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这几家自主品牌车企(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说到国内合资的外资品牌,大多数人会想到大众、通用、丰田、福特、本田、日产、现代,再想想,马自达、三菱、菲亚特、铃木等也有点名气。大部分人对合资品牌的印象应该是牛逼哄哄在中国赚了不少钱。

不过相对于大众、通用、丰田等大企业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部分合资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少数合资车企销量持续萎缩、有退出中国市场的风险。

从上表可以看出:长安标志雪铁龙、广汽三菱、东风雷诺、长安马自达、广汽菲克、长安铃木等合资企业销量排名靠后,其实神龙也比较惨,跌幅高达18%。

可怜车企必有作死之处,下面来盘点下那些坎坷的在华合资车企。

没有余粮的地主都有哪些

三菱汽车---东南汽车、广汽三菱

三菱是典型作死型车企,进入中国比大多数外资品牌都早,但小富即安的心态加上丑闻频出和中国车市的迅猛发展形成鲜明反差,三菱在中国接近退出边缘。

三菱很博爱,五菱、东南、长丰都是三菱拉扯长大的,对北汽也支援不少。更重要的是在发动机领域,在自主品牌发展早期,几乎以一己之力解决了自主品牌没有自己发动机的问题。

早在70年代就向我国出口车型,80年代就和柳州微型汽车厂进行合作生产轻卡,于是有了后来的柳州五菱。95年东南汽车成立,生产三菱的Delica。96年三菱技术入股长丰汽车,次年以帕杰罗为原型的猎豹上市。2006年三菱入股东南汽车,三菱翼神、蓝瑟、戈蓝陆续上市。2012年,广汽三菱成立,生产劲炫、帕杰罗、劲畅。

97年沈阳航天三菱成立,98年东安三菱成立,三菱完成发动机产业布局,海马、哈飞、华晨、奇瑞、长城、比亚迪、众泰、陆风等主流自主品牌都曾搭载三菱发动机。随着自主品牌逐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航天三菱和东安三菱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2009年底长安成为东安三菱控股股东。

现状:三菱汽车在中国销量2003年既已达到高峰14.2万辆,那时可谓如日中天。随后快速下滑,目前东南汽车基本放弃三菱品牌,仅靠广汽三菱,2016年上半年在中国销量仅为2万辆,比2015年同期下降40%,全国车企销量排名跌至59位,彻底边缘化。

原因分析:

一、国内外丑闻频发、事故不断、失去消费者信任、股权变动

90年代开始,三菱丑闻频发,性侵事件、黑社会利益输送事件、多次隐瞒汽车质量问题、油耗造假,召回是家常便饭,一系列作死行为之后,已失去消费者信任;2004年被戴克抛弃,今年三菱被日产收购。

二、合资之路坎坷、话语权缺失、合资对象实例弱小,三心二意、缺乏可信任的长期合作伙伴。

三菱在中国有过诸多合作伙伴,柳州五菱(早期)、长丰猎豹、东南,均为实力弱小的车企;后来和广汽合资,但已错过最好发展阶段,并且广汽合资对象众多,三菱品牌影响力弱,广汽三菱并不被重视;三菱在长丰、东南的股权占比均为25%左右,2004年前在北京奔驰戴克借鸡下蛋生产SUV车型,均缺乏话语权。

三、车型小众,车型太少。

早期主打运动后来主打越野,均不是市场主流。车型更新换代缓慢,没有形成产品体系。故障频发、口碑差。

四、缺乏清晰的整体规划、战略保守、品牌运营差、营销差

三菱花了20年时间跑龙套,又花了10年时间打酱油,终于把自己干趴下了。

三菱的缺点无非内饰粗糙点,毛病多点,价格稍贵点。其实安全、性能、油耗方面都不错,跟日产刚好相反。在傻子多的地方,骗钱都不会,那就没办法了。

铃木汽车---昌河铃木、长安铃木

铃木也是很早进入中国,80年代长安的面包车即源自铃木技术。1992年,分布全国各地的四家兵工厂分别引进生产第二代铃木奥拓,即长安奥拓、江北奥拓、江南奥拓和西安奥拓。这四家生产奥拓的工厂为现在的四大中国品牌——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众泰汽车、比亚迪汽车奠定了基础。93年长安铃木成立,陆续推出羚羊、奥拓、雨燕、天语SX4、锋驭、启悦;95年昌河铃木成立,主打北斗星、利亚纳、浪迪。

现状:昌河铃木已被打入冷宫,铃木车型销量几可忽略不计。长安铃木2011年达到22万的销量高峰,此后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销售6.4万台,下滑12%。

原因分析:

一、战略失误,坚持小型车市场。随着消费升级,买车越来越大越高级,而铃木“逆潮流”专注小型车和A级车,停止B级车推出;品牌低端化、难以向上突破。

二、产品老化,更新换代太慢。奥拓进入中国20多年,仅换代一次;羚羊卖了十几年;雨燕和北斗星也都超过10年。

三、SUV产品缺位,维特拉不国产、锋驭定位尴尬销量不佳;

