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

在网上,有许多文章跟视频,说古人写了错别字,仔细分享其内容,发现大部分都是胡说八道。这些文章跟视频传播度高,流毒无穷,所以我写下这篇文章,批驳谬误,以正视听。

一、“天下第一错字”——承德避暑山庄的“避”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1)

承德避暑山庄中,有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四个大字“避暑山庄”。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避”字确实多了一横,于是便有好事者开始胡说八道,甚至将其吹捧成天下第一错字。

有说康熙确实写错了字,但他是九五至尊,大臣们虽然看出来了,但也不敢说出来,于是,这个“错字”就堂而皇之地挂上去了。

有说康熙是故意写错的,多写一横,是为了展示他睥睨天下的气势。

还有人说,因为“避”字有“逃避”之意,为了避讳,康熙便故意多加了一横。

而实际上,古人写“避”字,一直是写三横的。

下面的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中的“避”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2)

唐代另一位大书法家颜真卿《东方画赞碑》中的“避”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3)

历代书字写“避”都是三横,康熙不过是按照古人的写法来写。

二、明孝陵的“明”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4)

明孝陵是朱元璋跟马皇后合葬的陵墓,其碑上的题字“眀孝陵”,多了一横。对此,最盛传的说法是为了避免清朝的文字狱,说清朝的人都不敢写“明”,只敢写“眀”。

其实,我们只要用心一查,便知道“眀孝陵”三字,并不是清人所写,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所写。新中国的书法家,却避清朝的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事实上,我们对“明”字有极大的误解,一直以为“日月为明”,其实明的本字是“囧月”,后人将“囧”简写为“目”。

下面是秦朝李斯《绎山碑》中的“明”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5)

《说文解字》中说:“明,照也。从月从囧。”

囧字,是个象形字,本义是指窗户。古人用从窗户照进月光来造“明”字,是很有道理的,大白天,我们不会有明亮的感觉,只有在漆黑的夜里,突然看到窗户照进来的月光,我们就感受到了明亮。

不过,因为“囧”字太像人们窘迫里的表情,在互联网时代,网民就用“囧”字来代替了“窘”字,也就很少有人知道“囧”的本义了。

“囧月”楷化后,就成了“眀”。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中的“明”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6)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风古拙,他经常会将篆书的写法融入到楷书中,因此他有时会将“明”字写成“囧月”。

《东方画赞碑》中就有这样的写法: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7)

而同在这块碑中,他也有写成“眀”的: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8)

书法家在题写碑文中,习惯写繁体字、古体字,所以武中奇先生将“明孝陵”写成“眀孝陵”,也就不奇怪了。

三、林则徐的“碑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9)

西安碑林中的牌匾上,“碑林”二字,出自清代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其中“碑”字,少了一撇,有人说是因为此时林则徐丢了乌纱帽,少写一撇,以示悲愤,这同样是无稽之谈。

跟“避”字一样,古人写碑字,一直都没有头上那一撇。

下面是东汉《华山庙碑》中的“碑”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10)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玄秘塔碑》中的“碑”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11)

四、“风流宛在”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12)

扬州大明寺平山堂上,有一块牌匾,上题“风流宛在”四个大字,字为晚清湘军名将刘坤一所写。

平山堂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所建,所以这块匾自然就是纪念欧阳修的。

由于匾中所书,“流”字少了一点,“在”字多了一点,好事之人便说这是寓意“风流少一点,实在多一点”。

这还牵扯到一段公案,因为欧阳修曾被政敌诬陷,说他与外甥女张氏和儿媳妇吴氏有染,这种政敌捏造的事,也被附会到了“风流宛在”上,让“风流少一点,实在多一点”的说法变得有鼻子有眼。

我们先来说“流”字,古人写“流”字,上面那一点有写也有不写的,这是手写体带来的差异。

晋代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中,“引以为流觞曲水”的“流”字,就没有写上面那一点。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13)

当然,王羲之有时也会写上那一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的“流”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14)

不过,“流”字不写上面那一点的写法是非常普遍的:

唐代欧阳询《千字文》中的“流”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15)

宋徽宗赵佶瘦金书《千字文》中的“流”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16)

元代赵孟頫所书《赤壁赋》中的“流”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17)

他们都没有写那一点。

可见,古人写“流”字,不写头上一点,是很普遍的写法,并没有什么“风流少一点”的寓意。

将欧阳修被人诬陷的桃色故事,附会到对文字的解释上,这是抹黑先贤的行为。

至于“在”字多一点,不过是书写习惯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在字写完后,顿上一点,这是很常见也,也没有什么高深的意义。

在网上,还有许多这样胡说八道、错解古人的例子,简短地说几个。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18)

山海关上的“天下苐一关”,“苐”是“第”的异体字。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19)

杭州西湖上的“花港观鱼”,“鱼”字四点变三点,不过是行书的连写。

明孝陵的特征是什么(辟谣天下第一错字)(20)

还有之前网上疯传,某教授说他找了颜真卿《祭侄文稿》中出现了错字,“刾史”应该是“刺史”,其实,“刾”就是“刺”的异体字。

像这些所谓的错误,其实大多是古人手写体跟书面体的差别,本字与异体字的差别,以及古今字的差别,不明就里,就遑论古人的错误,实在是误人误己。

更让人忧心的是,这些错解大行其道,很我景点的导游,也将这些错解作为解说词,让更多的人接受到错误的知识。虽然错解增加了这些文字的趣味性,但这终究是错了,这会让很多人误解汉字。

当这些错解变人一部分人的记忆,进而变成常识,就会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如果你看到了这篇文章,请你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不要再让那些错误的解释再流传下去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