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母亲回家完整版(走失的亲情)
第二节 母亲的家族成员
母亲生于一九五三年阴历正月,她的亲生父母是一对知识分子,父亲是解放前的大专生,后又自考本科。母亲师专毕业,是一位人民教师。五十年代初,有这样的父母背景,恐怕你也会为我的母亲感觉庆幸,是啊!谁不羡慕有文化的父母,谁不羡慕是城里人的外祖母!可是造化弄人啊,偏偏母亲无福消受生父母的垂爱,她的亲生父母也无福享受高等教育给自己带来的幸福!他们因为自己的过失被双双先后被打回了原形落入了农村。
母亲是外祖母与外祖父的第一个孩子,且是外祖父家有妻儿老小,没有离婚的情况下所生。母亲生下来,外祖母无法照顾,又怕外祖父老家知道,所以将母亲寄养在武功。仅仅一年的供养,外祖父因为政治问题,重婚问题,被开除回了农村,文革一开始就被红卫兵打倒,关进了牛棚!外祖母也受到了牵连,回归故里。母亲被遗弃在了武功,直到成人。
外祖父性格懦弱,几乎很少说话,外祖母性格强悍,却满脑子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在我的所有记忆里,外祖母亲除责骂母亲,冷落、嘲笑我们外,别无其它。
母亲的生母家有四个弟弟,一个妹妹。除了二舅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外,其它几舅舅个都是监狱里的常客。母亲唯一的妹妹结了三次婚,离了三次婚,在娘家受尽心酸和煎熬,对于小姨,我的心里总是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同情和感激,每次去外婆家,都是小姨在庇护着我。长大的我见到小姨离婚的后窘迫,目睹了外婆对待小姨的苛薄,小姨的痛我感同身受,对于她的困境,心余而力不足我的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痛。
成年后的我渐渐看清楚了这个家族的庐山真面目,一切在我的眼里是那么的可悲。然而,现实中我却吃惊的发现他们一个个高昂着头,洋洋得意,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架势!特别是外婆的言形举指,让我除了惊讶外,就是羞愧。“有钱就要嫖呢!”这样有伤风化的言语竟能从外婆一个人民教师的嘴里说出,对像还是自己的外孙女!
外公虽然话不多,却一副自恋的样子!仅仅以自己和外婆是文人,以及下一辈的二舅继承了“大学生”的“家风”沾沾自诩:“咱屋是书香门第”!完全忘记了其它子女的现实生活状态,完全忘记了坐监狱就像是走亲戚的几个儿子!忘记了自己两个女儿不幸的家庭生活,更忘记了孩子们的不幸源于哪里!
母亲的养父母家,青一色的女孩子。母亲排行老大,外婆在小姨五岁时就离开了人世。外公先后续弦两次,最后为自己娶了一位带着儿子来的女人,有了这娘俩的家庭,外公落得生前风光一世,老来无钱安葬的光景。
养外公有一弟,一妹,他师专毕业,是咸阳亲外婆的校友。外公家是中农,几辈人,同住一个屋檐下,每房只供老大读书。特殊的年代,动荡的政策,为了规避风险,大家族拆分开来。外公是家里唯一的劳力,他的父亲强行留下外公在身边务农。这也成了外公一生的憾事。
心有不甘的外公,把自己没法完成的志向转移到了弟弟妹妹的身上,每天冒着被抓的风险,夜半三更徒步几十里乡间小路,趟过冰冷的渭河水,去周至县卖馒头供养弟弟、妹妹上学。据说外公的弟弟上学时已经足足十二岁。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外公都默默的坚持着,直到把他的弟弟、妹妹送进了中专,毕业工作,端上了国家的“铁饭碗”!
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注重文化教育的家庭中长大,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下,又满是女儿,没有儿子的家庭中成长起来。儿时的她,有奶奶,有母亲,有叔母,有姑姑,做饭,洗衣的家务活根本不用沾手。长大的她只需要在队里挣工分就行。外婆不会织布,所以母亲早早便学会了经布,织布,裁衣,绣花这样的女红。农闲时节,她几乎是在织布机子上渡过的。在生产队里,母亲挣的工分不比男人少,白天和男人一样下地干活,晚上小队是记公分,当会计,双份工分。可别小看了工分,那个年代所有的口粮都是按照工分数来分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