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

中国古代的熏香历史非常悠久。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在室内薰香的习俗,焚烧的香料是以草本植物为主,以趋灭蚊虫,并消除秽气。在《周礼》中记载:“剪氏掌除蚕物,以攻攻之,以莽草薰之,凡庶虫之事”。古人燃香也可以说是清净环境,中国在尚未产生专用的香器之前,先使用一般的铜炭炉来薰香。

随着制香用香的日益广泛,各种香具应运而生。中国汉、晋时期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博山炉,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博山炉的得名源于外形。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镂空,呈山形,其间雕有云气纹、人物及鸟兽。于炉中焚香,轻烟飘出,缭绕炉体,自然造成群山朦胧、众兽浮动的效果,仿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使用时将香料放入炉盘中点燃,盖上炉盖,香烟从炉盖上的镂孔中袅袅而出。此时,除博山炉外,还有陶制豆形香薰。

汉代及汉代以前,熏炉的香料来源多为茅香、蕙草等草本植物,干燥后就可以点燃使用,对熏炉的烟气发散、通风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到了西汉中期,开始大量流行来自国外的树脂类香料,这类香料需要在炉身底部放置炭火加以熏燃,应使用需求,熏炉的形制也发生系列改变:炉盖加高、空间加大、炉腹加深。南朝人谢惠连《雪赋》曰“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幽”,其时雪夜熏香小酌,已为平生乐事;唐人也有“睡鸭香炉换夕熏”、“闲坐烧香印,满户松柏气”之句;至宋人生活,则更是情致宛然,别有意韵,或是“梦断午窗花影转,小炉犹有睡时烟”,抑或是“却挂小帘钩,一缕炉烟袅”。西汉中,龙脑、苏合等树脂类香料传入中国,需置于其他燃料上熏烧,故在器腹较深的炉身中盛放炭火,香料置炭火顶上,使之徐徐发烟。南朝梁吴均《行路难》诗中有“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以及“金炉香炭变成灰”,正是当时燃香方式的写照。“博山炉”出现之后,香炉的使用与熏香的风习更加普遍。熏炉是现在发掘的汉代王墓中最多见的随葬物品。除了香炉,汉代还出现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熏香的“熏笼”,以及能盖在被子里的“被中香炉”,即“熏球”。

西晋时期,随着制瓷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青瓷香薰应运而生,成为贵族的新宠。居室使用香料时,放在香薰中点燃,香气即从香薰孔隙缓缓飘出。南朝的青年文官普遍用香薰衣而保持香气,以示高雅。贵夫人出行更有专人捧香炉跟随,可见熏香之风大盛。香供养与佛教一同传入中国,唐宋时期有诸多不同类型香炉是专为供养佛事所用,大部分出土自佛塔地宫。供佛敬神以外,燕居焚香也是香事的重要部分。

魏晋南北朝是香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用香涉及祭祀、宗教仪式、医疗、居室、建筑、除秽等多个方面。而且得益于丝绸之路间的贸易发达,从中亚及南海地区流入了大量的进口香材,香料种类愈发丰富,更基于当时开放与多元的思想文化,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玄学兴起、道教盛行,道教的修行中对于熏香仪式也格外注重,南朝道教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陆静修在其著作《洞穴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礼》中提到:“侍香,其职也,当料理炉器,恒令火然(燃)灰净。六时行道,三时讲诵,皆预备办,不得临时有缺”。行香也是佛教常见仪式之一,且香供养位列佛教“香、花、灯、涂(涂香)”四供养之首。南北朝时期,又发展了球笼式、三足式香炉。这时已出现合香,即调和众香制成香饼或香丸。许多配方本源自佛经,至唐宋时候多有发挥。“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多以水沉和白檀为骨,麝香龙脑用作发香与聚香,使气味互不相掩,又挥发均匀、香气留长。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

东晋高句丽冬寿墓壁画,右侧侍女手捧香炉,其香炉造型顶部有飞鸟,炉身为球笼状带三足,下有承盘。

北朝---隋代,随着制瓷技术的进步,白瓷制香薰成为贵族生活中的雅玩,在隋张盛墓以及纳尔逊博物馆馆藏的器物中,都能看的与香道有关的陶瓷器物模型出土。唐代发展处金属制多足香炉、雀尾炉、香球等,陶瓷制豆式炉、三足炉、莲花炉。宋代香炉多有仿战汉时期青铜器、陶器样式,如鼎式炉、奁式炉、鬲式炉、鱼耳炉等。更有狻猊、鸭等动物形象。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2)

