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中的内涵(饮食中的文化符号)

来源:经济日报北欧人的日常饮食十分简朴,很有些“为腹不为目”的意思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在历史上曾经非常贫困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菜品适不适口尚在其次,能够充饥更加重要因此,黑面包才是北欧饮食的主角而烘焙黑面包用的黑麦,也因为其极为顽强的生命力,被赋予了坚韧的人格意象,成为跨越历史、超越食物本身的文化符号,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饮食文化中的内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饮食文化中的内涵(饮食中的文化符号)

饮食文化中的内涵

来源:经济日报

北欧人的日常饮食十分简朴,很有些“为腹不为目”的意思。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在历史上曾经非常贫困。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菜品适不适口尚在其次,能够充饥更加重要。因此,黑面包才是北欧饮食的主角。而烘焙黑面包用的黑麦,也因为其极为顽强的生命力,被赋予了坚韧的人格意象,成为跨越历史、超越食物本身的文化符号。

最近几年,发源于法国的米其林指南特别推崇北欧菜,尤其颂扬那些把半根大葱做成近400元人民币一道菜的、需要提前半年以上预订的高级餐厅。

这实实在在是误导了世界——北欧人不是这样过日子的。相反,北欧人的日常饮食十分简朴,很有些“为腹不为目”的意思。

饮食是日常生活的缩影。实际上,直到最近几十年,北欧才富裕起来。此前的很多年里,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大多处于贫困中。比如,安徒生的妈妈就靠在河边为人洗衣服养家;瑞典人普遍偏爱炖菜,因为当时大多数瑞典家庭只有一口锅;甚至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不少外国留学生的伙食也比芬兰本地家庭好。

多年的贫困、食物的匮乏,让北欧人洞悉了饮食的本质——既然没条件让菜品“适口”,满足于充饥也足矣。

要说果腹,黑面包无疑扮演着主角。烘焙黑面包的黑麦生命力极其顽强,即便在酸性土地上、湿冷气候里,也能长得不错。它的生长范围可延伸至北极圈,最高海拔超4000米。而且,这种深根农作物还能预防土壤冲蚀,有良好的固土培土效果。

这些纤维素、矿物质样样不缺,蛋白质含量少,除了难吃外没别的毛病的主食,比较难消化,因而在克服饥饿感方面尤其有优势。即便到了现代,无论对于冰岛荒原上穿着粗毛衣放羊的小女孩,还是丹麦火车上打着领带赶着上课的老教授,夹着薄薄两片熏三文鱼的黑面包都可以算得上完整的一餐。

这千篇一律的景象中,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瑞典一个小站的咖啡屋,一位穿着黑色厚质长上衣的姑娘走了进来。她买了一大杯黑咖啡和一块黄油,然后掏出了一个大如馒头的黑面包。只见她用餐刀细致地将“黑馒头”外面涂满黄油,然后一小口、一小口地咀嚼着。

然而,熟悉欧洲饮食的人都知道,总体来说,纬度越低的国家制作的糕点越好吃,反之亦然。所以,要在北欧普通糕点店里买到可口的点心非常难。尤其是黑麦面包,单独食用的口感只能用一言难尽形容。

就说那位姑娘手中的黑面包,既没有添加亚麻籽,也没有添加南瓜子和葵花籽,甚至连麦粒都没有,就是一个纯粹的黑麦面包。个人感觉,这种面包口感微酸、中心发黏,没有其他点心相佐很难下咽。可这位姑娘却一直平静地吃着,观之竟然有些许美感:她安静地坐在楼梯边,阳光从窗外直射过来,浓密的金发拂过脸颊,灰蓝色的眼睛凝视着远方。如果我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作者维米尔的画工,一定要创作一幅《吃黑面包的姑娘》。

在黑麦都不够吃的年代,北欧人常把树皮和干草磨碎,加到面团里。这种珍惜粮食的习惯传承至今。还记得当时,那位姑娘把吃剩的三分之一的面包包好带走。不出意料的话,第二天早上,她会把面包掰碎,混上啤酒,煮成黑面包粥,然后撒上奶油、柠檬或蜜汁,这就是一道标准的早餐了。

姑娘的一餐饭中只有3个味道,黑面包的酸、咖啡的苦以及黄油的香。如此单纯而枯燥的口味,却被北欧人广为认可。如果你问天天吃这些的感受,他们多半会回答,这么吃口中有回甘。我照此尝试,发现确实如此!

北欧的家常食物当然远不止黑面包一种,但黑麦所代表的饮食文化却是其中最特别的。它代表了北欧人的性格,其意义,早已跨越了历史、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了一个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关晋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