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奇偶性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5例2,完成教科书P16~17“练习四”中第4~7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个自然数相加之和的奇偶性的规律。
2.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推理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应用价值,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的确定。
▷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喝水用的一次性杯子1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翻杯子”的游戏,猜一猜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教师演示活动:拿出1个一次性杯子,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翻动杯子:开始杯口朝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3次,杯口又朝下;翻动4次,杯口又朝上……
师:翻动8次后,杯口朝上还是朝下?11次呢?
【学情预设】学生猜测后,教师翻动杯子,验证学生的猜测。
师:如果我翻动100次后,杯口朝哪里?119次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判断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师:老师没有翻,你们就能确定杯口朝上还是朝下,为什么呢?
【学情预设】学生能发现翻动是有规律的,“翻动奇数次,杯口朝下;翻动偶数次,杯口朝上”。
师:杯子在翻动中,杯口的朝向确实是有规律的,跟杯子翻动的次数有关。奇数次,杯口朝下;偶数次,杯口朝上。同学们就是运用了奇偶性的规律对杯口的朝向作出了判断。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涉及数的奇偶性。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奇偶性问题。(板书课题:奇偶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阅读与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5例2。
(2)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将题目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遍;有的学生说,题目让我们去探索奇数、偶数的和。
教师引导学生对三个问题用算式表征,并用课件呈现。
2.举例探索,初步感受。
师:自己任意写几道两个除0以外的自然数相加的算式,看看它们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自主写算式计算,再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进行计算,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会发现: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和是奇数;一个奇数加一个奇数,和是偶数;一个偶数加一个偶数,和还是偶数。
3.寻找依据,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用举例的方法发现了一些规律,这些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验证?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想到用语言表述,一般学生继续列举更多的算式说明,有的学生想到用图形说明。师生边交流边用课件呈现。
预设1:继续举例,用算式说明。
预设2:用图形说明,结合图形尝试用字母表示数,如用2n+1表示奇数,用2m表示偶数,将数与形结合起来理解。
那么,“奇数+偶数”就是“(2n+1)+2m=2(n+m)+1”,除以2有余数。
“奇数+奇数”就是“(2n+1)+(2m+1)=(2n+2m+2)=2(n+m+1)”,除以2没有余数。
“偶数+偶数”就是“2n+2m=2(n+m)”,除以2没有余数。
师:现在能总结发现的规律吗?
【学情预设】学生用算式和语言表示自然数和的奇偶性规律。
课件呈现。(教师板书)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运用叙述、举例、图示等方法验证发现的规律,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探究经验。
4.回顾与反思。
师:这个结论正确吗?
引导学生找更大的数试一试。课件举例验证。
三、拓展提升,深化认识
师:两个自然数相加,和的奇偶性我们可以确定,如果是多个自然数相加呢?
(1)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2)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学情预设】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如举例、画图、用字母推理等等,会发现:不管多少个偶数相加,和都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
师:如果一组自然数相加,其中有偶数,也有奇数,在确定和的奇偶性时,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后交流探讨。
【学情预设】看这组数中有多少个奇数。因为不管多少个偶数相加,和都是偶数,不影响计算结果的奇偶性。如果这组数中有奇数个奇数,和就是奇数;有偶数个奇数,和就是偶数。
师小结:多个自然数相加,就看加数中奇数的个数,如果加数中有奇数个奇数,和就是奇数;有偶数个奇数,和就是偶数。
【设计意图】利用两数相加的经验,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多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运用规律,内化规律
1.解决基本问题。
学生自主解答。
全班交流展示,课件呈现解答过程。
2.解决生活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17“练习四”第6题。
(1)学生自主解答。
(2)同桌交流。
(3)集中评价。
【学情预设】30是偶数,分成甲、乙两队,也就是甲、乙两队的人数和是偶数。偶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也一定是奇数;多个偶数相加其和为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偶数,乙队人数也一定为偶数。
3.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教科书P16“练习四”第4题。
(1)学生独立探究积的奇偶性。
(2)全班展示交流。
(3)引导发现规律: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
【学情预设】有了前面的探究经验,学生都会举例探索,发现规律。
4.探究活动。
课件出示教科书P16“练习四”第5题,学生同桌之间交流。
【学情预设】由于在前面的活动中,已经涉及“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所以在此学生很容易知道6的倍数特征。
师小结:6的倍数的特征:1.个位数字是偶数,2.各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
5.数学文化。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7“你知道吗?”,介绍“哥德巴赫猜想”。
(2)两人一组,根据“哥德巴赫猜想”玩玩教科书P17第7题中的游戏。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说后,教师引导整理。
▷板书设计
奇偶性
奇数 偶数=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
偶数 偶数=偶数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为解决问题设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注重“阅读与理解”中学生对问题的表征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探究问题。在探究和的奇偶性规律时,反复让学生通过举例、图示等方法理解规律,加深印象。所以在练习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相对比较轻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