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茶为什么成为主流(末茶之殇明代废团茶的思考)

元代散茶为什么成为主流(末茶之殇明代废团茶的思考)(1)

元代散茶为什么成为主流(末茶之殇明代废团茶的思考)(2)

末茶之殇——明代废团茶的思考

自明朱元璋始,废团茶,散茶广为流行。

尽管这之前散茶方式在民间就广泛应用,一般称之草茶,颇有轻贱之意。

那为什么到了明代饼茶造饮废止,全面应用散茶呢?

除了行政干预,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存在?

一种习俗的形成,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民间基础,不太可能一纸废令就能完全扼杀。

第一,宋代沿袭唐代造制法,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谓采、造皆精,还有饮用时的点茶法,更发挥到淋漓尽致,对茶的品饮追逐,甚至有了病态的审美。

有时就在想,如果宋代贡茶没有南移,还在太湖三兴,而不是北苑,茶叶品种还是小叶种,内含成分没有那么丰富,制造时不进行两次榨汁,造型上刻意追求龙团凤饼,装饰精美的花纹,品饮时只关注漂亮的白色泡沫,不只是追逐外在的浮华,甚至于分茶幻化的游戏,如此种种不陷入畸形,只是专注于滋味,可口,鲜爽,美味的茶的本身,那么这一切会不会避免呢?

其次,大概宋代的龙团凤饼要比现在的牛肉、班章要牛很多倍,能搞到一点那可是极限的荣耀了,如欧阳修能和中书、枢密院四人共分一饼,足见其珍贵!

然则喝起来大概除了一个泡沫丰富,颜色漂亮,滋味绝对没有比不榨汁的茶更好喝吧。

所以宋代就有人发现这样的问题,陈鹄《耆旧续闻》即已指出,带绿色的茶叶比榨干汁的茶滋味更好,只是可惜没有形成主流,大概当时的主流只和审美有关,好喝是其次!

第三,元代朝廷,贵族,普遍文化素养不高,虽然贡茶制度沿袭宋代,甚至于在武夷山又开辟了御茶园,与北苑贡焙并立。

但对于这些雅文化,却是无力欣赏,望尘莫及。直接的影响就是元代贡茶的团茶比例锐减,以散茶居多。

另外,元代“九儒十丐”的等级制度,文人普遍失意,饮茶风尚失去主体地位,风流不在,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已经断代。基于此,元代无茶书,有些农书里有节录性质的片段,可见整体茶文化氛围并不浓厚。

或许,宋代的团茶制作和品饮都已经陷入畸形发展,加之元代对这个文化完全的断层,导致明代团茶的废止也是必然吧!

元代散茶为什么成为主流(末茶之殇明代废团茶的思考)(3)

往期精彩回顾:

元代散茶为什么成为主流(末茶之殇明代废团茶的思考)(4)

茶人茶话,茶人的话语平台

深度与广度兼备

学术性和趣味性

发现一杯茶,向往一杯茶

茶人茶话

cyxcha

欢迎转载,参与更多讨论

欢迎投稿,邮箱 mandziq@126.com

点击“写留言”参与互动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