常州市博物馆藏南朝侍女手捧博山炉画像砖

唐代流行有提链的金属香球、香熏。唐代的多足带盖铜香熏十分独特,也有附提链者。带长柄的手炉常见于佛画的引路菩萨图及罗汉画中。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用金器、银器、玉器做的香具,即使模仿前朝博山炉的制式,外观也更加华美。此时熏球、香斗等香具开始广泛使用。在敦煌壁画里就常能见到香斗、博山炉等丰富多彩的唐代香具。唐代香炉的设计制作中,除了沿袭前代的樽式、奁式之外,还增加了仿生设计。出现了一部分是动物、植物形象、部分是香炉形象的新型熏炉。如狮形、鸭形、莲花形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3)

唐永寿公主墓壁画,侍女手执凤首壶,腰间配香囊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4)

一、纪年器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5)

战国凤鸟衔环铜熏炉 1997年陕西凤翔雍城遗址出土。通高35.5厘米,重约4公斤。熏炉顶端有一凤鸟,其下为圆形的炉体。炉体分内外两层,外层为一镂空的蟠螭纹外罩,从中腰分为上下相等的两个半球,中腰上有4个衔环兽首,附着于上半球的下沿。炉体下有空心八角形立柱和覆斗形底座支撑。底座纹饰镂空,有虎纹和人物等形象。这件铜熏炉造型奇特,在当时的同类器物中堪称杰作。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6)

荆门市博物馆藏战国青铜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7)

汉· 立凤铜香薰1977年当涂县新桥乡塔桥采集。当涂县博物馆藏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8)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西汉驭兽力士承山铜熏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9)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阳信公主”铭文银鎏金博山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0)

东莞市博物馆藏东汉花蕾形陶熏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1)

河北博物院藏西汉满城汉墓出土透雕盘龙铜熏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2)

玫茵堂藏汉代绿釉立鸟博山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3)

玫茵堂藏汉代绿釉樽式博山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4)

玫茵堂藏汉代陶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5)

南京博物院藏西汉鎏金铜薰炉 江苏徐州小龟山楚襄王刘注墓出土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6)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东汉铜鎏金山纹兽足樽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7)

宁波市奉化区文物管理所藏越窑青瓷熏炉 东汉熹平四年墓出土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8)

郑州大象博物馆藏汉酱釉龟形底座博山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9)

仪征博物馆藏西汉青釉立鸟陶熏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20)

仪征博物馆藏西汉青铜博山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21)

三国吴-青釉香熏 湖北省博物馆藏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22)

三国吴-青釉香熏 湖北省博物馆藏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23)

三国吴 青瓷熏炉 嵊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24)

湖南省博物馆藏西晋玉三足樽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25)

东晋-三足炉 南京南郊六朝谢琉墓出土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26)

南京博物总馆东晋微型三足银鼎高悝墓出土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27)

故宫博物院藏西晋青釉镂空双系罐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28)

淮安市博物馆藏西晋青釉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29)

临沂市博物馆藏西晋神雀附雏衔鱼青铜熏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30)

玫茵堂藏西晋青釉堆塑人物纹博山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31)

南京博物馆总馆藏东晋青釉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32)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东晋瓯窑青瓷点褐彩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33)

余姚市文物管理所藏西晋越窑青瓷三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34)

浙江塖州市文物管理处藏西晋越窑青瓷熏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35)

浙江省博物馆藏西晋青釉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36)

镇江博物馆藏东晋青釉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37)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晋 青釉镂空香薰1953年江苏省宜兴市周处墓墩一号墓出土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38)

六朝-青釉弦纹带托三足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39)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南北朝-铜质五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40)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41)

2019苏富比拍卖隋代绿釉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42)

J.J.LALLY旧藏隋代白釉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43)

出光美术馆藏隋绿釉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44)

巩义博物馆藏隋黄釉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45)

河南考古研究院藏北齐贾进墓出土绿釉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46)

临城县文物管理所隋代 青釉薰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47)

玫茵堂藏隋白釉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48)

大和文华馆藏隋白釉龙形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49)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隋白釉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50)