四、不够重视中国市场,保守、僵化,固执己见;和合作伙伴合作不畅、矛盾不少;营销老派。

按目前每况愈下的趋势,留给铃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雷诺汽车---东风雷诺

雷诺汽车是全球领先的大型汽车集团,雷诺日产销量高达800万,光雷诺也有近300万的销量。可雷诺在中国是典型的起大早赶晚集。1993年和三江航天合资成立三江雷诺,至2001年仅生产4000多台,用惨淡都不足以形容。此后三江雷诺破产,历经坎坷,多次重组,最终于2013年底成立东风雷诺,并与2016年初有了第一个整车工厂,主要生产科雷嘉。

现状:2016年上半年产销不足一万台,排名58位,市场占有率可忽略不计。

原因分析:

一、遇人不淑、战略失误加上不够重视中国市场,三江雷诺烂摊子拖了雷诺近20年,错失中国车市高速发展时机;

二、车型外形较个性,不符合大多数中国人审美;

三、在中国品牌影响力不足,国产化进程缓慢,车型售价较高,缺乏性价比。

或许是法国人烂漫不羁的天性导致雷诺不徐不疾,不过雷诺再这么搞下去,真心没什么机会了。

马自达---一汽马自达、长安马自达

马自达这两年营销做的有声有色,特别是赞助了几个综艺节目着实火了一把。要说马自达发展不顺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但你要是看看马自达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你就会发现马自达和作死的铃木、三菱有着相似的问题。

1992年马自达和海南汽车合作,到了2001年推出普力马,2002年推出福美来,海南马自达一度声名鹊起,2004年左右即达到了10万左右的销量,海南马自达大名鼎鼎。源源不断的利润将马自达从亏损泥潭中拯救出来。可惜马自达见利忘义,抛弃了海马(海马转向自主,目前主打海马S5、福美来、海马V70),转而攀高枝和一汽、长安分别成立了合资公司一汽马自达、长安福特马自达。后来长安福特马自达2012年分家,长安马自达成立。马自达在华车型主要有马自达3昂克赛拉、阿特兹、CX-4、CX-5。

现状:马自达在华上半年销量11.7万,排名全国30名左右,没有进入主流车企行列。其中长安马自达增幅达37%,一汽马自达大幅下跌 42%。

原因分析:

一、忘恩负义攀高枝丢掉海南马自达打下的江山,影响发展节奏;

二、销售渠道乱战影响马自达3上市节奏,错失上量黄金时期;长福马分家引发短期混乱、后遗症不小;

三、长安马自达在福特阴影下6年,另一合资伙伴一汽强势,马自达长期缺乏话语权;

四、产品主打运动偏小众、个性,技术自负、产品设计剑走偏锋,目前还不是市场主流;

五、发展理念保守,新品推出缓慢;

六、营销节奏长期跟不上市场,推广力度不足(近两年有所改善),一马、长马销售策略顾此失彼。

马自达产品口碑还不错,还是有市场机会,不过要成为主流车企难度很大。

菲亚特---广汽菲克

菲亚特在国际上也是牛逼哄哄,收购了克莱斯勒不说,旗下还有法拉利、玛莎拉蒂等牛逼豪车品牌。不过菲亚特包括克莱斯勒在中国发展一直不顺,一直没成气候。

1999年和南汽成立南京菲亚特,不到10年居然就破产解散退出中国了。2010年广汽菲克成立,菲亚特就两款车:菲翔、致悦;Jeep品牌两款自由光、自由侠。

现状:2016年上半年销量7.4万。由于基数小,同比增幅高达274%。其中销量大头是Jeep自由光,菲亚特品牌销量几可忽略,菲亚特品牌严重边缘化。

原因分析:

一、进入中国早期,菲亚特人傲慢、慵懒、低效,又碰上了喜欢内斗的南汽,于是南京菲亚特破产清算,菲亚特黯然退出中国,虽卷土重来,已时不我待;

二、菲亚特车型竞争力不足、华而不实、不符合国人消费习惯;

三、车型单一、故步自封,本土化进程保守缓慢,广汽菲克重心转向Jeep品牌。

菲亚特品牌要想雄起难度太大,天时地利人和一项都没有。

哪家外资品牌车企在中国混的最惨 单选

0人

0%

三菱汽车

0人

0%

铃木汽车

0人

0%

雷诺汽车

0人

0%

马自达汽车

0人

0%

菲亚特汽车

0人

0%

标志雪铁龙汽车

综上所述,以上在中国发展不顺的几个外资车企主要源于自身实力不足、车型竞争力不够、合作伙伴坑爹、本土化程度低、产品更新迭代缓慢,日系还要加上政治因素。反观大众、通用、丰田、日产等在中国发展的非常好的品牌,除了自身强大的综合实力外,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巨大的投入、产品快速更新换代、本地化研发、合理的产品矩阵、强大的合作伙伴等等诸多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已过了爆发式增长时期,以上几个品牌要想更上层楼,难度颇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