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海治理最新消息(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大理洱海治理最新消息(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1)

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傅希做介绍。黄磨西 摄

云南网讯(记者 黄磨西 李亚芬)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各族干部群众把洱海保护治理摆在压倒性位置,动员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8月13日,在“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大理、丽江专场,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傅希就大理州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中构建的截污治污“五大体系”情况做详细介绍。

近年来,在洱海治理工作中大理州不断创新,构建了城乡一体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该工程体系于2018年6月30日如期闭合运行,共建成19座污水处理厂、135个污水处理站、4461.6公里管网、12.08万个化粪池、2.76万亩湿地,成功构建了覆盖全流域“从农户到村镇、收集到处理、尾水排放利用、湿地深度净化”的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成为洱海保护治理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

同时,大理州还构建了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该体系建立了“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乡清运、县市处理”的体系,每天能完成900吨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实现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为减少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大理市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该体系在洱海流域推进以“三禁四推”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出台洱海流域农药、化肥经营使用管理办法,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该体系实施以来,洱海流域大蒜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12.36万亩减至2018年的2.18万亩,完成禁养区内46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关停搬迁。

不仅如此,大理州还构建了环湖生态防护体系,2018年大理市划定洱海保护的蓝线、绿线和红线,如期完成了环湖绿线内1806户的生态搬迁,拆除建筑面积约64.8万平方米。2019年,大理州启动了129公里洱海湖滨缓冲带修复和洱海绿道建设,从根本上杜绝“人进湖退”。全面实施流域面山绿化工程建设,着力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结合《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和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需要,将洱海全流域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进行分级管控,流域生态空间管控将更加有力。

同时,大理州构建了清水入湖工程体系,持续整治大理市无序取水,封堵城市建成区地下井和苍山十八溪无序取水口。并建成流域内“三库连通”清水直补工程、13座大理市城乡自来水厂,实施了27条主要入湖河道生态化治理、洱海海西五镇清水疏导、农业面源污染末端拦截消纳等工程建设,实现了亿方清水入湖。

经过一系列强力有效的措施,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保护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关于2018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的通报中,洱海全年水质为优。

值得瞩目的是,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率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到大理专题调研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对过去几年省、州开展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接下来,大理州将始终牢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嘱托,全力拼搏、全力奋战,坚决打赢打好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攻坚战,守洱海一片清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