陕西考古研究院藏隋绿釉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5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隋代绿釉博山炉 隋代丰宁公主杨静徽与驸马韦圆照夫妇合葬墓出土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52)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隋-白釉熏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53)

J.J.LALLY藏唐巩县窑三彩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54)

出光美术馆藏唐三彩带盖三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55)

出光美术馆藏唐三彩三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56)

出光美术馆藏唐三彩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57)

出光美术馆藏唐三彩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58)

大都会博物馆藏唐银香囊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59)

大象博物馆藏唐三彩 多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60)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唐黑釉三足弦纹鍑式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61)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唐三彩贴塑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62)

法门寺博物馆藏唐鎏金双蛾团花纹镂孔银香囊径12.8 厘米 持平环径分别为10.5 与9.5 厘米盂深2.3 厘米 盂径7.2 厘米链长24.5 厘米重547 克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63)

法门寺地宫出唐银镀金壸门银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64)

法门寺地宫出唐银镀金壸门银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65)

法门寺地宫出唐银镀金三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66)

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毗那夜迦五足朵带铜香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67)

故宫博物院藏唐白釉直壁钵式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68)

故宫博物院藏唐长沙窑青釉四足盖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69)

河北博物院「邢窑特展」唐代 青釉博山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70)

河北博物院藏酱釉三足炉 唐代 深州市出土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71)

河北博物院藏唐三彩三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72)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藏唐白釉三足炉 黄冶窑址出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73)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藏唐李洪钧墓出土石质三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74)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唐白釉三足樽巩义市黄冶窑址出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75)

黑龙江渤海国遗址出土渤海国三彩三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76)

湖南博物馆藏唐代铜行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77)

临潼博物馆藏唐银兽首炉,临潼庆山寺地宫出土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78)

洛阳博物馆藏唐蓝釉三足炉唐恭陵墓出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79)

玫茵堂藏唐白釉三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80)

玫茵堂藏唐蓝釉三足弦纹樽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81)

玫茵堂藏唐绿釉三足樽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82)

玫茵堂藏唐绿釉弦纹樽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83)

玫茵堂藏唐三彩釉三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84)

玫茵堂藏唐三彩釉贴塑人物纹三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85)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唐巩县窑黄釉绞胎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86)

河南堰师唐墓生陕西西安唐曹氏墓出土唐代石质狮形香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87)

纳尔逊阿特金森博物馆藏唐银香囊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88)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银镂空五足三层 何家村窖藏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89)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唐代白釉绿彩行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90)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唐代白釉三足樽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91)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92)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唐代白釉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93)

唐 象首金刚五足铜炉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94)

湖南省博物馆藏唐代 长沙窑青釉褐彩胡人博狮四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95)

望野博物馆藏唐白釉兽足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96)

望野博物馆藏晚唐越窑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97)

印第安纳波利斯美术馆藏唐 白瓷力士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98)

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收藏唐绿釉绞胎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99)

安徽博物院藏五代黑釉行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00)

北京文物研究所藏辽酱釉行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01)

大同博物馆辽代青铜蓝莲花纹熏香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02)

辽上京博物馆藏辽湖田窑青白釉行炉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03)

玫茵堂藏辽绿釉贴叶纹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04)

玫茵堂藏辽三彩香薰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05)

南宋 余姚官窑青釉狻猊出香浙江博物馆藏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06)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辽鎏金莲花宝子银柄炉通长36.5厘米内蒙古赤峰宁城头道营子乡埋王沟出土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07)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五代耀州窑青釉香薰盖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08)

绍兴市上虞博物馆藏五代越窑青釉熏炉通高6.9 厘米口径2.5 厘米 底径6.2 厘米浙江上虞出土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09)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辽狮子莲花三足铜炉通高23厘米口径10厘米 束腰径4 厘米足距13厘米辽宁沈阳新民辽滨塔塔宫出土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10)

五代吴越国时期陶杯式炉,1956年出土于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晚唐五代熏炉(不远山房说唐五代时期香炉)(111)

浙江省博物馆藏越窑·青瓷彩绘熏炉|晚唐水邱氏墓出土

参考资料:

----------------------------------

十四世纪前中国古代香具典型器研究田梓榆中国美术学院

香远益清——唐宋香具览粹董淑燕艺术品

唐宋香具的材质与工艺研究魏洁; 顾平; 马小雯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第12卷(河南).张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第07卷(江苏&上海).张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