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拉丁文字母(一个符号的帝国)
希腊和罗马被公认是欧洲的两大文明源头,欧洲的古典文明大多数是用希腊语和拉丁语记载的。公元前8世纪,罗马周边的拉齐奥地区部落居民逐渐联合起来,他们说的语言被认为是拉丁语的开端。随着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的扩张,拉丁语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通行语言。
罗马人不爱读书,海涅曾诙谐地打赌,若罗马人先学好拉丁文,他们大概就没多少时间去征服世界了。罗马帝国的文化都是他们“借鉴”而来的。文化上,罗马征服了希腊,将希腊神话改个名字,一股脑装进灿烂的“罗马神话”。语言上也不例外,改进希腊字母,采用罗马式的拉丁字母作为书写文字。奥古斯都、商人、农民、奴隶都在说拉丁语,它被融合到罗马的文化中。
随着罗马帝国围绕着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收复各城邦后,拉丁语又更深一步地在欧洲的辽阔土地上扩散,帝国内的各民族的文化毫无阻碍地融合在一起。罗马帝国的扩张,也带来了基督教的加速传播。拉丁语助教会翻山越岭,跨越种族肤色进行传播,被誉为最接近天主的语言,拉丁语版圣经早在公元4世纪时便出现了。
衰落期
公元396年,罗马皇帝迪奥多西将帝国一分为二。罗马帝国从此陷入分裂。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为首都,即东罗马帝国。西部以罗马为首都,即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名义上使用拉丁语为国语,但希腊文明在其统治的核心区有更强的影响力。希腊语成为东罗马帝国皇室、贵族和教廷实际使用的语言。拉丁语的地盘缩小了一半。
公元476年,日耳曼部落的哥特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西欧进入中世纪。日耳曼人的法兰克王国后来又进一步分裂,东法兰克的语言,形成了今天的日耳曼语系的德语的雏形。日耳曼人的其他部落,比如维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逐渐发展成为了日耳曼语系的瑞典语、丹麦语以及英语(除日耳曼语系外,还有一些其他语系。包括意大利语、法语、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由于当时西欧的教育体系相对滞后,印刷技术落后,拉丁语逐渐从罗马帝国时期的大众化走向了贵族化和宗教化,成为上层贵族使用的语言。
公元13世纪左右,欧洲开始出现了在天主教会许可并掌控下的新教学机构,我们管它叫“学院”(studium generale)。14世纪至今,我们称之为“大学”(Universitas)。早期的大学,主修三大学科:神学、法学、哲学(预备学科)。民族语言是不能登堂入室的,所有的学科都以拉丁文作为基础。学生结业,会由天主教会的教皇(Pope)颁发他们“结业的证书”。拉丁文成为知识阶层、文化精英的身份象征,区分文人雅士和平头百姓的一个标准,当然也是一把枷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兴起并走向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力量尚弱时,无法同教廷抗争,他们通过倡导人文主义对抗教会的神学价值观,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对于世俗王权的控制,引起了欧洲各阶层,尤其是王室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不满,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即将在欧洲大陆展开。
加之活字印刷技术传入欧洲,不甘于受罗马教廷控制的各民族国家,逐渐用自己文字书写契约、行政文件、公告、法律、条约,甚至是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拉丁文加速淡出历史舞台。
当然拉丁文也不是全无用处,在自然科学、医学、律法等领域或是今天西方大学的墙上,依然会夹杂大量拉丁文。比如,在生物学和化学领域,生物分类法的命名规则、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名称依然会使用拉丁文。医学,在解剖学、妇产科描述一些身体部位、人体构造,那些重口味、不想让普通读者了解太详细的细节时,都会把拉丁文请出来。为的就是让该明白的人明白,不该明白的人永远搞不明白。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自觉渺小,开始找寻原因并强大之路。教育领域也尝试过汉字拉丁化。1936年5月,蔡元培、孙科、柳亚子、林庚白、鲁迅、郭沫若等688位文化名流签署联名文《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力推汉字拉丁化运动。直到建国后,主席于1951年建议,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先简化汉字。1958年,又推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国汉字拉丁化运动,才真正尘埃落定。
希腊语至今依然在希腊盛行,而拉丁语却在文艺复兴后逐渐走向小众的故纸堆,仅在梵蒂冈教区使用,在口语上几乎无其他国家使用。作为一种古典语言,拉丁语自然有其存在和研究的价值,因为一旦解锁,你就能看出一些别人看不懂的乐趣。
空姐经济学,空姐变空嫂,市场决定变变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