)

袁阔成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之一(袁阔成刷新了评书的智商和情商)(1)

人说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四种风格:帅卖怪坏,刘兰芳、袁阔成、单田芳和田连元各占一字。我理解,这个“卖”字主要是指学问大,掉书袋,信息丰富,引人入胜。袁先生最有名的作品是《三国演义》,就集中体现了这个“卖”字。小说用浅近文言写成,说“浅近”是按当时的水平,对今天大众基本就是天书。袁先生一段文言,一段白话,详加解释,然后中间屡屡插入点评和笑话,令人听着不累,每每会心。

(温馨提示: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袁阔成电视评书《三国演义》

当然,“卖”是绝活儿。其实他也“帅”,一副高亢中略带沙哑的嗓音辨识度很高,吐字又清晰,虽然相逢总在收音机里,但剧场效果料也不差。他也“坏”,嘲笑起吕布的狼性、曹操的诡诈、刘备的摔孩子,满是揶揄,嘴挺损。他在《水泊梁山》里描绘高俅的长相,说他是“集历代奸臣之貌:赵高的脑袋,董卓的眉毛,王莽的耳朵,费仲的鼻子,尤浑的演,曹操的脸,庞文的嘴,就胡子还不错,跟张士贵差不多...”一个人长成这样儿,还能要么?历代奸臣脸上的零件什么样,谁又知道?反正他一描述,就是好玩儿。

评书和相声一样,原为地摊表演,后成茶馆娱乐,最后才剧场艺术,电视宠儿,袁阔成身上有种刘、单、田等评书大家不具备的文化透彻感,你会觉得,他是唯一可以进大学、上讲坛的人。我这么说不是刻意抬袁先生,而是他的作品具备了传统评书的绘声绘色,也在虚构艺术中营造了写实意味,他还拓展了评书的表达疆界。评书多为帝王将相的演义故事,叙事有套路,人物有脸谱,带着明显的草根色彩,具有无限复制可能。比如牛皋、胡大海、程咬金的性格、长相、经历就极其相似,比如庞文、潘仁美、张邦昌干的也是相似的勾当,但最好的艺人能在大致相同的框架内玩出个性,像陈荫荣的《兴唐传》,真的是满纸民间智慧。而袁阔成的《三国演义》既叙述故事,也输出权谋,激情有时,嬉笑有时,有传奇之瑰丽,有评传之深邃,是袍带书中的头把交椅。

《水泊梁山》则另是一路,把评书往武侠小说的方向带了一大步。这部书从紫金八宝夜光壶被盗开始,引出生铁佛盗壶觐见,开封府误捉玉麒麟卢俊义…故事与原著完全不同,也脱出了评书的套路化叙事,情节走向每每出人意料,人物性格在原著的暗场处疯狂滋长,生气凛凛。对武打的描写超越了评书的三板斧,一个“倒踢紫金冠”引出两段故事,在打斗过程中融入了更多心理活动,趣味性直逼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水泊梁山》将评书的智商、情商刷新,进入优质传奇文学的行列。

对于我来说,评书与记忆中的少年时光不可分拆,与已然过世的外公和爷爷连成一体。外公是乡里的业余说书先生,一部《隋唐演义》滚瓜烂熟。爷爷是《三国演义》的深度痴迷者,电视和收音机于他的意义,一是天气预报,二是《三国演义》和《白眉大侠》。在二位老人的影响下,也托那时评书热的福,我的文学启蒙是在几位大家的抑扬顿挫中完成的。用现在的话说,“三观”也是在听书中锤炼成型的,对英雄情怀的追慕,对善恶正邪的执着,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不可撤销,不可更易。

袁先生驾鹤西去,评书这门艺术也因新兴娱乐方式分流而渐渐小众化,成为部分思古者缅怀过往的用具,再不具备颠倒众生的魔力。但没关系,曾经是耀眼的星宿,便会永远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烁。

【文/李星文】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吧!

搜索微信号“dusheme”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回复“独舌群英汇”加入独舌的微信讨论群,与各位影视爱好者一起畅聊!

【影视独舌】

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微博、博客、豆瓣和人人小站、网站五大载体。在今日头条、新浪、网易、腾讯、搜狐都有阵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