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一行皆合此理想(一言一行皆有目的)

对于《雍正王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剧情设定为何要开始于康熙四十六年的“黄患之灾”?

名为《雍正王朝》,自然要将最初的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为时间节点进行剧情设定,而康熙四十六年的“黄患之灾”“江南募捐”即为胤禛正式进入康熙皇帝视线的开端。

甚至,在这次“江南募捐”中,康熙皇帝就已经开始将皇四子胤禛视为了皇位继承人的候选对象之一。

一言一行皆合此理想(一言一行皆有目的)(1)

在那段经典的“沙琪玛剧情”中,康熙皇帝接过“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爷叫回话”的民谣,继续说道:

“天不惊、地不惊,就怕四爷调回京。这口风截然不同啊!”

仅凭这一句,就足以证明皇四子胤禛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已经发生了急剧变化。前有太子胤礽的种种不堪之举,后有皇四子胤禛的一心为民、一心为国,康熙皇帝对胤禛寄予厚望的想法越发浓厚。

而后,康熙皇帝便开始对皇四子胤禛“孤臣”形象的刻意打造,开始将其往皇位继承人的方面培养。在随后的“追比欠款”差事中,康熙皇帝就明确表现出了自己的意图。

年羹尧将江南的消息汇报给康熙皇帝以后,康熙皇帝命其留在京中任职,算是为皇四子胤禛留下了一个得力助手;再加上后来担任“帮办”的田文镜、康熙皇帝知而未言的邬思道,胤禛身边已然形成了一个实力不容小觑的势力团体。

一言一行皆合此理想(一言一行皆有目的)(2)

而后,康熙皇帝开始了“论功行赏”

你们都听见了,这一次黄河大水总算对付过去了。太子这一次举荐四阿哥胤禛办这个差事,可以说是荐人得当,举措、调度也是好的。

凭心而论,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出色地完成“江南募捐”的差事,和太子胤礽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说其“荐人得当”还勉强可以,说其“举措、调度也好”就基本等于打了胤礽的脸。

那么,康熙皇帝为何要在表彰皇四子胤禛之前,先行违心的夸赞太子胤礽呢?

1、太子,毕竟是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康熙皇帝必须时时处处维护其正面形象和朝中权威。

2、太子毕竟是国之储君,属于胤禛的顶头上司,而且胤禛还是“太子党”成员。所以,在对胤禛嘉奖之前,康熙皇帝还必须先行安抚一下太子的情绪和感受。

3、最重要的是,康熙皇帝对胤禛的嘉奖非同小可,直接晋封为“郡王”,这就要求他必须提前消除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毫无疑问,如此加封对太子胤礽的威胁最大,所以康熙皇帝只需要让太子闭嘴,其他人就不会有反对声音。

一言一行皆合此理想(一言一行皆有目的)(3)

所以,太子胤礽在得到夸赞以后,自然而然的就会给出谦恭说辞:

“知子莫如父,这都是皇阿玛的运筹,四弟他们的效力,儿臣何功之有!”

好了,这等于康熙皇帝“逼着”太子胤礽先把自己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给堵回去了!太子都闭嘴了,康熙皇帝就能大胆给予胤禛封赏:

“四阿哥胤禛功不可没,上书房即刻拟旨,加封胤禛为雍郡王!”

注意,除了太子胤礽,比胤禛年长的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还有久负贤名的皇八子胤禩肩膀上可都没有“补子”呢?所以,才有了康熙皇帝接下来的一句:

“朕知道,加封胤禛,你们有些人不自在。朕想过了,这还有个差事,你们谁能办好,朕就加封他为亲王!”

一言一行皆合此理想(一言一行皆有目的)(4)

康熙皇帝的这句话同样值得细细探究:

1、给出了加封胤禛的原因说明——人家加封,是因为人家办差事出色;

2、给出了专治不服的办法——你行,你也可以出成绩换爵位;

3、给出了具体的激励办法——这件差事办好了,直接加封“亲王”,就看你行不行;

注意,康熙皇帝在将这个机会明确给出之前,历数了户部欠款带给朝廷的巨大隐患,关系国计民生、关系边关战事,更关乎皇权稳固。而户部欠款是谁造成的?和监管国政的太子胤礽有关,更和监管户部的皇八子胤禩有关。

也就是说,这几句话基本等于是说给胤礽和胤禩两人听的!所以,才有了太子和胤禩的跪倒请罪:

太子胤礽:“儿臣等处事无方,请皇阿玛治罪!”

皇八子胤禩:“儿臣监管户部,责无旁贷,请皇阿玛治罪!”

接着康熙皇帝回应道:

“治了你们的罪,国库就不亏空了?朕要的是切切实实的办法。你们中间谁愿意出来承担追比欠款的差事,哪怕是追回一千万两,朕这就加封他为亲王!”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不想治罪,也压根没打算让太子或者胤禩接下追比欠款的差事,康熙皇帝为何还要专门训斥两人的罪过,陈述户部欠款的巨大隐患呢?

