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丁元英与智玄大师(不要靠近丁元英式的人物)
这段时间,由于某视频网站的剪辑,王志文和左小青在大约20年前拍摄的《天道》又火了,当然,也顺便把原著,豆豆的这本《遥远的救世主》再次拉到人们的视野中。
这位天才作家的作品,以及基本原封不动地把原作的情节、对白搬上了荧幕的经典之作,在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的今天,能够具有如此长盛不衰的魅力,令人心生敬佩。
于是,我也专门再去复习了一下《天道》,也再次重温了《遥远的救世主》,特别是欣赏那一句句经典的对白。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遥远的救世主》是一本投资理财的“圣经”,作者豆豆大概也是有这方面的阅历的,所以写起投资心得,可谓信手拈来,让许多“股民”、“理财爱好者”可以用一本小说引经据典。
但是,对于理财不感兴趣,或者觉得此山太高,难以遥望的普通人来说,《遥远的救世主》中的感情线,一样是令人着迷的。
至少,对我这样的情感类博主,心理咨询师来说,看《遥远的救世主》有别样的味道。
当然,这本书可以拆解的内容很多,但我今天就想谈一点,那就是:
不要靠近丁元英式的人物,因为你会变得不幸。
1丁元英是什么人?
是《遥远的救世主》中的核心人物,一切人物关系,都与其有关,一切有哲思的话,几乎都出自他之口。
小说一出场,是通过肖亚文的口,把这个虽未出场,但全书的核心人物到底有何神秘之处,点了出来:
“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
“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
“说他是鬼可以,说他是魔也可以,就是不能把他当人”。
这几句评价,似乎都是在劝慰他人,不要靠近他,但是这种评价的方式,换做谁会不更感兴趣,想要了解一下,到底是何方神圣?
女主角芮小丹会陷进去,其实并不奇怪。
然后,当芮小丹陷进去后,专门去找了丁元英的好友韩楚风,他的评价是: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元英是个明白人。”
这两句话,说到底也是在表达丁元英不容易靠近,但是似乎又在“引诱”芮小丹:
你可以试试看,会不会成为他的同类?
请读者体会一下,我写到这里,都没有出现过丁元英这个人,但通过其他人的评价,你是不是也被这个人吸引过去了呢?
待到丁元英出场,他的举手投足,他的言谈举止,特别是那些高深的,离经叛道的,脱离世俗的做派,你会被他迷住,也就不奇怪了。
2然而,这恰恰是很危险的。
现实中,像丁元英这样有非常特别才华的人,其实不多见,但是类似丁元英这样,靠着不同寻常的做法和逻辑,吸引众人的人,并不少见。
他们会说一些,完全出乎你意料,但是也让你觉得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甚至很有道理的话。
让你对他们产生由衷的钦佩之意。
然而,可能是年纪渐长,我对他的很多话,已经有了批判性的思考,不会觉得有些话听得似懂非懂,就被他的逻辑绕进去。
他的很多话,是貌似很有道理,但是这些话的逻辑能够成立,往往是因为他已经树了一个靶子,自己有了目的,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逻辑体系去建构的,而这个建构过程,完全是沉浸在他的世界中的,他不听你的,也看不到你。
他的眼中只有自己。
这种人是自恋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一点病态。
他们虽然看似无意,但是很容易博得你的同情,激发你的母爱。
丁元英热爱音乐,可以用40万专门改造音箱,然后满屋子放着高级CD,几百块一张的那种。
但是,他的生活朴素到极致,一日三餐都是非常简朴,去的馆子都是农民工才会去的地摊,甚至在大热天,都不舍得改进一下制冷设备。
现在正是一个40度的“烧烤”模式的夏天,我正坐在空调间内打字。
我易地而处地体会了一下丁元英。
我不认为这种状态是值得同情的,我只会认为这样的他,其实有病。
就像有些人好好的冷饮不吃,却拿来“烤”一样。
这其实是思维不太正常的反应,是有比较严重心理疾病的表现。
他是自虐的,或者是完全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这不是“自苦”,而是一种非现实的体验感。
我会同情他,并希望他尽快去看病,但我不会像芮小丹那样,觉得这是他的魅力所在,并且委身于他,这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害他。
3当然,对普通大众来说,“不同”,特别那种很高级的不同,是很有魅力的一件事,这也是芮小丹之所以会“上钩”的主要因素。
丁元英的思维不同寻常,并不是那种人人都能指出其逻辑错误的不同寻常,而是让你云里雾里,听起来好有道理的不同寻常,你很难反驳,因为你很容易掉入他的逻辑,忘掉了其实分析一件事,还有其他的逻辑出发点,这是他的高级体现,但同时也是因为普通大众,往往自己没有建构其自己的逻辑体系,所以比较容易被一个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所折服。
丁元英的行事作风不同寻常,并不是那种人人都能指出这是神经病的不同寻常,而是让你觉得望尘莫及、想要一窥究竟的不同寻常,他给人出了很多谜题,引起你的好奇心,从而忘掉了怪人往往多有人格问题这个基本常识,这是他的高级体现,但同时,因为普通大众的生活实在太乏味无趣了,所以很容易被这种“异常”人格所吸引,并成为他的“粉丝”。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
芮小丹不就有吗?
她的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剧组拍戏,母亲则远在德国,她的原生家庭恐怕就给她留下了许多问号,这种人不会轻易相信别人,但是也很容易相信那些可以给她们提供一种“解答”的人,丁元英这种喜好发表不同寻常见解的人,是可以满足她的。
另外,芮小丹的生活是空洞的,她春节期间,都是一个人过,都没有什么闺蜜可以聚聚,一个人住在大别墅中,她的内心是急需填补的。
丁元英给了她音乐。
丁元英给了她做“救世主”的机会。
丁元英给了她一个情感的寄托。
4
说实话,那首《天国的女儿》,真的有那么好听吗?
大概是我没有40万的设备,听不出来。
但是芮小丹好像着了魔一样,被震慑住了,我认为也有和那个环境有关的“魔力”在:
丁元英这样的“老男人”,却有着很好的音乐品位,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大夏天的,没有空调,却在屋子里欣赏音乐;
自己正处于迷茫之中。
芮小丹这样的普通人,很容易被这样的“幻象”所迷惑,认为自己可以找到人生的“救世主”了,她铁了心地去寻找同款音箱,便是一个具体的表现。
他们总认为,改变一些外在,寻求一些外在,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得以改变。
比如,拥有和丁元英同款的音箱,亦或者把丁元英这样的男人拿下,好像自己的人生困境,就解决了。
殊不知,丁元英同样,甚至是个更有问题的人。
他们都不是彼此的“救世主”,或者说,他们其实同时在等待被人救赎,却误以为他们可以彼此救赎吧。
所以,当你陷入人生困境之际,不要相信你可以碰到一个能够说出“奇谈怪论”,让你着迷的救世主,那个人可能就是丁元英式的人物而已,你把自己交付给他,可能只会让你陷得更深。
一如芮小丹最后的结局一般。
5
唉,我总在想,如果丁元英的房子,有个空调,在那个地方听《天国的女儿》,芮小丹还会被迷吗?
亦或者,芮小丹那时就没有好奇要听《天国的女儿》,是不是就没有后面那么多事了?
小说可以这么写,但是人生真的不能太过执迷于那些“奇怪”的人物周围,肖亚文的态度和看法,或许更值得思量。
这种人可以接触,但是不能深交。当然,能不接触,最好也别接触,因为你可能会无意中沦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