一言一行皆合此理想(一言一行皆有目的)(5)

太子胤礽欠款多达五十万两;皇八子胤禩手下的“八爷党”成员们,尤其是皇十子胤俄更是多有欠款,惶惶不可终日。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掩盖自己的欠款丑行,太子胤礽会不会主动承担差事?为了稳固树立“贤王”形象,为了争取朝臣的好感,皇八子胤禩会不会主动承担差事?这些,康熙皇帝心里没底,而且他还不能试探,只能先行历数两人罪过,提前将两人主动接下差事的可能性消除掉!

好在,皇八子胤禩深知欠款难以追回,而且还很容易得罪人,所以主动举荐了皇四子胤禛而且还主动将“监管户部”的差事让了出来。所以,在皇八子胤禩明确给出态度以后,康熙皇帝明显很兴奋,立马转身问道太子胤礽:

“太子,朕想问问你的意思?”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1、同样是请罪的皇子,胤禩心里有数,已经给出态度了,你呢?

2、作为你的对手,胤禩都举荐了你的心腹胤禛,你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太子胤礽会如何回应,可想而知。得到太子胤礽的支持态度后,康熙皇帝又将视线转移到了皇长子胤禔的身上:

“胤禔,你是大阿哥,你说呢?”

皇长子胤禔,一直监管宗人府,而且就其素日里的表现来看,他对这类差事绝对是能离多远就离多远。胤禩这位监管户部的阿哥都说了,胤礽这位国之储君都给出态度了,胤禔还能说什么,只能略施小聪明,给出支持态度。而康熙皇帝之所以问他的意见,就是为了利用其皇长子的身份,来压制其余皇子的反对声音。

一言一行皆合此理想(一言一行皆有目的)(6)

于是,皇长子胤禔如此回应:

“按理儿臣也已经接这个差事,为皇阿玛分点优,但既然太子和八弟都认为四弟来干较为适宜,儿臣也没有异议。”

于是,众位皇子也只能齐声回应道:

“儿臣等均无异议!”

好了,皇子这边都解决了,康熙皇帝开始将视线转移到权力中枢——上书房!

佟国维到底是“八爷党”成员,站出来就是一通维护皇八子胤禩的言论:

“微臣以为,户部欠款之事,人多面广,既要将欠款追回,又不能使欠款的官员太过难堪。雍郡王胤禛办事不讲情面,担当此任原很适宜,但若太过操切也怕激出变故。八阿哥胤禩素有贤名,若能继续管理户部,和四阿哥一道办理此事,则能刚柔相济,收互补之效。”

意思很明确,胤禩的户部差事不但不能丢,还应该以“该管阿哥”的身份领衔“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甚至,他还将追比欠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情况给出了原因,那就是胤禛的“不讲情面”。将来,真要是追款不顺利,就是胤禛的罪过;如果顺利完成差事,那必定是“素有贤名”之胤禩的功劳。

什么叫“刚”,说好听了叫“铁面无私”,说不好听了就是“行事操切、变故源泉”;什么叫“柔”,避免变故出现叫“柔”,顾全欠款官员的脸面叫“柔”

佟国维不愧为官场老狐狸,皇八子胤禩一旦有摇摆不定的时候,立马前往征询佟国维的意见也不无道理。这老小子不做到“上书房首席大臣”的位置,真是愧对他的政治智慧。

一言一行皆合此理想(一言一行皆有目的)(7)

接下来便是向来“监视昏聩、随声附和”的马齐,不用想也知道怎么站位:

“佟国维所见极是,微臣同意他的看法!”

而后,便是能够“深通上意”的张廷玉:

“知人之明,无过皇上,关键是能追回欠款,如果顾虑太多恐怕反而误事,请皇上乾纲独断!”

这个意思更明确,什么顾全官员脸面,什么刚柔并济,追不回欠款,说什么都是扯淡。既然皇上希望让皇四子胤禛接过这个差事,刻意将其培养成“孤臣”,那就别再继续问下,我替您收个尾,您下决定就行!

听完张廷玉的回答,康熙皇帝下定决心,但也并无乾纲独断,仍旧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复:

“好好好好,你们的意见朕都知道了,至于是否就让四阿哥担当这个差事,朕的意思是等四阿哥回来之后,问问他自己再说!”

为什么还要等皇四子胤禛的态度?为什么不能乾纲独断?

朝阳门码头上的“鸿门宴”,就是最好的说明。当然,保护胤禛是一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面,那就是康熙皇帝还要试探一下皇四子胤禛是不是真就甘愿成为孤臣,是不是真就一心为公、一心为民。

一言一行皆合此理想(一言一行皆有目的)(8)

返回京城的皇四子胤禛,跪在康熙皇帝面前给出了自己的决心:

“儿臣愿意追比欠款的差事,只要对朝廷有利,对大清的江山社稷有利,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就是了!”

一个“甘为孤臣”、“一心为公”的皇位继承人形象,稳固了;康熙皇帝对于皇四子胤禛的培养决定,下定了!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